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胞生物学(终极版)

细胞生物学(终极版)

细胞生物学期末复习题Made by 1904JJP.题型及分值分布1.单选15道15分2.多选5道5分3.名词解释5道10分4.简答8道40分5.论述3道30分简答题第四章1.许多小分子是被动运输进行转运,请回答如下问题:(1)何为被动运输,有哪几种运输方式?(2)苯类通过哪种方式运输?(3)哪两种被动运输需要转运蛋白介导,分别需要哪类转运蛋白?"(1)被动运输是物质顺着梯度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且不需要代谢能的过程。

包括简单扩散,离子通道扩散,易化扩散三种。

(2)苯类通过简单扩散方式运输。

(3)离子通道扩散需要通道蛋白介导,易化扩散需要载体蛋白介导。

2.细胞进行物质转动时,许多物质必须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才能转运,请回答下列问题:(1)何为主动运输,包括哪几种运输方式?(2)细胞内外钠离子和钾离子的浓度差靠哪种主动运输方式维持,其功能是什么?(1)主动运输是物质逆浓度梯度,在载体的协助下,在能量的作用下运进或运出细胞膜的过程。

包括ATP驱动泵,协同运输两种。

(2)主要靠ATP驱动泵维持,其功能是将胞内Na+逆电化学梯度运出细胞,将胞外的K+逆电化学梯度运入细胞,以维持胞内外Na+、K+的浓度差。

3.大分子和颗粒物质不能直接穿过细胞膜,需要通过特殊的运输方式进行转运,请回答相关问题:(1)这种运输方式为哪种运输?其特点是什么?(2)细菌、液体和LDL分别是以哪种方式被摄入细胞?(3)请详细叙述细胞摄取LDL的过程。

(1)小泡运输,特点是消耗能量。

(2)分别以吞噬作用、胞饮作用、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被摄入细胞。

(3)受体向有被小窝集中与LDL结合,有被小窝凹陷、缢缩形成有被小泡进入细胞;有被小泡迅速脱去外被形成无被小泡;无被小泡与内体融合,在内体酸性环境下LDL与受体解离;受体经转运囊泡返回质膜,被重新利用。

含LDL的内体与溶酶体融合,LDL被分解释放出游离胆固醇。

4.细菌和LDL分别通过哪种方式摄取入细胞内?在LDL的摄取过程中,有哪些蛋白质分子参与其中?其各自作用是什么?(1)分别通过吞噬作用和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摄取入细胞内。

(2)LDL受体:能特异性识别与结合含apoE或apoB100的脂蛋白发动蛋白:水解与其结合的GTP,引起其构象改变,从而将有被小泡从质膜上切离下来,形成网格蛋白有被小泡网格蛋白:牵拉质膜向内凹陷,参与捕获特定的膜受体使其聚集于有被小窝内衔接蛋白:参与包被的形成并起连接作用第五章1.与分泌性蛋白的合成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有哪些?它们各起什么作用?(1)核糖体:合成分泌蛋白。

(2)糙面内质网:①新生肽链折叠与装配;②加工(N-连接糖基化);③运输到高尔基复合体。

(3)高尔基复合体:①对蛋白质进一步加工(糖基化、蛋白质水解等);②分拣;③分泌到细胞外。

2.细菌、液体和LDL分别是以哪种方式被摄入细胞?这些物质最终都是在哪种细胞器被消化?这种细胞器按生理功能状态可分为哪三类?当有些物质无法消化时,其最终去向有哪些?摄入细胞方式:细菌为吞噬,液体为胞饮,LDL为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

最终消化均在溶酶体。

溶酶体包括初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和三级溶酶体。

无法消化的物质,或排出细胞,或成为残留小体(脂褐质)留存于细胞内。

3.蛋白质的合成和分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试回答以下问题:(1)当胰岛素合成时,内膜系统的哪些细胞器直接参与其中,其各自的作用是什么?(2)胰岛素以哪种方式分泌出细胞外?(3)在胰岛素合成旺盛时,细胞核中会出现一个大而明显的深染区,而当细胞进行分裂时,这种结构又将消失,这是细胞核的哪种结构?其功能是什么?(1)①糙面内质网:分泌性蛋白质的合成、糖基化加工和转运;②高尔基复合体:分泌性蛋白质的糖基化加工、水解、分拣和运输(2)受调分泌/不连续分泌(3)核仁,功能:合成rRNA,组装核糖体亚单位。

