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融合创新》

《浅谈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融合创新》

《浅谈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融合创新》
摘要: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融合创新是实现高中语文教学创新的重要手段,也是未来高中语文教育发展变革的重要课题。

然而,如何在实际的课堂教学
中实现融合创新成为了困扰许多一线高中语文教师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信息技术
与高中语文教学融合创新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结合教学的实践经验,提出了
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语文教学;融合创新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为各行各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教育
亦然。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创新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也是当前
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随着“新高考”的实行,语文学科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得语文者得高考”的观点愈发被人们所认可。

为了应对综合难度大、知识面广的“新高考”语文,教师需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高效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融合创新是实现高中语文教学创新的重要手段,也是未来高中语文
教育发展变革的重要课题。

由此可知,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融合创新的必要
性和迫切性。

然而,当前信息技术在与高中语文教学融合创新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
下文笔者将指出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融合创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
应的解决对策。

一、融合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教学观念落后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创新的课堂完全颠覆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结构。

然而,当前许多一线高中语文教师未能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他们的教育
教学观念陈旧落后,仍然坚持着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未能从根本上转变为以学
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

他们仅仅将信息技术当作增添课堂趣味性的工具,而
未能真正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创新的意义,更别提在课堂教学中正确运用信
息技术来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开展深度学习的欲望。

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落后,极大地束缚了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最终制约了信息技术与高
中语文教学融合创新的作用。

(二)信息技术应用不当
当前,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融合创新的实际教学中存在着信息技术应用
不当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信息技术的匮乏和滥用。

一些教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的
融合创新简单的理解为在课堂教学中使用PPT课件,运用白板播放视频,未能真
正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

与之相反,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信息技术
与学科的融合创新就是以信息技术为根本,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多的运用信息技术,使课堂信息化、技术化,却忽略了实际教学的需要,忽视了学科教学的特性,俨然变成了一堂缺少“语文味”的“信息技术展示课”。

信息技术应用不当,既给师
生增添了负担,又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完成,最终难以发挥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
学融合创新的作用。

二、融合创新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
而学生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依靠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实现,重点在于
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能够将课堂的主
动权还给学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从而进入深度学习。

由学习金字塔理论可知,被动学习的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远远低于主动学习,主动学习的学习效果远远优于被动学习。

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中,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被动学习模式始终占据着主要地位,而合格的信息技术融合课堂能够彻底颠覆这一传统教学结构,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一堂好的信息技术与学科
融合的课堂属于生成性课堂,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
主动学习的欲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判定一堂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课的好坏,不在于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娴熟程度,
而在于能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运用信息技术来开展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
一种自发的、高效的学习状态,能够全方位地渗透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激发
学生的创造力。

一堂优秀的信息技术融合课堂能够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在学习过
程中开展深度学习。

为了能够让信息技术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好地融合创新,教
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设计好目标明确、操作性强的学习活动,下面以高中语
文教学为例。

高中语文的信息技术融合课堂的核心学习活动一般可分为四个环节。

第一,
提出问题或布置任务。

教师可采用“导学案”的形式在课前布置好预习任务,学生
按照教师的要求结合工具书进行自主学习。

上课时教师用问卷星等信息技术了解
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遇到的难题,并检测其预习成果。

第二,教师组织学生有序开
展学生活动。

在课堂上,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借助平板电脑上网查阅资料,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

第三,学生进行学习成果分享交流和评价。

各小组派一名
代表来分享本小组的研究成果,分享结束后再由其他小组对该小组的研究成果进
行点评和补充。

第四,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主要由学生独立完成,首先由学生自
主发言,最后教师再对学生回答不全面的内容进行补充。

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
堂教学结构,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的作用。

(二)坚持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教学模式
坚持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教学模式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的重
要手段。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首先要明确一个观点,即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不能喧宾夺主。

师生在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时要坚持适当原则,根据实际的教学
需要选择恰当的信息技术,下面以语文学科为例,简要介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常
用的信息技术。

在高中语文的信息技术融合课堂,课前的预习阶段,常使用问卷星,用以收集、分析学生的预习困惑,“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
调整教学设计;课前的导入环节,常播放音频、视频来营造特定的氛围,使学生
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活动环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
位使用平板电脑上网查阅资料,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小组交流评价环节,先使用
投影技术,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再用白板的标记功能,由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
批注点评;课后拓展延伸环节,常使用微信公众号,让学生在课后阅读名家解读,并进行分享交流。

这种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教学模式,能够在充分保持语文学科
特性的基础之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的作用。

三、小结
总而言之,为了让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更好地融合创新,教师首先应更
新教育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其次,坚持以信息技术为
依托的教学模式,让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

作为一线高中语文教师,理应紧跟时
代的潮流,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不断探索实践,为培养祖国的英才做出贡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