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答题的答题技巧

简答题的答题技巧

1简答题的答题技巧•不写废话•分点列出•重点在前•答题饱满2

历年简答题统计分析•心理学高频考点•1、记忆和遗忘•2、个体发展因素•3、能力与智力的关系•4、认知发展•5、情绪•6、学习动机•7、人格发展•8、学习策略•9、品德历年简答题统计分析•教育学高频考点•1、班级管理•2、教育目的•3、教学•4、新课改•5、德育•6、教师素养和教师发展•7、课程种类和课程理论•8、教育研究影响遗忘的因素•(1)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2)材料的意义、性质和数量。•(3)学习程度。•(4)材料序列对遗忘的影响。根据遗忘特性如何进行记忆•(1)深度加工材料•(2)多重编码•(3)有效运用记忆术3

•(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1)选择有良好知识组织结构的教材•(2)创设问题情境•(3)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4)学习各种思维方法•(5)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水平•(6)教会学生思维策略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个体的知识与认知结构•(2)问题表征的方式•(3)思维定势•(4)功能固着•(5)动机与情绪状态注意的影响因素•(1)注意对象的特点:包括新异性、强度、运动变化。•(2)个体因素:包括需要、兴趣、过去经验、人格特征等。•(3)活动目的和组织:活动目的越明确,活动对于个体的意义价值越大,个体的注意越容易得以保持。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1)生理需要•(2)安全的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4

•个体行为受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影响•结果因素(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先前因素(结果期待、效能期待)如何培养与激发学习外部动机•适当使用奖励和惩罚•外部奖励的使用要适当•适当开展竞赛•设置合理适当的目标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内部动机•启发的问题•中等的动机•妥善的奖惩•正确的归因简述迁移的理论•(1)形式训练说•(2)相同要素说(桑代克)•(3)概括化理论(贾德、水下打靶、迁移的是概括了的原理)•(4)关系理论(苛勒、小鸡觅食、迁移的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5)认知结构论(奥苏贝尔、迁移的是相同或者相似的认知结构)影响迁移的因素•(1)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因素•(2)对材料的理解程度•(3)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4)定势作用•(5)认知结构的清晰性和稳定性为迁移而教的一般建议•(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5

桑代克试误学说对教育的启示•(1)允许犯错•(2)积极鼓励•(3)多加练习•(4)不搞突然袭击•一句话记忆:让学生在有状态下,允许犯错的不断练习,并给与积极反馈经典条件设反射理论的规律•(1)获得(条件先于无条件,刺激先于反应)•(2)消退•(3)泛化(多对一)•(4)分化(一对一)•(5)高级条件作用(用条件刺激代替无条件刺激)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1)强化,正强化是增加喜好刺激、负强化是减少厌恶刺激,提高行为的频率•(2)消退,当行为出现时,不予强化,降低行为频率•(3)惩罚,是增加厌恶或者撤销喜好,降低行为频率•(4)祖母法则,高频的行为做低频的行为的强化物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1)认同的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有意义指的是对学习内容的理解•(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有足够的已有知识、新知识和已有知识建立起实质的、非人为的联系、有学习的动机。(有知识、有逻辑、有心向)•(3)有意义学习的类型: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4)三种同化的模式:上位学习、下位学习、组合学习•(5)提出先行组织者策略:呈现新学习材料之前的一种引导性材料简述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1)知识是建立在学习者已有经验基础上的。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2)学习是双向的、反复的建构过程。这一过程常常需要通过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3)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走进教室之前就已经对世界有了认识6

•(4)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建构出正确的知识简述人本主义的理论•(1)学习观:学习是人固有的能量的自我实现过程,有意义学习指的是对人的发展有意义的学习。•(2)教师观:教师的作用是设置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的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3)学生观:学生是完整的、需要人文关怀的人•(4)教育观:以学生为本情绪理论•(一)詹姆士---兰格理论。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产物,认为情绪是内脏器官和骨骼肌肉活动在脑内引起的感觉。•争议点:片面强调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作用,忽视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作用。•(二)坎农---巴德学说•观点:情绪并非外界变化的必然结果,情绪的产生中心不再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外界刺激(通过内导神经)——丘脑——大脑。情绪体验与生理变化是同时产生的,他们都受丘脑的控制。•(三)阿诺德“评定—兴奋”说•1.情绪的产生过程是刺激情境——评估——情绪。•2.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3.情绪产生的理论模式情绪调节的方法•(1)敏锐的觉察情绪•(2)平和接纳情绪•(3)正确调整情绪•(4)有效表达情绪•(5)保持和创造快乐情绪•记忆:觉察→接纳→调整→表达→维持简述人格的特征•(1)独特性;7

•(2)稳定性;•(3)整合性;•(4)功能性;•(5)社会性。人格的影响因素•(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3)家庭环境•(4)学校教育•(5)个人主观因素•所有关于人身心发展的影响都是四个方面:社会、学校、家庭、个人人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连续性是指心理发展伴随一生,都在发展•(2)顺序性指心理发展的各个特征的出现有先后顺序,单个特征从简单到复杂•(3)阶段性是人为划定的,连续性是量变,阶段性是质变•(4)不平衡性指个体各方面并不是均衡发展•(5)互补性指个体某方面发展不好,必然会有另一方面补充,瞎子听力都好•(6)个体差异指个体之间同一年龄发展有所不同皮亚杰理论的4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客体永久、延迟模仿、主动反应、问题解决•(2)前运算阶段(2-7岁)•符号、自我中心、不可逆•(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守恒、去中心、可逆•(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上)•抽象、推理、反思品德的心理结构•(1)道德认识•(2)道德情感8

•(3)道德意志•(4)道德行为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1)培养深厚的师生感情,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2)保护和利用好学生的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3)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4)锻炼同不良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5)针对学生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措施学习问题的应对策略•(1)激发学习动机•(2)确立明确学习目标•(3)要对学生抱有合理期望•(4)尊重学生•(5)营造和谐班级气氛•(6)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人际关系问题的干预策略•(1)了解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2)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3)提高职业素养,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心理问题的训练方法•(1)全身松弛训练•(2)系统脱敏法•(3)肯定性训练中学生的障碍性问题•(1)抑郁症•(2)恐惧症•(3)焦虑症•(4)强迫症•(5)网络成瘾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9

•(1)行为改变技术•(2)认知疗法•(3)来访者中心疗法•(4)团体辅导方法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2)受教育者•(3)教育内容•(4)教育途径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实践活动•(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过程•(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现代学校教育的特点•(1)重视幼小衔接•(2)普及和延长义务教育•(3)普通与职业教育双轨•(4)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多元化•(5)教育向终身化发展•(6)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3)人们的教育思想•(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学校教育的功能•(1)文化功能(最突出)•(2)经济功能•(3)政治功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