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织物上机图与织物分析1、分别说明织物、织物组织、织物结构的含义。
织物:由相互垂直排列的两个系统的纱线,在织机上按一定规律交织而成的制品,称之为机织物,简称织物。
织物组织:在织物中经纱和纬纱的相互交错或彼此沉浮的规律叫做织物组织。
织物结构:是指经纬纱线在织物中的几何形态。
经纬纱原料、线密度、密度的配置和经纬纱线的交错情况都是织物结构的参数。
2、说明组织点、组织循环及组织点飞数的含义。
组织点:在经纬纱的相交处即为组织点,凡经纱浮在纬纱上的称为经组织点(或经浮点),凡纬纱浮在经纱上的称为纬组织点(或纬浮点)。
组织循环:当经组织点和纬组织点浮沉规律达到循环时,称为一个组织循环(或完全组织)。
组织点飞数:除特别指出外,组织点飞数是指同一个系统中相邻两根纱线上相应组织点的位置关系,即相应经(纬)组织点间相距的组织点数。
3、什么是上机图?它包括那几部分?各表示的意义是什么?上机图:上机图是表示织物上机织造工艺条件的图解,生产、仿造和创新织物时均需绘制与编制上机图。
上机图包括:组织图、穿筘图、穿综图、纹板图四个部分,并由它们排列成一定的位置组成。
各表示意义:组织图表示织物中经纬纱的交织规律;穿综图表示组织图中各根经纱穿入各页综片顺序的图解;穿筘图表示经纱在筘片间的穿法;纹板图是控制综框运动规律的图解。
4、穿综的原则是什么?主要的穿综方法有哪些?分别适用于那些织物?穿综原则:把浮沉交织规律相同的经纱一般穿入同一页综片中,也可以穿入不同综页(列)中,而不同交织规律的经纱必须分穿在不同综页(列)内,穿综图至少画出一个穿综循环。
主要穿综方法:顺穿法、飞穿法、照图穿法、间断穿法、分区穿法。
分别适用织物:顺穿法由于在组织循环经纱根数多时会过多地占用综片,给上机织造带来很大困难,因此适用于密度较小的简单织物的组织和某些小花纹组织;飞穿法可减少每页综上的综丝数,减少经纱与综丝的摩擦使织造顺利进行,因此平布类织物、高密府绸、细布类织物采用此种穿综方法;照图穿法又称省综穿法,它是将运动规律相同的经纱,穿入同一页综片中,可以减少使用宗页的数目,在小花纹织物中广泛采用;间断穿法是穿完一个分穿综循环后,再穿另一个,适用于格子花纹织物等;分区穿法适用于织物组织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组织,或用不同性质的经纱织造的织物。
7、已知组织图和纹板图(习题图1-1)求穿综图。
穿综图组织图(1)纹板图穿综图组织图(2)纹板图穿综图组织图(3)纹板图穿综图组织图(4)纹板图穿综图组织图(5)纹板图8、已知组织图(习题图1-2),求织物上机图,并说明为何采用此穿综方法。
穿综图组织图(1)纹板图穿综图组织图(2)纹板图组织图(1):组织循环经纱数虽然较大,但经纱的浮沉规律只有四种情况,因此考虑用照图穿法,将运动规律相同的经纱穿入同一页综片中,这样可以减少使用综页的数目。
组织图(2):组织循环经纱数不是很大,如果经纱密度不高,可以考虑顺穿法,以利于穿综操作。
但是由于组织图中有两组经纱的浮沉规律是相同的,因此也选用照图穿法,不过穿综相对容易出错。
10、已知组织图、穿综图(习题图1-3),求纹板图。
穿综图组织图(1)纹板图穿综图组织图(2)纹板图穿综图组织图(3)纹板图穿综图组织图(4)纹板图11、已知穿综图、纹板图(习题图1-4),求组织图。
穿综图组织图(1)纹板图穿综图组织图(2)纹板图穿综图组织图(3)纹板图穿综图组织图(4)纹板图穿综图组织图(5)纹板图第二章织物组织与应用1 、什么是三原组织,构成三原组织的条件是什么?三原组织:称平纹、斜纹和缎纹这三种组织为三原组织,它是各种织物组织的基础。
