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集水器、分水器:集、分水器与静压箱作用相同,把动压转换成静压,有利于风/水分配平衡。
1、直径D的确定:a、按断面流速0.5-1.0计算;b、按经验估算:D=1.5-3dmaxd——集、分水器支管中最大直径。
2、其余做法参照《采暖通风设计选用手册》T904。
二、冷凝水管道1、冷凝水管道沿水流方向有不小于0.5%的坡度,且不允许有积水部位。
2、当冷凝水盘位于机组内的负压段时,凝水盘的出水口处必须设置水封,水封的高度应比凝水盘处的负压(相当于水柱高度)大50%左右。
水封的出口,应与大气相通。
3、冷凝水管排入污水系统时,应有空气隔断措施。
冷凝水管不得与室内密封雨水系统直接连接,可设单独的冷凝水管道排入室外雨水管井。
4、冷凝水管道宜采用聚氯乙烯管或镀锌管,并宜采取防露保温措施。
5、冷凝水管道干管末端应设清扫口,以便定期冲洗;立管顶部宜设透气管。
6、冷凝水管的公称直径DN,可以根据空调器,风机盘管或空调机组的产冷量Q,按下表计算:三、空调水系统附件:1、冷水机组、水泵、热交换器、电动调节阀等设备的入口管道上,应安装过滤器或除污器,防止杂志进入。
采用Y形管道过滤器时,滤网孔径一般为18目。
2、空调水系统应在下列部位设置阀门:①空调器(或风机盘管)供、回水管;②垂直系统每对立管的供。
回水总管;③水平系统每一环路的供回水总管;④分、集水器处供回水干管;⑤水泵的吸入管和供水管,并联水泵供水管阀门前还应设止回阀;⑥冷水机组、热交换器等设备的供回水管;⑦自动排气阀前、压力表接管上,泄水口等处。
3、分、集水器及冷水机组、空调器和(吊装等小型机除外)的进、出水管处,应设压力表、温度计,水泵出口、过滤器两侧及分、集水器各分路外的管道上,应设压力表。
4、温度计应装在阀门内侧管道上,以便拆换;风机盘管铜闸阀应装在电动二通、铜管(或软管)的外侧,以便检修。
5、系统最高点或有空气聚集的部位应设自动排气阀。
6、系统的最低处,可能有水积存的部位以及检修用关断阀门前,应有泄水装置。
7、供水水平干管的坡向宜与流向相反,回水水平干管坡向宜与流向相同,坡度宜≥0.003,不应小于0.002;在特殊条件下需无坡度敷设的管道,其管内流速应≥0.25m/s。
四、自控系统:1、当末端设备(如风机盘管、空调柜)采用电动二通或电动比例调节阀调节水量时,水系统为变水量系统。
这时必须对冷水系统供、回水总管的压差进行控制以保证冷水机组定水量运行,通常可采用压差控制器来控制供、回水总管之间的旁通电动二通阀。
2、压差旁通阀的选择:①控制流量:对于一次泵系统,此流量为一台冷冻水泵的设计流量。
②阀门实际使用时,其最大关阀压差应为冷冻水泵扬程,在一次泵系统中为冷冻水泵净扬程。
使用时,此值不得大于实际使用所用阀的最大关阀允许压差。
③旁通电动二通阀应采用常闭式。
3、风机盘管采用电动二通阀,空调柜采用电动比例调节阀。
4、电磁阀只适合于仅需进行双位控制场合,其阀门口径通常按接管尺寸选择。
5、调节阀宜安装在水平管上,执行机构应高于阀体以防止水进入执行器。
水路调节阀应设在设备出水管路上,压差旁通阀应设在总供、回水管路中压力(或压差)相对稳定的位置处。
6、一次泵边变水量系统设备台数控制有如下方式:①根据回水温度(或供回水温差)。
此方式适合于自动监测,人工手动操作,适合于一般的空气调节工程。
由于温度计精度有限,因此,此方式控制的冷水机组台数不能过多,以不超过三台为宜。
②根据冷量。
此方式主要用于设备较多,运行管理要求较高的场合。
