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基础知识应知应会

中医基础知识应知应会


即喜、怒、忧、思、悲、恐、惊
Page 9
即喜、怒、忧、思、悲、恐、惊
Page 10
(六)六淫
风、寒、暑、湿、燥、火 指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在正常情况下称六气。
Page 11
望舌质、舌苔。
正常舌象,简称:“淡红舌,薄白苔”。
1、舌质
舌神
舌色
舌形
Page 12
舌态
有神者,为舌的运动灵活,舌色红润, 鲜明光泽,富有生气,虽病亦属善候。 无神者,为舌的运动不灵,舌质干燥,
晦暗无光,属凶险恶候。
Page 13
舌色
淡红舌:见于常人或病清浅
淡白舌:主气血两虚
红绛舌:主实热,阴虚 青紫舌:主寒凝,淤血
Page 14
舌形
苍老舌:属实证 娇嫩舌:主虚症
胖大舌:主水湿内停、痰湿热毒上泛
瘦薄舌:主气血两虚,阴虚火旺
芒刺:多因邪热亢盛 裂纹:多主精血亏虚 齿痕:主脾虚或湿盛
Page 15
• 2-1、苔质 Character of fur
厚薄--邪气深浅 润燥--津液盈亏 腐腻--阳气与湿浊 剥落--胃气胃阴 真假--有根无根 瘀癍苔 瘀点、瘀斑—血瘀
强硬:多见于热入心高热伤津,风痰阻络。 萎软:见于伤阴或气血具虚。 歪斜:多见于中风或中风先兆。 颤动:可见于肝风内动。
1、寸口诊法
分寸、关、尺三部 以高骨(挠骨茎突)为关,关前(腕端)
为寸,三部可分为浮、中、沉三候,是寸 口诊法的三部九候。 左寸候心,右寸候肺;左肝候肝胆,右关 候脾胃;两尺候肾。 医者中指定关,食指定寸,三指呈弓形, 指头平齐。布指疏密与身长相适应。每次 诊脉必满五十动。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 肾病一区中医业务学习一
主讲、制作人:陈晓玲 参与人员:肾病科一区全体护士
2014-10-5
南方医科大学 ——中西医结合医院
一、中医基础知识
中医理、法方、药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即四诊、辨证、论治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 及其 运动变化。
舌淡,胎白润滑,脉迟或紧。
4、热证:恶热喜冷,口渴欲饮, 面红耳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
吐血衄(nv)血,小便短赤,大便干结, 舌红,苔黄而干燥,脉数(shuo)。
5、虚证: 面色淡白或萎黄,精神萎靡,神疲乏力,
心悸气短,形寒肢冷,自汗, 舌淡胖嫩,脉虚沉迟,
或为五心烦热,消瘦颧红, 口咽干燥,盗汗潮热, 舌红少苔,脉虚洪数。
所以说,舌不仅是心之苗窍,脾之外候,而且是五脏 六腑之外候。
在生理上,脏腑的精气可通过经脉联系上达于舌,发 挥其营养舌体并维持舌的正常功能活动。在病理上, 脏腑的病变,也必须影响精气的变化而反映于舌。
寸口诊法 正常脉象 病脉 相兼脉与主病
Page 31
寸口诊法
遍诊法
即《素问》 三部九候诊法 。是遍诊上、 中、下三部有 关的动脉。
润燥:滑苔,主痰饮水湿。燥苔,多见于热盛伤津。 腐腻:主痰饮、食积。 剥落:镜面舌属胃气将绝之危候。花剥苔,是胃之气
阴两伤。 真假:苔紧贴舌面为有根苔。有根苔表示病邪虽盛,
但胃气未衰;无根苔表示胃气已衰。
Page 25
(四)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舌诊
1、方法 (1)伸舌姿势 (2)顺序 (3)刮舌与揩舌 (4)舌感觉、味觉
2、注意事项 (1)光线 (2)饮食影响 (3)染苔 (4)季节、时间 (5)年龄
3、望舌方法与注意事项
望舌时要求患者把舌伸出口外,充分暴露舌 体。
先看舌态 舌质、舌尖、舌边、舌中、舌根。 望舌应以充足而柔和的自然光线为好,面向
光亮处,使光线直射口中内,避开有色门窗 和周围反光较强的有色物体,以免舌苔颜色 产生假象。 食物对舌苔影响很大;常使舌形色发生变化。 某些事物或药物会使舌苔染色,出现假象, 称为“染苔”。
Page 27
舌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舌与内脏主要是通过经脉的循行来实现的。心、肝、 脾、肾等脏及膀胱,三焦、胃等腑均通过经脉、经别 或经筋与舌直接联系。肺、小肠、大肠、胆等,虽与 舌无直接联系,但手足太阴相配,手足太阳相配,手 足少阳相配,手足阳明相配,故肺、小肠、胆、大肠 之经气,亦可间接通于舌。
6、实证:发热,腹胀痛据按,胸闷烦躁, 呼吸气粗,痰涎雍盛,
大便秘结,里急后重,小便不利,淋沥涩痛, 舌质苍老,舌苔厚腻,脉实有力。
7、阴证:面色暗淡,精神萎靡, 形寒肢冷,倦怠无力,
语气伐怯,纳差,口淡不渴, 大便稀溏,小便清长。
舌淡胖嫩,脉沉迟,或弱,或细涩。
8、阳证:面色红赤,恶寒发热,肌肤灼热,躁动不安 语声粗浊,呼吸气粗,喘促痰鸣,口干渴饮, 便秘奇臭,短赤, 舌质红绛,苔黄黑生芒刺, 脉象浮数,洪大,滑实
(二)五行的 生克相侮
肝:(主疏泄,藏血)


