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网箱集约化生态养殖技术
摘要介绍黄鳝网箱集约化生态养殖技术,包括养殖池选择与改造、网箱设置及相关配套、移植水草、鳝种选择与投放、驯食、日常管理、水质调控与病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为黄鳝养殖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黄鳝;网箱养殖;集约化
中图分类号 s966.4;s96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4-0279-02
黄鳝(monopteras albus)俗称鳝鱼、田鳗、长鱼等,为温热带淡水底栖生活鱼类,在我国分布广泛。
黄鳝营养价值高、市场需求旺,目前已成为我国主要淡水养殖品种之一,我国的黄鳝养殖主要分布在湖北、安徽、江苏、南昌、四川等地。
近年来,福建省的三明、宁德、南平、龙岩等地陆续开展黄鳝养殖,但还处在试养阶段,养殖规模总体较小,产量偏低,效益尚未凸显。
2008年以来,福建省建宁县建达渔业有限公司开展了网箱生态养殖黄鳝技术试验示范,投放规格为6 m2的网箱1 200个,经过4年的试验示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表1)。
其中,2011年7
月12日,投放平均规格为16 g/尾的鳝种开展养殖,10月 21日受福建省科技厅委托,三明市科技局对“网箱生态养殖黄鳝技术示范”项目进行了实地测产,现场随机抽样验收网箱3个(每个6 m2),平均每个网箱产出黄鳝27.2 kg,最小个体体长26 cm,体重18 g,最大个体体长56 cm,体重313 g;个体平均全长41 cm,平均体重
102.1 g,平均成活率达86.1%;平均增重19.7 kg,增重倍数2.6,折合3.28 kg/m2,饲料系数1.76,按现行价50元/kg计算,产值226.7元/m2,扣除种苗、饲料、人员工资、网箱折旧等费用122.5元/m2,利润104.2元/m2,投入产出比1∶1.85。
1 养殖池选择与改造
应选择在交通便利、避风向阳、周边环境安静、四周无高大树木和建筑物、无工农业和生活污染、地势稍高、不易淹没、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渠分开、产地环境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ny5051—2001)》、鳝种和饵料鱼易得的地方建池。
养殖池以东西走向、长宽比约为3∶2、面积2 000~10 000 m2、池埂高1.8~2.0 m、水位能长期稳定在1.4~1.5 m、进排水设施完善的池塘为宜[1]。
2 网箱设置及相关配套
选用30目的聚乙烯无节网片制作成规格为3.0 m×2.0 m×1.5 m 的长方体敞口式网箱,四周用木桩固定,上端用钢丝绳拉紧。
在池塘中以多排并列排开,每排相隔3 m,排内网箱间隔1 m,离塘埂3 m以上。
网箱入水深度0.8 m,出水0.5 m,离底0.4 m以上。
平均每1 hm2水面设置网箱600只左右。
这种网箱设置方式,可以充分利用水体养殖面积,网箱中的溶氧含量高,有利于黄鳝的生长。
在每个网箱两端水草水面上放2个投饵台。
放养前15 d,用生石灰450 kg/hm2消毒池塘和箱体[2]。
3 移植水草
养殖前应先在池塘、沟渠等天然水域将水草培养好。
水草以水花生(喜旱莲子草)为最佳,水葫芦、红萍次之。
放鳝种前20 d 往网箱中移植水草,移植时去根洗净后用菊酯类药物和硫酸铜对水草进行浸泡杀虫消毒,主要是杀灭水草上的蚂蝗等寄生虫。
待药性消失后,在网箱内投放占网箱面积70%~80%的水花生,以为黄鳝提供遮荫和栖息场所,同时还具有净化水质、增加水体溶氧量、提供鱼巢、预防敌害等功能[3]。
4 鳝种选择与投放
一般在6月,挑选体质健壮、无病无损伤、黏液丰富、活动敏捷、体色呈黄色或青黄色、带有大斑点的野生深黄大斑鳝或浅黄细斑鳝的苗种作为鳝种,而背色青灰、乌黑、体形纤细、头大尾小的劣质苗种不宜作鳝种。
采用带水运输,运输时间在10 h以内,同时应避免高温天气运输。
放养规格为30~50 g/尾、放养密度为9~12 kg/箱。
入箱之前最好使用碘制剂,并加入一定量的电解维他浸洗5~8 min,并挑除伤病的个体[4]。
黄鳝驯食成功后,投放滤食性和刮食性鱼类,每1 hm2水面分别放养规格为5~6 g/尾的鲢鱼种、鳙鱼种、鲫鱼夏花、13~15 cm 的细鳞斜颌鲴4 500、1 200、2 250、750尾。