4.溶酶体是细胞内进行消化的主要细胞器,请回答下列问题(4分):(1)溶酶体的酶是在哪里进行合成和初步加工,其进一步加工修饰及分拣是在哪种细胞器中进行?(2)溶酶体的标志性酶是哪种?(3)溶酶体具有高度异质性,但溶酶体共同的特点是什么?(1)糙面内质网、高尔基体(2)酸性磷酸酶(3)单层膜形成的囊泡状结构;膜上有质子泵;膜蛋白高度糖基化;内部为酸性水解酶。

5.关于分泌性蛋白质的合成、分选与定向运输,科学家提出了重要的信号假说,请回答:(1)何为信号假说?(2)在信号假说中涉及到哪些分子或颗粒?(3)通过信号假说机制合成的蛋白质的最终去向有哪些?(1)信号假说:指导分泌性蛋白质到糙面内质网上合成的决定性因素,是其N端的一段特殊的氨基酸序列即信号肽。

(2)涉及到的分子或颗粒:信号肽、信号识别颗粒(SRP)、SRP受体、移位子(蛋白转移器)。

(3)最终去向:细胞外,细胞膜上,溶酶体6.与原核细胞生物的主要区别是真核细胞具有内膜系统,请回答如下问题:(1)何为内膜系统?(2)在内膜系统中,哪些细胞器参与解毒作用?(3)在胃蛋白酶的合成、加工、转运过程中,内膜系统中哪些细胞器参与其中,其各自作用是什么?(1)在真核生物的细胞质中,在结构、功能和发生上有密切联系的膜性细胞器构成内膜系统。

(2)光面内质网、过氧化物酶体(3)①糙面内质网:胃蛋白酶的合成,初步糖基化;②高尔基体:进一步糖基化、水解加工,分拣运输。

7.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在分泌性蛋白质的合成加工中发挥重要作用,请回答如下问题:(1)内质网分为哪几类?分泌性蛋白质在哪类内质网中合成,这种内质网的结构特点是什么?(2)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的标志酶是什么?(3)经高尔基复合体加工成熟的蛋白质去向有哪些?(1)分类:糙面内质网、光面内质网;分泌性蛋白质在糙面内质网合成RER特点:扁平囊状,表面粗糙附着有核糖体。

(2)葡萄糖-6-磷酸酶,糖基转移酶。

(3)经高尔基体加工成熟的蛋白质去向:溶酶体、细胞外、细胞膜8.溶酶体是细胞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细胞器,试回答下列问题:(1)溶酶体的标志性酶是什么,请详述其合成、加工并转运到溶酶体的过程?(2)溶酶体的功能有哪些?(1)标志酶为酸性磷酸酶。

过程:首先在信号肽引导下至糙面内质网中进行合成,经糖基化加工后转运到高尔基体,加上M-6-P信号,在高尔基体成熟面被受体识别、结合,出芽脱落后被运输到溶酶体。

(2)功能:分解胞内的外来物质及清除衰老、残损的细胞器;物质消化与细胞营养;机体防御保护;参与某些腺体组织细胞分泌过程的调节;在生物个体发生与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9.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加工、转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试回答下列问题:(1)与胞质中可溶性蛋白质不同,分泌性蛋白质将转移到内质网上进行合成,其机制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哪些信号序列或分子参与其中?(2)大部分蛋白质在细胞器中还要进行糖基化加工,其中高尔基复合体进行的糖基化与内质网中进行的糖基化有哪些不同?(1)机制:因其N端有一段特殊氨基酸序列,称为信号肽,是指导多肽链到内质网上合成的决定性因素。

其他参与分子:信号识别颗粒(SRP),信号识别颗粒受体(SRP-R)、转运体/易位子。

(2)高尔基复合体主要进行O-连接糖基化;连接的氨基酸残基为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连接基团为-OH;糖链长度为1-6个糖基,较内质网的N-连接糖基化短;糖基化方式为单糖逐个添加。

