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常识
——膳食平衡与运动卫生
教材分析
我所工作的学校有近一半寄宿生。
他们小小年纪就离开父母,独立生活。
在膳食平衡与运动卫生方面难免有误区。
有的只吃零食、不吃主餐;有的偏食;有的学生一吃完饭就打篮球。
作为体育老师的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所以安排这两类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许多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人类自身的生活方式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与时俱进。
尤其随着08年奥运会的临近,全民健身运动的氛围日益形成,“生命在于运动”深入人心。
但快节奏的生活以及多方面的压力,使得人们没有更多时间去熟悉健康的锻炼知识。
成人是这样,小学生更是由于保健知识和良好习惯的缺乏,不懂得怎样适宜地进行体育锻炼。
本节课以一日三餐为主线,把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嵌入其中,将原本枯燥的保健知识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授予学生。
安排这两个内容,就是为了让学生了解饭后或空腹时不适宜运动的道理,知道不良运动引起的后果,认识到合理的一日三餐是很重要的,并通过本课学习能联系自身实际,提高健身意识,从而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教学目标
1、了解饭后或空腹时不宜运动的道理,明确不良饮食习惯对健康的影响。
2、联系自身情况,提高健康运动意识,促进良好的运动与饮食习惯。
3、主动参与学习,对养成良好习惯有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饭后或空腹不宜运动的道理,了解良好饮食卫生习惯的意义。
难点:懂得不良运动习惯对健康的影响,养成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
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
为什么有的同学长得高高大大,十分健壮,而有的同学长得瘦瘦小小,经常生病。
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跟他们的饮食与运动卫生习惯。
你们想知道里面的知识吗?就让我们一起在这节课中共同研究它吧。
二、多种形式,学习新知
1、出示图片,导入“定时定量”
问:小朋友正在干什么?什么时候吃早餐、午餐、晚餐?
师:这就是要求同学们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
(1)图片展示
(2)师生共勉
2、介绍早餐,引入空腹不宜剧烈运动
(1)师提问“早上时间太紧张,可以不吃早餐。
”对吗?为什么?
(2)请学生谈不吃早饭来学校上学的感受
师:经过一夜的消化,早上起来肚子已空空的,如果不吃早餐,挨饿上课。
而上午课时多,活动多,体力消耗大,热量一下子供应不上,就会头晕眼花。
长期如此会引起贫血等疾病
(3)引入空腹不宜剧烈运动
[出示媒体]
血糖供给不足
空腹时体内血糖降低,加上运动时肌肉需要大量的血糖来供能,这样体内的血糖就供不应求,这会导致运动能力下降,严重时还会发生晕倒现象。
造成肌肉痉挛
夏季进行激烈运动,大量出汗将使体内盐份丧失,如再加上空腹,将会造成肌肉痉挛,引起疼痛。
(4)小结
所以早餐不但要吃,还要吃的好,要吃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比如牛奶加面包或者鸡蛋更好。
3、了解饮食营养及构成,引入饭后不宜运动
(1)介绍中饭“菜谱”合理搭配,强调要吃饱。
(2)简单介绍“晚饭”
(3)引入饭后不宜立即运动
[出示媒体]
影响营养吸收
饭后胃肠道血管扩张,血流量大大增加,以保证消化液的分泌和营养充分吸
收。
此时运动,血液会转移到运动器官,就会使营养吸收受到影响。
震动至腹痛
饭后胃肠里充满食物,由于重力的影响,运动时震动较大,会牵扯胃肠系膜而发生腹痛。
饭后四十分钟之后,方可做些轻微活动,剧烈运动应在一个半小时之后。
三、学以致用
分组制作一日三餐食谱
四、回答问题,拓展知识
1、星期一,丁丁吃完早饭,放下饭碗一路小跑来到学校。
2、暑假,小凯和朋友吃了一点中饭就去踢足球直到傍晚才回家。
3、周末,小华吃完中饭在家休息了四十分钟,然后和小奇步行半小时到了学校,
休息二十分钟之后又与几位同学一起篮球比赛。
4、体育活动课上,彬彬有点头晕,他却不以为然,继续和同学们一起跳绳。
5、经贮存过的食品食前不需再加热。
()
6、小明早晨起床后,感觉肚子不饿,于是带了一些食物到学校准备下了第一节
课再食用.
五、总结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