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创新性实验汇编
还可以将樟脑丸改为碘进行实验,树枝上会呈 现出碘特有的光泽。
申
\L
QmwwwwwvQ
乙
L
ywvwwc
改进1:在弹簧中间加一根比弹簧自然伸长状态时稍短的橡皮筋,橡皮筋一端系一 细绳。
演示时可松开细绳,使弹簧和橡皮筋处于自然伸展状态,分别压缩弹簧演示 斥力,拉伸橡皮筋演示引力。
然后演示用细绳拉伸橡皮筋并固定在弹簧另一端,此 时弹簧被压缩,同时橡皮筋被拉伸,二者将处于一平衡状态,再向学生讲解分子间 斥力和引力同时存在的知识则很容易就能理解。
还可进一步演示压缩或拉伸该装置, 让学生分析其中斥力和引力的变化情况及最终表现结果,
使学生对该知识全面掌握。
改进2:以上装置可分别用长度、粗细不同的弹簧和橡皮筋制作成三个模型分别用 来演示气、液、固三种状态下分子间的距离及作用力情况。
通过该装置的演示或让 学生操作感受,学生对不同物态下分子间距离及相互作用力特点便易于理解和掌握 了,进而对解释不同物态
宏观表现的特征(如气体容易压缩、具流动性等、固体不
11 分子作用力模型
有效避免学生对分子间作用力的误解, 即引力和斥力是单独存在的。
有助于知 识的准确掌握。
1、装置比原来简单,器材容易得到,实验
室都有。
2、用水加热能够保证水和煤油在相同时间
内吸收热量相同。
3、用试管加热受热面积大,受热均匀,整
个实验时间短,现象明显。
将粉笔盒放在水平桌面上,先用较小的力沿F1方向推,推不动,再用较大的力推,
粉笔盒移动,说明力的大小对作用效果的影响。
改变力的方向,沿F2推粉笔盒,运
动方向相反,说明力的方向对作用效果的影响。
再沿同样的方向,从粉笔盒上部推,
粉笔盒倾倒,偏离中心线推,粉笔盒转动,说明力的作用点对力的效果的影响。
17力的三要素
如图组装器材,在其大烧杯中装入一定量的水。
在两只相同的大试管中分别放入等质量
的水和煤油,再分别放入温度计。
将两只大试管分别放入大烧杯的热水中进行实验。
推纸盒
条理清楚,易于实验和观察,结论明确
16探究不同物质吸热
能力
1•课本上以小车为研究对象易受摩擦力 干扰,改为塑料片后,避免了二力不等 大时也会平衡的情况;
2用小车做实验时,必须在桌面上进行, 学生不易观察,改为在铁架台上进行实 验,在课堂演示效果较好。
如图,将课本上用小车进行的实验改为轻质塑料片进行;将在桌面进行的实验改为 在铁架台上进行。
18 摩擦力 方案1。
通过毛刷演示摩擦力的方向及产生条件。
将毛刷放在表面粗糙的木板上, 在毛刷上方施加压力,并向后拖动毛刷。
毛刷的毛会发生弯曲,从而判断摩擦力产 生的条件和方向。
方案2•如下图所示,将传统实验方案中拉动木块改为拉动木板来进行实验。
-Cij ..... F #
毛刷毛的偏转方向即为所受摩擦力的方 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让学生能够直观的了解摩擦力的特点。
1•拉动木板时,易于保持木板做匀速直线 运动,实验成功率高;
2•弹簧测力计相对操作者静止,可以准确 读数。
19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 件
该实验可以作为研究液体压强影响因素 的补充实验:演示了液体压强与深度有 关,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由于实验中 的水的量不变,避免学生将液体所受的 重力误认为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
一些 同学或许听过帕斯卡裂桶实验,也可以 用这个实验予以解释。
如图所示,橡胶管一端与漏斗相连,另一端与一只气球相连 ?当往漏斗中灌水时,
气
球充水后鼓起•当漏斗上升时气球的体积逐渐变大,漏斗上升到一定高度时,气球 被水挤破.