目,泪,魂,怒,筋,爪 酸,青,生,风,冬,春
咸耳 ,,
肾:
黑唾 ,,
(藏精,
藏 志 主水,
, , 纳气)水
寒恐
,,
北骨
,,
冬发

金,鼻,涕,魄, 悲,皮,毛,辛, 白,收,燥,西, 秋
膀胱、 三焦
大 肠
肺:金
(主气, 通调水 道)
苦舌

,, 赤汗
小 肠
吐弄:皆心脾有热,还见于小儿发育不良 短缩:属危重症候。
Page 17
强硬舌例图→
痿软舌例图→
歪斜舌例图→
颤动舌例图→
吐舌例图→
2、舌苔
苔色
苔质
Page 23
白苔:常见于表证、寒症。 黄苔:一般主里症、热证。 灰苔:主里证。 黑苔:多属危重。
Page 24
厚薄(bo):凡透过舌苔隐约可见舌质为薄苔,病者 多为 初起或病邪在表。厚苔,多为病邪 入里,胃肠积滞。
1、表证:一是外感时邪, 二是邪浅病轻。
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 苔薄பைடு நூலகம்脉浮,
兼有鼻塞流涕,咳嗽喷嚏,咽喉痒痛
2、里证:一是病位深在, 二是病情较重。
症见:壮热恶热或微热潮热,烦躁神昏,口渴引饮, 或畏寒肢冷,倦卧神疲。
便秘尿赤或便溏,苔厚脉沉。
Page 6
3寒证:严寒喜暖,面色晃白, 肢冷蜷(quan)卧,口淡不渴, 痰涎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
,,
心: 长神 ,,
(主血 暑 喜
脉,藏 神)
,, 南脉 ,,
夏面


口,涎,意,思,肉,
脾 土 唇,甘,黄,化,湿, : 中,长夏
(主运化, 统血)
(三)藏象学说
• 脏腑:五脏(心、肝、脾、肺、肾),
六腑(胆、胃、小肠、 大肠、膀胱、三焦);
奇恒之腑(脑、髓、骨、 脉、胆、女子胞)。
八纲辨证 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