通常可采用自动监测及计算冷量,自动发出信号,人工手动操作的方式。
在自动化程度要求极高,控制设备及受控设备很可靠的情况下,才可考虑设备的自动启停。
7、压差控制时,传感器的两端接管应尽可能连接在水流速较小的管路上,通常宜放置于集、分水器上。
8、流量计应设置在管路中水流稳定处,应保证其前面(来流方向)直管长度不小于5D,后面直管长度不小于3D(D为管道直径)。
9、温度传感器位置:①风机盘管系统:设于被控制房间典型区域(避开送风口附近);②空调柜:被控房间典型区域或回风管上;③新风柜:送风管上。
五、冷冻水系统:1、同程式或异程式:当管路较长、布置成异程式不易计算平衡,且每个并联分支管道和设备的阻力比较接近时,空调水系统宜布置成同程式,例如高层建筑的垂直立管、连接多个风机盘管的水平环路等。
管路计算时易于水力平衡的干管、管路较短的支管,或各并联环路的管道和设备阻力悬殊时,宜布置成双管异程式。
2、在高层建筑中,为减少运行中制冷设备的承压,闭式系统的循环水泵宜设在蒸发器的出口,使蒸发器的出口,使蒸发器工作压力不超过系统静压。
3、冷热源设备及空调设备的工作压力超过1.0MPa时,进行经济比较,可采用竖向分区的闭式循环系统。
分区形式举例如下:①高、低区冷热源分开设置。
冷热源都设置在地下室时,工作压力超过1.0MPa的高区系统,应选择承压较高的设备;高区冷热源设备布置在中间设备层或顶层楼板上时,应妥善解决设备层的消声减振问题。
②在中间设备层内布置水——水热交换器,高区空调冷水的二次水水温,按高于一次水水温1-1.5℃计算。
高区空调器或风机盘管出力应按二次水温进行校核。
③当建筑上部超过设备承压能力的部分负荷不大时,上部个别房间可以单独设置冷热源设备,例如采用自带冷热源的空调机组等。
4、冷水温度:供水7℃,回水12℃。
六、冷却水系统:1、冷却水系统一般由冷凝器、冷却塔、冷却水箱、除污器和水处理装置等组成。
2、当多台冷却塔并联运行时,应使各台冷却塔和水泵之间管段的压力损失大致相同。
为避免各台冷却塔补水和溢水不均衡,宜在冷却塔和之间设平衡管(管径同冷却塔进出水管管径相同),或增大冷却塔共用进出水管管径(比总管大两号),或在各台冷却塔底部设置共用连通水槽。
3、采用多台逆流冷却塔并联运行时,宜在每台冷却塔进水管上设置电动蝶阀,当对应的制冷机、冷却水泵停机时,可关断该冷却塔进水阀门,以保证运行中的冷却塔布水器运转所需水量。
当不具备在各台冷却塔底部设置共用连通水槽时,最好能在每台冷却塔进出水管上均设置电动阀门。
4、水冷式柜机可多台组合用一台冷却塔,冷却塔的处理能力应适当放大。
5、冷却塔设置位置应通风良好,避免气流短路,并远离烟囱及厨房排油烟口等有高温空气或非洁净气体的部位。
6、冷却塔补水率为循环水量的2%。
7、冷却水系统应配置适当的水处理设施:①由于冷却水与空气充分接触,会产生水垢、污垢、藻类和腐蚀现象,冷却水系统一般应设置定时加药装置和静电除垢等水处理设备。
②选用模块式等冷水机组时,因冷凝器为板式换热器,冷却补水宜经过软化。
七、水力计算:1、管道水流速的确定:(m/s)沿程阻力,水力计算时比摩阻取值主要应满足系统水力平衡要求,并宜控制在200-500Pa/m (0.02-0.05mH2O) 每100米有2-5米水柱,局部为40%-100% 1mm/H20为10Pa。
总阻力为每100米有6-8米水柱。
2、局部阻力:(一般为沿程阻力的一半左右)空调水系统在估算时,局部阻力约为直管总摩擦阻力的0.2-0.5,管路长度较大时取下限,长度较小时取上限。
3、流量计算:可按空调器和风机盘管的额定流量叠加进行计算,当其总水量达到与水泵流量相等时,水流量数值不再增加。