5 驯食
从市场选购的鳝苗和野生鳝苗,为了使之接受人工配合饲料,人工养殖时必须先进行驯食。
驯食时,在每个网箱两端水草密集的水面上设置2个饲料台,黄鳝入箱后3 d内不投放任何饵料,使其
处于饥饿状态,第4天傍晚开始投喂约为黄鳝体重1.5%的蚯蚓(或鱼糜、配合饲料的混合料,鱼糜∶配合饲料=9∶1)。
驯食1~2 d 后,改喂绞碎的鲜活小杂鱼、螺丝肉等,并不断增加配合饲料,7 d 后使鲜鱼和配合饲料各占1/2,直至养殖结束[5]。
6 日常管理
6.1 饵料配置
黄鳝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注意保持蛋白质和氨基酸平衡。
目前,黄鳝的常见饲料为鲜鱼拌配合饲料,鲜鱼以低质鱼为主,配合饲料应选择全价黄鳝配合饲料,鱼糜与配合饲料各占1/2,并注意搅拌均匀。
驯食的饲料品种应保证可持续供应,以免供应不及时导致黄鳝减食或拒食,影响黄鳝的养殖效益。
6.2 投喂
根据黄鳝昼伏夜出、喜静怕动的生活习性,实行1 d喂1次,17:00—18:00投喂,全天的投喂量1次喂完,一般按黄鳝体重的3%~6%投喂,以黄鳝在20~30 min内吃完为宜。
上午不惊动黄鳝,让其休息,减少活动和消耗能量,促进生长。
应根据摄食情况、水质状况、季节及天气变化等,适时增减投喂量。
6.3 水草
初移植时,可追施适量氮肥以促进水草旺长。
养殖过程中视水草生长情况进行治虫施肥,保持箱内的水草碧绿长青。
当水草高度超过出箱口时,为防止黄鳝顺草外逃,应及时割去。
6.4 分箱
投放规格为30~50 g/尾的黄鳝,养殖过程中一般只需要在放养后60~70 d分箱1次,分箱次数太多,不仅影响食欲,而且也会影响成活率。
7 水质调控与病害防治
7.1 水质调控
7.1.1 周期性施用微生物制剂。
自鳝种入箱后,每隔10 d,周期性施用微生物制剂——养殖宝(主要成分为多种益生菌,有效活菌数高达20亿个/ml以上),用量为深1m的水面首次使用15
kg/hm2,自第2次开始用量减半。
使用时将养殖宝15 kg/hm2对水225 kg/hm2充分浸泡4 h后全池泼洒。
7.1.2 适时换水和调节水体ph值。
养殖过程中,池塘水位应保持1.5 m,水位过低或水质恶化要适时加水或换水;每个月于施用微生物制剂前3 d用生石灰调节1次水体ph值。
7.2 病害防治
7.2.1 彻底清塘消毒。
投放鳝种前,为了杀灭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和其他的有害生物,要用足量生石灰进行彻底消毒。
7.2.2 水生植物的虫害防治。
要加强对箱体内水花生的管理。
夏季水花生易遭虫害,可使用纯生物杀虫剂喷杀,切勿使用1605、甲胺磷、杀虫霜等。
7.2.3 饲养前的换水与药浴。
苗种运至目的地后需先换水,新、旧水的温差必须≤2 ℃。
用碘制剂浸洗黄鳝5~8 min,并加入一定量的电解维他。
7.2.4 药物预防。
根据不同疾病选择不同的预防方法:预防肠炎病,可在饲料中拌入大蒜头、食盐、大蒜素等;预防肝脏损坏,在黄鳝摄食量较大时,使用保肝宁(含胆汁酸)拌饲投喂,每月1~2个疗程;预防传染性疾病,可用环保型药物(如双铵碘净、聚维酮碘、季胺盐络合碘、一元二氧化氯等)每隔15 d对池水杀菌消毒1次;预防肠道寄生虫病,可用驱虫药物拌饵,30 d为1个疗程。
7.2.5 做好饲养管理工作。
驯食用的蚯蚓,使用前先用3%~4%食盐水浸泡5~8 min,可以有效预防黄鳝肠炎病。
高温季节经常换水,始终保持池塘水质的鲜、活、嫩、爽,每隔15 d向池塘内泼洒1次生石灰20~30 mg/l,以为黄鳝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若无法换水,则每隔15 d全池泼洒1次养殖宝。
为了防止箱体内水质恶化,要定期清除网箱上的附着物,促进网箱内外水体的交换。
食场需要每天都进行清理,并每隔7 d用生石灰消毒1次[2-3]。
8 参考文献
[1] 罗实亚,王善武.黄鳝的人工生态养殖[j].现代农业科技,2012(5):345-346.
[2] 袁荣干,黄爱军.池塘网箱养鳝的常见问题与改进建议[j].海洋与渔业,2012(7):66-67.
[3] 罗法刚.黄鳝网箱标准化养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13):280-282.
[4] 唐玉华.池塘网箱养殖黄鳝技术要点[j].重庆水产,2011(3):30-33.
[5] 张国民.池塘网箱生态套养黄鳝、泥鳅技术[j].水产养殖,2011(9):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