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长大的梦想【主题说明】憧憬与设想是迈向成功的开始。
小学三年级学生正处在从低年段向中年段的过渡期,此时,在学生的心里种下一顆梦想的种子,通过有效的引导,可以激励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努力,给予他们前进的动力。
本课通过观察、想象、情景体验、互动交流、分享,轻轻拨动学生的心弦,唤起学生对美好未来的遐想,帮助学生建构初步的梦想蓝图,引领学生去追寻拥有梦想的快乐。
【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帮助学生初步建构理想的蓝图。
2.情意目标:引导学生初步体验拥有梦想的快乐。
3.行为目标:初步设想自己的梦想,学会乐观地面对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初步设想自己的梦想,学会乐观地面对生活。
难点:引导学生初步体验拥有梦想的快乐。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学PPT、轻松舒缓的音乐。
学生准备画笔和白纸。
【教学设计】【活动反馈】1.学生对课堂活动感兴趣。
2.能激发起学生对拥有梦想的渴望。
3.学生理解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要付出辛苦和努力。
【练习题】明明梦想长大后做一名航天飞行员,他特别喜欢体育锻炼,身体壮实,但他对学习却敷衍、马虎,如果长此以往,你认为明明的梦想能够实现吗?第二课学习的乐趣【主题说明】学习是人类和其他动物最重要的一种活动,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必要条件,学习贯穿于个体生命的全过程。
小学生的学习在个体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学习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由肤浅到深刻的发展过程。
学习是新知识的获得而引起行为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同时存在苦与乐两种主观感受,有时甚至苦大于乐,所以中国有句古话“学海无涯苦作舟”。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受兴趣和情绪左右,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激发学习的兴趣,体验学习带来的成功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的效率,培养战胜困难的顽强意志。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学生认知到学习蕴含着许多乐趣,可以帮助自己掌握知识、解决问题,并能2.情感目标:从学习中体验到收获与成功的快乐。
3.行为目标:引导学生乐于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
难点:引导学生乐于学习。
【课前准备】教学PPT;秒表一只;奖品一份;课堂辩论用的正方与反方的台签;教室做适当调整,留出辩论比赛的场地。
【教学设计】【活动反馈】1.学生对课堂活动感兴趣。
2.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发生了改变。
【练习题】当我解出一道难题、阅读一篇故事后,我感到。
A.非常快乐B.很有成就感C.很想与他人分享D. 太枯燥乏味了第三课做个受欢迎的人【主题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关系对学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懂得基本的礼仪、礼节及基本的行为规范,但是要想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还需要克服以我为中心的独生子女行为作风,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个人行为素质打下基础。
本节课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观察、交流、讨论、分享等环节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考怎样的人是受欢迎的人以及如何做一个受欢迎的人,为学生人际交往及日常行为规范提供指导帮助,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受欢迎的人格特质,树立起成为受欢迎的人的意识。
2.情感目标: 使学生体验受欢迎的快乐,并努力成为受欢迎的人。
3.行为目标:使学生懂得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并身体力行。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受欢迎的人的特质和反思不受欢迎的人的特质。
难点:体会同学之间交往的态度带来的感受,选择令他人和自己都喜欢的态度和同学们交往。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学生准备:纸、笔【教学设计】【活动反馈】1.学生对内容的呈现方式具有较高的参与度。
2.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在与周围的人交往中态度更加真诚友善,能受到大家欢迎。
【练习题】1.你认为你的哪种可能不受人欢迎?2.你打算怎样改正你的这种行为?第四课当我独自一人【主题说明】当今社会安全隐患很多,而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又相对缺乏。
本课旨在帮助小学生在独处的时候提高自身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学会辨别可能存在危险的情景,学会采用适当的方式保护自己,从而提高学生独处时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本节课从心理感知、理解、巩固和应用四个方面,帮助学生增强自我防卫意识,意识到独处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学会自我保护的办法。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可能存在的不安全情景,引起学生注意和警惕;2、情感目标: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3、行为目标:提高学生独处时处理问题的技能。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可能存在的不安全情景,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难点:提高学生独处时处理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PPT、学生分组名单【教学设计】【活动反馈】1、学生对课堂活动否感兴趣。
2、学生积极参与度高3、学生掌握了独自一人的注意事项。
【练习题】4、以下哪些行为是独自一人时比较危险的行为?5、A.搭乘陌生人的顺风车 B.随便接受陌生人的邀请6、C.贪图小便宜 D.听到敲门声,马上开门7、E.接受陌生人的礼物 F.随意将自己的家庭地址告诉陌生人第五课受了委屈怎么办【主题说明】小学中年级的孩子心智还不够成熟,遇到事情后,由于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应对模式简单,不能正确认识和看待,感觉自己受了委屈,心里的愤怒和不满情绪不能合理的排解,往往会采用单一、极端的方式来应对。
