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知心理学原理》作业

《认知心理学原理》作业

《认知心理学原理》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0个选择题组成,每题2分,共20分。

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每题1分,共10分。

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我们查阅电话簿,找到某个号码记住,合上电话簿,拨打这个号码。

打完电话,这个号码通常就不再记得。

这个过程中体现的是什么记忆?
A 瞬时记忆
B 短时记忆
C 长时记忆
D 情景记忆
2、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A 7个数字
B 7个组块
C 5-9个数字
D 5-9个组块
3、遗忘过程的特点是
A 与时间呈线性关系,即时间越长遗忘越多。

B 先快后慢,刚刚学完以后忘记的内容最多,随着时间延长,遗忘越来越少。

C 先慢后快,刚刚学完后能保持大部分记忆,随着时间延长,遗忘越来越多。

D 随机性,何时最容易发生遗忘并不确定。

4、30名选手参加唱歌比赛,参赛顺序抽签决定。

抽到什么号码的选手不太容易给评委留下深刻印象?
A 1-5号
B 11-20号
C 25-30号
D 都一样
5、下列哪些说法符合激活扩散模型的观点?
A 判断“麻雀是鸟”要比判断“企鹅是鸟”快,是因为“麻雀”与“鸟”的联系比“企鹅”与“鸟”的联系更紧密。

B 判断“鹦鹉会说话”比判断“鹦鹉有皮肤”更容易,是因为“鹦鹉”和“会说话”
在概念系统中处于同一水平,而“鹦鹉”与“有皮肤”处于不同水平。

C 狗、动物、哺乳动物、犬科动物这些概念是按照概念间的逻辑关系分层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

D “红色”分别与“绿色”、“日落”之间的语义距离是有差异的。

6、心理扫描中的大小效应说明了表象的什么特点?()
A 模拟性
B 抽象性
C 可操作性
D 情景性
7、心理旋转实验说明了表象的什么特点?()
A 模拟性
B 抽象性
C 可操作性
D 情景性
8、在人工概念实验中,有的人会把遇到的第一个肯定例子的全部属性作为一个假设,然后每次改变一个属性来验证其是否与主试心中的概念有关。

这是什么策略?()
A 保守性聚焦
B 冒险性聚焦
C 同时扫描
D 相继扫描
9、建筑工人根据建筑图纸在头脑中浮现建筑的外观,这是()
A 再认
B 想象
C 表象
D 回忆
10、植物的果实都包括果皮和种子两部分。

“果实”这个概念是()
A 关系概念
B 合取概念
C 析取概念
D 排除概念
主观题部分:
一、填空题(1空1分,共10分)
1、记忆的三级信息加工模型指出,记忆包括()记忆、()记忆和()记忆。

2、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个()。

3、系列位置效应中的首因效应可以看作是()记忆,近因效应可以看作是()记忆。

4、加工水平说指出()复述对于记忆的保持才是有效的。

5、短时记忆的编码主要是()编码。

6、Sternberg关于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实验结果表明,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是()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