如图:将传统的吞蛋实验中的鸡蛋,改为一个装了水的气球,扎上口,留一段绳子
20 液体压强的影响因 素
21 惯性
22 大气压强
取一个大约2cm 宽,15cm 长的纸条,一头放在桌边,上面压一个笔帽,另一头捏在 手中,用尺迅速打下纸条,使其从笔帽下抽出,看看能不能保证笔帽不倒。
实验一:吞蛋实验
参与性强,在动手中体验科学的神奇。
1•实验准备简单,只需一个气球并充水就 可以了,比用鸡蛋经济。
2•成功率高,气球大小可调,很好的适应 不同的瓶口,实验极易成功完成。
3•实验重复性很强,可以方便地在多个班 级进行演示。
即可进行实验。
实验二:瓶子变瘪
拿一个空饮料瓶,倒入少量热水,轻轻摇晃,使瓶内空气受热后倒掉热水,然后盖 紧瓶塞。
稍待一会儿,伴随着咔咔声,瓶子慢慢变瘪。
实验三:吸管运墨水
能不能用一根吸管做搬运工,搬运墨水呢?
把一根透明吸管插入红墨水瓶中,再提出来,观察到管中又流下去,搬运失败! 再次将吸管插入墨水瓶,用手指堵住吸管上端向上提,吸管中的墨水不会向下流。
移至要存放的容器上方,松开上端的手指,墨水流下。
搬运成功!
实
验
四
:
双
试
管
实
验
取试管两支,大小不同,小试管刚好能装进大试管为宜。
1、将小试管插入大试管中。
2、将两支试管口朝下同时倒过来,观察实验现象。
(小试管会掉出来。
)3、在大试
管中装入适量的水。
4、将小试管插入装水的大试管中。
5、将两支试管口朝下同
时倒过来,观察实验现象。
(可以清楚的看到小试管在大试管中缓慢上升,
直至大试
现象明显,简单易行,听觉视觉双重刺 激,
学生印象深刻。
1.趣味性强,可参与性咼。
2•开始故意失败,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 习的
积极性,提高注意力。
3.通过两次对比,揭示出大气压的作用, 学生获得感性和理性两方便的经验,记 忆深刻。
简单易行,趣味性强,结果出人意料, 会使学
生留下深刻印象。
23 吸盘法测大气压的
值管顶部。
)
方案一:改向上拉为向下拉
将蘸水的塑料挂钩吸盘按压在光滑水平的玻璃板上,挤出塑料吸盘内的空气,测出吸盘的直径为d ;
②将装有适量细砂的小桶轻轻地挂在吸盘的塑料挂钩上;
③用小勺轻轻地向小桶内加沙,直到塑料吸盘刚好脱离玻璃板,用天平测出这时小桶和沙的质量为m.
方案二:用注射器代替吸盘
甲乙
閤2
如图,把注射器的活塞与推至注射器底端,排尽筒内空气,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按图乙所示安装好器材,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
再去掉橡皮帽,活塞,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
14 浮力产生的原因将可乐瓶去底后倒置,放入乒乓球,先按住乒乓球缓缓加水,到水完全淹没乒乓球1•该要求记录吸盘刚好脱落时的测力计读数,原实验向上拉吸盘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拉动时示数不断增大,吸盘随
时有可能脱落,容易错过读数而导致实验失败。
改进后,择避免了这个问题。
2用手直接拉动时,拉力增大全凭经验,很难做到均匀缓慢增大。
改进后用小勺加沙,可以很方便的进行,提高了实验精度。
3•实验各个环节更加客观,可信度高,可重复性强。
相比吸盘实验,实验精度得到较大提高, 原因有:
1•注射器中的空气更易排净。
2.注射器在拉动时,圆面不易变形进气。
3.测量出摩擦力的大小。
现象明显,容易观察,易于学生理解,
可以用发光二极管来代替电流表,把两个发光颜色不同的发光二极管反向并联后接 到线路中,与线圈构成闭合通路,当插入线圈中的磁棒向上或向下运动时,总会有 一个发光二极管亮、一个发光二极管不亮的现象产生,这就表明在通路中有电流通 过,此电流就是电磁感应现象而产生的感应电流。
(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33
探究影响电热的的 因素
1•实验现象明显。
相比液体,气体膨胀率 更大,气球体积变化明显,易于观察。
2.缩短实验时间。
实验要求液面回归后重 新实验,原实验需要较长时间,一节课 无法完成。
改进后花费时间只有几分钟, 提高课堂效率。
34
电磁感应
原实验用煤油作为吸热物质,通过玻璃管中液面的高低比较电阻的发热量,不足之 处是实验时间较长,可重复性差。
改进后用两个空烧瓶进行实验,将吸热物质改为空气。
将温度计换成玻璃管,上端 扎上两个同样大小的气球。
1. 变观察电流表的偏转方向为观察二极 管的亮灭,现象更明显,直观性更强。
2. 趣味性增强,学生乐于接受。
探究影响电热的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