4、水力平衡:①各并联环路的压力损失计算差值要求在15%以内。
③当异程系统并联环路的压力损失计算差值大于15%时,可在回水管上增设平衡阀等调节性能好的阀门。
56、7、 详细水力计算方法详有设计手册。
钢管(水煤气管)水力计算速查表八、空调水系统的补水、膨胀及水处理:1、 膨胀水量:△V=(1/ρ1-1/ρ2)Vρ1、ρ2为系统运行前后水的密度,V 为水系统的总容量。
水系统总容量(L/m 2建筑面积)2、空调水膨胀管应接在循环泵吸入侧系统总回水管上(或集水器上),膨胀管上不应设阀门,膨胀管管径 由下表确定:3、开式膨胀水箱应符合下列要求:①膨胀水箱最低水位应高于系统最高点0.5m以上。
②膨胀水箱有效容积由膨胀量Vp和调节水量Vt两部分组成,Vt应不小于3min补水泵流量,且应保证水箱调节水位不小于200mm。
4、当设置开式膨胀水箱有困难时,可设置闭式膨胀水箱,常用的为气压罐,应符合下列要求:①气压罐调节容积同开式膨胀水箱的调节容积Vt,气压罐总容积为:V=Vt/(1-a) m3 一般a=0.65-0.85②气压罐工作压力值按如下方法确定:P1——补水泵启动压力,大于系统最高点0.5mP2——补水泵停泵压力及电磁阀关闭压力:P2=(P1+10)/a-10 m,wcP3——水膨胀时电磁阀开启压力:一般取P3= P2+(2——4) m,wcP4——安全阀开启压力:P4= P3+(1——2) m,wc③气压罐最高工作压P4,不得超过系统内设备的允许工作压力。
④软水箱上部应留有相当于膨胀量Vp的气压罐泄压排水容积。
5、补水系统:①空调水系统的小时泄漏量,一般为系统水容量的1%,②空调水系统的补水点,宜设在循环水泵的入口处。
补水泵扬程应比补水点压力高3-5m,小时流量应不小于系统水容量的4%-5%,③空调冷水专用补水泵可不设备用泵。
6、补水的水处理:①空调水系统的补水应经软化处理并设软水箱,②水处理设备的软水出水能力按系统水容量的3%计算,当设置单柱离子交换软化水设备时,其出力应满足允许和再生周期的软水消耗量,一般按2倍考虑。
③软水箱储水容积Vb,一般按8-16h的系统泄漏量计算,即系统水容量的8%-24%,系统大时取低限值。
九、冷冻泵的选型:1、流量:G=Q/1.163△t m3/h Q——水泵所负担的冷负荷或热负荷,Kw,△t——冷水或热水的设计温升或温降,℃流量考虑10%的附加值。
2、扬程:闭式循环单式泵系统,冷水泵扬程为管路、管件阻力、冷水机组的蒸发器阻力、空调器(或风机盘管)的表冷器阻力和电动阀阻力之和,另加10%-20%的附加值。
3、空调水系统对循环泵的要求一般是流量大、扬程低,宜选用低比转数的单级离心泵。
4、高层建筑中,水泵入口承受较高静压时,对轴承密封、泵壳强度及轴向力的平衡要求较高,选型及订货时应明确提出水泵的承压要求。
5、当流量较大时,宜考虑多台泵并联运行,并联台数不宜超过3台。
6、多台泵并联运行时,应尽可能选择同型号水泵。
7、冷冻水系统一般要考虑备用泵。
十、冷却泵的选型:1、流量:冷却水泵流量,应按制冷机组产品技术资料提供的数据确定。
初步估算时可按下表确定。
Qc——制冷机冷凝热量,KwQe——制冷机设计参数下的制冷量,KwGc——冷却水循环量,m3/h△tw——冷却水温升,℃流量考虑10%附加值。
2、扬程:①冷却塔水位至布水器的高差。
②冷却塔布水器所需压力,由生产下技术资料提供。
③制冷机组冷凝阻力,由生产下技术资料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