10.一种分泌性蛋白质分别在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进行了糖基化,试述该蛋白在两种细胞器中进行糖基化的方式及主要区别。

方式:N-连接糖基化和O-连接糖基化区别:N-连接糖基化发生在RER,连接的氨基酸残基为天冬酰胺,连接基团为-NH2,糖链较长(5~25个糖基),寡糖链一次性连接。

O-连接糖基化发生在高尔基体,连接的氨基酸残基为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等,连接基团为-OH,糖链较短(1~6个糖基),单糖基逐个添加。

11.试述分泌性糖蛋白的合成、加工和分泌的详细过程。

分泌性蛋白多肽链的合成起始于胞质中的游离核糖体;信号肽引导核糖体结合于内质网膜上;多肽链在内质网膜上继续合成并穿膜进入内质网腔;蛋白质在内质网腔内进行折叠、装配并多被糖基化(N-连接),然后被运输到高尔基复合体;高尔基复合体对蛋白质进行进一步加工,包括O-连接糖基化、寡糖链修饰、蛋白质水解等蛋白质经高尔基复合体的分拣被包装在分泌泡中,通过连续分泌或非连续分泌途径被分泌到细胞外。

12.试述溶酶体的形成过程。

(1)溶酶体酶前体由附着核糖体(或RER)合成;(2)合成的酶蛋白前体进入内质网腔并糖基化,形成带有甘露糖的糖蛋白;(3)甘露糖糖蛋白由ER转运至GC形成面,被磷酸化形成溶酶体酶的分选信号M6P;(4)在GC的反面网,带有M6P标记的溶酶体酶前体被M6P受体所识别、结合,包裹形成网格蛋白有被小泡(或答经分选,形成有被小泡);(5)有被小泡脱包被形成无被小泡,无被小泡与内体融合,形成内体性溶酶体,内体性溶酶体在膜上质子泵作用下形成酸性内环境,溶酶体酶前体与M6P受体解离,去磷酸化而成熟。

13.试述胰岛素的合成、加工、转运和分泌过程。

(1)前胰岛素原多肽链由糙面内质网(或附着核糖体)合成,并边合成边穿膜进入内质网腔;(2)进入内质网腔的N端信号肽被切除,形成胰岛素原;(3)胰岛素原经内质网出芽小泡被转运到高尔基复合体;(4)在高尔基复合体中,胰岛素原被水解生成胰岛素;(5)胰岛素经高尔基复合体的分选被包装在分泌泡中,通过调节性分泌途径被分泌到细胞外。

1.从核仁的功能出发,论述核糖体的生物合成过程。

核仁是细胞核中rRNA基因转录和加工的场所,是核糖体大小亚基装配的场所。

当45SrRNA从rRNA基因上被转录后,很快与进入核仁的蛋白质结合形成80S的核糖体蛋白复合体,随着45SrRNA分子的加工成熟过程,这个80S的核糖核蛋白复合体逐渐丢失一些RNA和蛋白质,加工剪切成核糖体大、小两个亚基的前体,最后在核仁中形成的大、小亚基被运输到细胞质。

2.从DNA到染色体的组装过程。

包括核小体的组装过程①组成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核小体,每个核小体包括有200个左右bp的DNA、8个组蛋白分子组成的八聚体及一分子组蛋白H1。

核小体串珠的形成DNA分子长度压缩了约7倍。

②核小体进一步螺旋形成螺线管,螺线管是染色质的二级结构,在组蛋白H1的协助下,由核小体串珠结构盘旋而成。

螺线管的形成使核小体串珠结构压缩了约6倍③螺线管进一步包装成染色体。

关于螺线管如何进一步包装成染色体,目前有两种模型:⑴多级螺旋模型:螺线管盘绕形成超螺线管,超螺线管再度折叠、缠绕形成染色单体。

⑵染色体骨架-放射环模型:螺线管进一步折叠成一系列袢环结构,袢环的基部连于中央的染色体骨架上。

每18个袢环呈放射状平面排列,形成微带。

微带沿纵轴排列,形成染色单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