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框架模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2

框架模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2

模板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二、模板工程施工工法:1.4#楼层模板及支撑体系的比较与选择结合本工程特点,结合以往施工经验,经过受力计算、施工方法经济效益等的比较,选择以下模板及支撑体系。

1.1现浇楼板模板①平板模以釉面九层胶合板为主,配以各种尺寸和合格的阴角模,确保与梁柱模板的良好连接。

②根据模板支撑受力计算,并充分考虑到支撑的安全系数,支撑的点距离选择1000×1000mm,每1800mm设置纵横二个方向水平拉杆一道,一层不得小于两道。

③支撑的高度通过各种杆件的组合达到本工程各楼层的高度要求。

1.2柱子模板①方柱子模板采用九层胶合板。

②柱模楞选用100×50mm的方木,若柱长边大于60cm,除四周用钢管包箍外,加φ12对拉螺杆,间距50cm。

对拉螺杆套管采用与拉杆直径配套的再生塑料管。

1.3梁模板选用与柱子模同一系列的模板,以确保梁柱模之间的接口质量。

1.4楼梯模板楼梯模板采用九层胶合板支设。

2.模板及支撑体系的配备数量2.1按照规要求及施工进度需要,脚手架支撑必须配备二层。

2.2楼板模、梁底模根据砼龄期特点需配备二层。

2.3柱模、局部模、梁侧模均配备一层用量,但在现场配备一定数量后补模板。

3.模板安装的准备工作3.1模板的基准定位工作首先引测建筑物四周的边柱轴线,并以该轴线为起点,引出每条轴线,并根据轴线与施工图用线弹出模板的线,边线以及外侧控制线,施工前弹线必须到位,以便于模板的安装和校正。

3.2标高测量利用水准仪将建筑物水平标高根据实际要求,直接引测到模板的安装位置。

3.3已经破损或不符合模板设计图的配件及面板不得投入使用。

3.4已经检查合格的拼装模板块,应按照要求堆入,重叠设置时要在层间设置垫木,模板与垫木上下齐平,底层模板离地保证10cm以上距离。

4.模板施工工艺4.1支模工艺:放线、水平管引标高→搭设支撑架→支撑柱模、校正→浇柱砼→拆模、刷脱模剂→铺梁底模→支板模→模板工程验收4.2施工注意事项及有关技术措施①梁、板的安装要密切配合钢筋绑扎,积极为钢筋安装提供施工面。

②所有跨度≥4m的梁、板必须起拱0.1%~0.3%,防止挠度过大,梁模板上口应有锁口拉紧,防止上口变形。

③支撑高度的调节,应在支撑过程中及时检查,与支模交替进行。

④早期拆除模板和支承梁的时间,以现场同条件养护的砼试块强度为依据。

⑤上下层立杆应对准,并在同一个轴线上,并铺设垫板。

⑥所有≥1.5mm板缝必须用胶带纸封贴,柱模面全部贴双面海绵胶带,防止漏浆。

4.3劳动力组织一般一个工作小组配备3~5名木工,木工小组配备组数按施工进度要求及工作间大小确定。

5 支模方案5.1 设计的主要原则(1)实用性主要应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具体要:①接缝严密,不漏浆;②保证构件的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③模板的构造简单,支拆方便。

(2)安全性保证在施工过程中,不变形,不破坏,不倒塌。

(3)经济性针对工程结构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在确保工期、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一次性投入,增加模板周转,减少支拆用工,实现文明施工。

5.2 模板材料选用梁底模、侧模均采用18mm厚木质釉面专用模板,支撑选用φ48钢管、钢卡具,拉结螺栓采用φ12圆钢。

5.3 支模注意事项支撑基底为砼基层,下设小木块以防支撑滑移,但须注意在本结构层梁砼强度未达到拆模要求前,下部基层模板不许拆除,并在支模时考虑上层结构施工进度,支模架作相应处理。

为保证模板及支撑架的刚度和稳定性,支撑立杆间距为800mm,立杆排距为1200mm(因柱固定架和支撑架为同一体,排距过小,将影响施工)。

顶部大横杆和立杆连接处全部采用双扣件作加强处理,保证梁砼施工时梁体不下挠。

小横杆间距为400mm(间距较小作补强立杆排距稍大)。

顺梁方向固定横杆间距不得大于1.5m,垂直梁方向的固定横杆水平间距为1.6m,垂直间距为1.5m,扫地杆需均设置,离地不得大于200mm,位于台阶处的立杆需设斜方向扫地杆,并设水平固定杆作加强处理,梁支撑架两端及中部设置剪刀撑。

所有杆与杆相交处均需有扣件固定,保证支模架的稳定性。

为方便施工,两种规格梁起拱在规允许围都作起拱20mm处理,为保证梁高不减小,梁两端支座处梁底标高下降20mm,梁侧模上口作水平处理,保证现浇板底的水平,其它梁起拱均按此法施工。