如果孩子在年幼时没有学会控制情绪,到成年之后,他们仍然会受困于情绪问题,对个人的发展和生活都带来较大的困扰。
本课借助于体验、互动、交流帮助学生正确认清委屈情绪,学会换位思考来合理解释委屈事件,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他人的误解。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委屈心理,理解他人的误解,并学会换位思考。
2、情意目标:让学生初步体验自己的委屈情绪,通过将委屈情绪表达出来,使自己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情绪。
3、行为目标:了解一些排解委屈的方法,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别人的委屈事件,并在此过程中反思自己。
难点:引导学生用自己所掌握的排解委屈情绪的策略来更好地化解心中的委屈,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课本【教学设计】【活动反馈】1、学生对课堂活动感兴趣;2学生学会了如何用正确的态度面对委屈;3、学生会在具体的事件中运用到学过的方法。
【练习题】遭受委屈时你觉得应该怎样处理呢?A.分析原因,说清事实B.找人倾诉,适当宣泄C.换位思考,宽容他人D.独自伤心,怨恨他人第六课上课听讲有诀窍【主题说明】注意是心理活动或者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学生上课听讲是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课堂学习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学会听讲是理解与掌握知识的基本要求和前提条件。
倾听能力的形成,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培养和训练而成的。
学生不会或者不善于倾听,与日常教学的偏向不无关系。
平时的教学中,当学生回答问题时,许多教师比较关注结果,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更不会引导学生如何听,如何想。
一些教师常常表扬回答正确的学生,而很少认可那些认真倾听的学生,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忽略倾听,学习态度变得浮躁,进而影响学习效果。
本课的教学宗旨是让学生明白,倾听和说、想同样重要。
学会倾听,就相当于获得了一把学习的钥匙。
通过设计巧妙的活动,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提练与总结自己上课专心听讲的方法,吸取他人成功的听课方法。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专心听讲的作用和方法。
2、情感目标:体验专心听讲的感受。
3、行为目标:引导学生掌握上课听讲的小窍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会专心听讲的方法。
难点:培养专心倾听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教学PPT。
【教学设计】【活动反馈】1,学生对课堂的活动感兴趣。
2,学生理解用心倾听的重要性。
3,学生掌握了一些认真听讲的方法。
【练习题】小刚在上课时很认真地听老师讲课,他一有不懂的问题就立即举手或者直接向老师提问,你认为小刚这样做对吗?为什么?【活动反馈】1、学生对课堂活动感兴趣。
2、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平等对待他人。
【练习题】明明有一个坏习惯,他总是拿小朋友的缺点开玩笑,大家都不愿意跟他做朋友,请你来帮帮明明,告诉他怎么做才会交到好朋友。
第八课批评不可怕【主题说明】批评是每个学生都会遇到的,但是怎么样面对批评才是积极的呢?本课旨在通过活动体验,让学生学会分析受到批评的原因,敢于面对批评,在遇到老师、家长或者其他人的批评时要学会换位思考,分析被批评的原因,提高学生应对批评和挫折的能力。
本节课从感知、理解、巩固和应用四个方面,帮助学生分析为什么会受批评,应如何正确面对批评,引导学生理解批评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吸取经验教训,为以后取得进步扫清障碍。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帮助学生分析被批评的原因,正确对待批评;2、情意目标:让学生体验做错事被批评的感受;3、行为目标:让学生学会正确面对批评。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帮助学生分析被批评的原因,正确对待批评;难点:让学生学会面对批评时应该怎么做。
【课前准备】1、若干个题目卡。
每个题目卡上一道题目,可以是人、动物或卡通人物、各种表情如痛苦、快乐等等。
2、制作课堂使用的PPT课件;3、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教学设计】【活动反馈】8、学生对课堂活动感兴趣;9、学生积极参与度高10、学生掌握如何正确面对批评。
【练习题】如果同学指出了你的缺点,同时你也觉得他的话说得对,只是你自己平时不太注意,那么你会怎么办呢?第九课当别人比我强【主题说明】嫉妒心理是小学生很容易产生的一种常见的消极心理,它是一种强烈而持久的不健康的情感,是对他人在某些方面胜过自己而引起抵触的情绪体验, 也是不甘心自己不如别人而烦恼的不愉快情感。
小学生正处在发育和成长的重要阶段,不良的嫉妒心理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疏导会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而由嫉妒引起的问题行为,会破坏班集体和谐的心理氛围,会给被嫉妒者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会给学校教育蒙上阴影,给家庭带来不幸,甚至会在社会上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
本课借助游戏、故事、体验、交流等内容,引导学生分析当别人在某些方面强于自己时,应如何欣然接受,学会欣赏,消除嫉妒,保持良好的心态,如何积极地面对比自己强的人,从而促进自身健康发展。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理解当别人在某些方面强于自己时,要欣然接受,学会欣赏,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认识自我。
2、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嫉妒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
积极面对比自己强的人。
3、行为目标:学会用正面的想法和行动战胜自己的嫉妒心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嫉妒心理的表现和危害。
难点:教给学生积极面对比自己强的人,培养健康积极的心理。
【课前准备】1、PPT课件;学生书写用纸(粉色或淡蓝色)2、三只箱子(上面写有不同分类)【教学设计】【活动反馈】1. 学生对活动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