构成三原组织的条件:(1)组织点飞数是常数,既S=常数;(2)每根经纱或纬纱上,只有一个经(纬)组织点,其他均为纬(经)组织点。
这就决定了组织循环经纱数必然等于组织循环纬纱数。
6 、绘制↖,↗的上机图。
1上3下左斜纹飞穿法上机图穿综图穿筘图组织图纹板图1上3下左斜纹顺穿法上机图穿综图穿筘图组织图纹板图2上1下右斜纹飞穿法上机图穿综图穿筘图组织图纹板图2上1下右斜纹顺穿法上机图穿综图穿筘图组织图纹板图7 、采用S捻的股线制织斜纹组织织物,试画出上机图(要求反织)。
分析:由于织物一般要求斜纹线纹路清晰,所以应根据纱线捻向合理选择斜纹线方向,由于织物中S捻向的股线,其返光带的方向是向右倾斜的,而在斜纹织物中,当反光带的方向与织物的斜纹线方向一致时,斜纹线才是清晰的,因此采用S捻向股线制织斜纹组织织物时应选择右斜纹,↖上机,故此斜纹组织织物的上机图为:1上3下左斜纹顺穿法上机图穿综图穿筘图组织图纹板图8 、构成原组织中缎纹组织的必要条件是什么?构成原组织中缎纹组织的必要条件是:(1)组织循环纱线数R≥5, 且R≠6.(2)飞数S满足: 1 < S < R-1, 并且在整个组织循环中始终保持不变.(3) 组织循环纱线数R与飞数S必须互为质数.9 、绘制8枚3飞经纬面缎纹组织的上机图。
8枚3飞经面缎纹上机图:穿综图穿筘图组织图纹板图8枚3飞纬面缎纹上机图:穿综图穿筘图组织图纹板图10 、试作10枚缎纹构成的所有可能的缎纹组织图。
由构成原组织中缎纹组织的必要条件可知,10枚缎纹构成的所有可能的缎纹组织形式有10枚3飞经/纬面缎纹、10枚7飞经/纬面缎纹,其组织图分别如下:10枚3飞经面缎纹组织图:10枚3飞纬面缎纹组织图:10枚7飞经面缎纹组织图:10枚7飞纬面缎纹组织图:14 、比较平纹、斜纹和5枚缎纹组织的平均浮长,并说明三原组织的松紧差异。
比较平均浮长:(1)平纹组织: 组织循环纱线数 R=R j=R W=2, 经纬纱交错次数 t=2, 故平均浮长为F1=R/t=1(2)斜纹组织: 组织循环纱线数 R=R j=R W=3, 经纬纱交错次数 t=2, 故平均浮长为F2=R/t=1.5 (3)5枚缎纹组织: 组织循环纱线数 R=R j=R W=5, 经纬纱交错次数 t=2,故平均浮长为 F3=R/t=2.5说明三原组织松紧差异:由于F1 < F2 < F3,即平纹组织平均浮长小于斜纹组织的平均浮长,斜纹组织的平均浮长又小于5枚缎纹组织的平均浮长,而在纱线密度和织物密度相同的织物组织中,有浮长线,织物就会松软,浮长线愈长,织物愈松软,因此比较得知平纹组织最紧,5枚缎纹最松,斜纹松紧程度在平纹与5枚缎纹之间。
15 、判断习题图2-1个组织的名称,并分别计算经纱的平均浮长。
(1)(2)(3)(4)(5)(6)由平纹组织、斜纹组织以及缎纹组织的组织参数和特点,可以判断出:图(1):为平纹组织,组织循环经纱数 R j=2, 经纬纱交错次数 t=2, 故经纱的平均浮长为F=R j/t=1 ;图(2):↗,组织循环经纱数为 R j=4,经纬纱交错次数 t=2,故经纱的平均浮长为 F=R j/t=2 ;图(3):↗(双面加强斜纹),组织循环经纱数为 R j=4,经纬纱交错次数 t=2,故经纱的平均浮长为 F=R j/t=2 ;图(4):↗,组织循环经纱数为 R j=3,经纬纱交错次数为t=2,故经纱的平均浮长为 F=R j/t =1.5 ;图(5): 5枚2飞经面缎纹,组织循环经纱数为 R j=5,经纬纱交错次数为t=2,故经纱的平均浮长为 F=R j/t=2.5 ;图(6): 8枚3飞纬面缎纹,组织循环经纱数为 R j=8,经纬纱交错次数为 t=2,故经纱的平均浮长为 F=R j/t=4 。