其它支模注意事项参照常规施工模板支模施工方案。

5.4 模板支撑验算18厚木质釉面专用模板设计强度和弹性模量为:fc=10N/mm2(顺纹抗压),fr=1.4N/mm2(顺纹抗剪),fm=13N/mm2(抗弯),E=9000N/mm2(弹性模量),松木的重力密度5KN/m3。

5.4.1、底模验算(选用40厚)(1)荷载组合:底模自重:5×0.04×0.35×1.2=0.084KN/m;混凝土自重:24×0.35×1.4×1.2=14.112KN/m;钢筋荷重:1.5×0.35×1.4×1.2=0.882KN/m;振捣混凝土荷载:2×0.35×1.2=0.84KN/m.合计: q1 = 15.918KN/m.乘以折减系数0.9,则q=q1×0.9=14.33KN/m.(2)弯矩计算:按简支梁验算: M=1/8q12,L取小楞间距400mm。

1M= ×14.33×0.42=0.29×106N.mm8b×h2 35×42= 93.33×103 mm3截面抵抗矩W= 6 6M 0.29×106变弯应力σ= = =3.11N/mm3 <fm=13N/mm3W 93.33×103(3)抗剪强度验算:V=Kv.ql2=-0.62×14.33×0.4=3.33KN3V 3×3.55×103剪应力:τ= = =0.38N/mm2<f V=1.4N/mm2 2bh 2×350×40(4)挠度验算:荷载不包括振捣混凝土荷载,则q1=15.078KN/mq=q1×0.9=13.57KN/mql 13.57×4004ω = Kω. =0.967×100EI 100×9×103×1/12×350×403l 400=0.2<[W]= = = 1mm400 4005.4.2、侧模验算:(1)荷载计算:假设T=20℃,β1=1.2,β2=2,V=2m/h,则1)侧压力:F1=0.2γctoβ1β2。

V1/2200=0.2×24××1.2×1×√220+15=51.19KN/m2F2=γc.H=24×1.4=33.6取两者较小值:即F2=33.6KN/m2乘以分项系数:F=33.6×1.2=40.32KN/m22)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4KN/m2乘以分项系数:4×1.4=5.6KN/m2以上两项合计:40.32+5.6=45.92KN/m2(2)抗弯强度验算:按简支梁验算,取水平楞L=400mm.1 1M= ql2 = ×45.92×0.42=0.92×106N.mm8 8M M 0.92×106σ= = = =2.46N/mm2<fm=13N/mm2 W b×h2 140×426 6 ×103(4)挠度验算:取侧压力F=45.92N/m2,化为线荷载45.92×1.4=64.29KN/mm,乘以折减系数q=0.9×64.29KN/mm=57.86KN/mmql4 57.86×4004ω=0.967· =0.967·100EI 100×9×103×1/12×1400×4034 1400=3.5mm(可)=0.21mm<[W]= =400 400(5)对拉螺栓验算:M14螺栓净截面面积A5=105mm21)对拉螺栓的拉力N=F1×楞间距×外楞间距=45.92×0.4×0.8=14.69KN2)对拉螺栓的应力N 14.69×103σ== =139.9KN/mm2<170N/mm2(可)A 1055.4.3、小楞验算(1)抗弯验算:小楞间距400mm,按简支梁计算,在计算时作用在小楞上的荷载可简化为一个集中力计算。

1 bM= ·Pl(2- )8 l1 350= ×14.33×103N/M×0.35×800(2- )8 800=783672NM 783672σ== =134.88N/KN/mm2<f=215N/mm2(可) W 5.81×103(2)挠度验算:pl 14.33×103×0.35×800ω= = 48EI 48×2.05×105×5.08l=3.2mm(可)=0.08mm<2505.4.4、大楞验算按连续梁计算,承受小楞传来的集中荷载,简化为均布荷载计算.(1)抗弯强度验算:13.57×103×0.8÷2q= =4.5×103N/m1.21 1ql2 = ×4.5×103×1.22 =648000N.mmM=10 10M 648000= =111.5<fm=215N/mm2(可)σ=W 5.81×103(2)挠度验算:ql4 4.5×103×12004ω= = 150EI 150×2.05×105×5.08l 1200=0.35mm< = =4.8mm(可)250 2505.4.5、钢管立柱验算M 13.57×103×1200σ= =φW 0.23×452=52.21<f=215N/mm2(可)6.安全技术措施6.1支模过程中如遇到中途停歇,应将已就位的支承梁、支撑件连结稳固,不得空架浮搁,拆模间歇应将已松开的模板拆下运走,防止坠落伤人。

6.2拆模时应在水平拉杆上铺设脚手板,不要直接踩在水平拉杆上。

拆下的模板要轻轻放在楼面上,上下传递模板时要互相接应,防止伤人。

6.3所有模板拆除后,应将铁钉起出,以防伤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