17、试绘制及变化经重平组织的组织图。
变化经重平组织:组织循环经纱数为R j=2组织循环纬纱数为R W=3+2=5 ;变化经重平组织:组织循环经纱数为R j=2组织循环纬纱数为R W=4+3=7。
其组织图分别如下:18、试作及变化纬重平组织的上机图,要求综框的负荷尽量相同。
变化纬重平组织:组织循环经纱数为R j=2+2+1+1=6组织循环纬纱数为R W=2 ;变化纬重平组织:组织循环经纱数为R j=4+2=6组织循环纬纱数为R W=2 。
对于变化纬重平组织可以采用照图穿法或顺穿法,按要求综框的负荷应尽量相同,故变化纬重平组织可用照图穿法,这样可以省综;而变化纬重平组织采用顺穿法以使综框的负荷相同,二者的上机图分别如下:图(1)为变化纬重平组织上机图图(2)为变化纬重平组织上机图图(1)图(2)19、试作变化纬重平组织的组织图。
变化纬重平组织组织循环纱线数分别为:组织循环经纱数为R j=1+1+1+1+2+1+1+1+1+2=12组织循环纬纱数为R W=2 。
其组织图如下:20、试作、变化方平组织的组织图。
第一经:,第一纬:R j=3+2+2+1+1+1+1+3=14R W=3+2+1+2=821、试作变化方平组织的上机图。
组织循环纱线数:组织循环经纱数为R j=2+1+1+1+2+2=9组织循环纬纱数为R W=2+1+1+1+2+2=9穿综、穿筘与重平组织相同,因此穿综图可选用照图穿法,所得上机图如下:第25题试作下列加强斜纹的组织图3(2(3)5第26题 绘制下列复合斜纹组织的组织图 (1)3122(2)2213第27 题 分别绘制下列急斜纹组织图 (1)311435为基础组织,S j =2;R j =117=17;R w =17;(3为基础组织,S j =-3; R j =116=16;R w =16;第30 题 分别绘制下列缓斜纹组织图 (1)1361为基础,S w =2;R w =13161+++=11;R j =11;(2)1245 为基础组织,S w =2;R w =12=6;R j =12;第35题 按照下列已知条件,绘制经山斜纹组织上机图。
(1) 基础组织为2213,K j =8;R j =2×K j -2=14;穿扣:4入(4)基础组织为1212,K j =9;R j =2×K j -2=16;穿扣:4入第36 题 按照下列已知条件,绘制经山斜纹组织图。
(1) 基础组织为2113,K w =10;R w =2×K w -2=18;(2) 基础组织为24,K w =6;R w =2×K w -2=10;39、按照下列已知条件,绘制破斜纹组织的上机图。
(1)基础组织为, K j =8;破斜纹组织的组织循环经纱数为: R j =2K j =16, 组织循环纬纱数为基础组织循环纬纱数即: R W =8 破斜纹组织的上机图如下:(4)基础组织为221122,K j =5;R j =2×K j =10;穿扣:2入42、按照下列已知条件,绘制菱形斜纹组织的上机图。
(2)基础组织为,K j=8 ,K W = 8;组织循环经纱数为:R j = 2K j-2 = 14组织循环纬纱数为:R W = 2K W-2 = 14菱形斜纹组织的上机图如下:(3)基础组织为,K j=8 , Kw = 8(要求交界处清晰);组织循环经纱数为:R j = 2K j-2 = 14组织循环纬纱数为: R W = 2K W-2 = 14菱形斜纹组织的上机图如下:第53题 判断习题图2-3所示各个组织的基础组织及构成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