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化沥青
简易封层(1cm) 1.0-1.2kg/m2
表面处治(拌和 2cm) 3.0-4.5 %
1.2-1.4kg/m2
4.0-7.0 % 4.8-5.4kg/m2 6.0-6.8kg/m2 3.5-6 % 6.0-8.0 % 6.5-9.5 % 0.8-1.2kg/m2
0.72-0.84kg/m2
2.4-4.2 % 2.88-3.24kg/m2 2.4-4.08kg/m2 2.1-3.6 % 3.6-4.8 % 3.9-5.7 % 0.48-0.72kg/m2
乳化沥青的使用范围
表面处治 雾状封层 砂封层 稀浆封层 微表处 开普顿封层 沥青再生 现场冷拌和 现场热拌和 全厚度再生 场拌 土壤稳定 基层稳定 填坑 粘层 防尘剂 其他 透层 保护层 裂缝填补 贯入式
乳化沥青的发展过程
2.乳化沥青的发展 20世纪初 开始 喷洒防尘 20世纪20年代 应用于道路 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中期 乳化沥青用量 缓慢增长 1953年起 乳化沥青用量开始稳定上升 近30年来 乳化沥青迅速发展
(1)使用量将越来越大 随着路网的逐渐形成与完善,低等级道路的升级要求, 乳化沥青使用量将越来越大;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的 逐渐紧张,乳化沥青占沥青的比例也将越来越大。 (2)使用范围越来越广 乳化沥青的使用,除了新建道路外,更重要的应用领域 是预防性养护和矫正性养护。 (3)质量越来越高 随着配方技术、乳化技术、胶体磨技术的不断发展,乳 化沥青更趋于专用化,这有利于发展施工工艺和路面质量的 提高。
沥青的乳化剂和乳化原理
3.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HLB) (1)概念 规定:石蜡的HLB=0 (亲水性最差) 油酸的HLB=1 油酸钾的HLB=20 烷基硫酸钠的HLB=40 (亲水性最好) 其他的表面活性剂的HLB值,用乳化试验的乳 化效果来确定。
沥青的乳化剂和乳化原理
(2)HLB值的计算 HLB=20(1-M0/M) MO—亲油基的分子量 M—表面活性剂的分子量 HLB=7+∑(亲水基团数)- ∑(亲油基团数) HLB混=∑(HLB单×质量%)
多层表处(层普 4.0-4.6kg/m2 3cm) 贯入式(4cm) 沥青碎石 中粒式混凝土 细粒式混凝土 粘、透层油 4.4-5.1kg/m2 2.5-4.5 % 4.0-5.5 % 4.5-6.5 % 0.8-1.2kg/m2
乳化沥青的发展过程
乳化沥青车间与热沥青车间环境对比
检测项目
苯并(a)吡 酚
沥青的乳化剂和乳化原理
三、沥青的乳化原理
乳化剂连接了沥青与水两种互不相溶的体系,降低了沥 青与水界面的表面张力,使沥青能够以微小的颗粒状态分散 于水溶液中,形成相对稳定的混合物。
乳化沥青的必要条件 1.沥青 2.水 3.乳化剂
4.稳定剂 减少乳化剂用量,降低成本。提高乳液的稳定 性 。有些乳化剂,需调酸才可使用。
透层油及基层养生用
粘层油用 稀浆封层或冷拌沥青混合料用 透层油用 与水泥稳定集料同时使用(基层路 拌或再生
乳化沥青的检验标准和检验方法
(1)复合乳化剂
1、阳-阳复配
2、阳-非复配 3、阴-阴复配
4、阴-非复配
(2)稳定剂或助剂的加入
1、无机类助剂 2、增稠剂 3、调酸碱类助剂
沥青的乳化剂和乳化原理
4.乳化剂对乳化沥青性能的影响
(1)乳化剂对沥青性能的影响 原沥青延度与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延度的实验对比
乳化剂编号 1 2 3 4 5 6
乳化沥青的检验标准和检验方法
乳化沥青品种及适用范围
分类 阳离子乳化沥青 品种及代号 PC-1 PC-2 PC-3 BC-1 阴离子乳化沥青 PA-1 适用范围 表处、贯入式路面及下封层用 透层油及基层养生用 粘层油用 稀浆封层或冷拌沥青混合料用 表处、贯入式路面及下封层用
PA-2
PA-3 BA-1 非离子乳化沥青 PN-2 PN-1
乳化沥青的检验标准和检验方法
一、乳化沥青的分类
根据乳化沥青的电离属性,分为:
阳离子乳化沥青 阴离子乳化沥青 非离子乳化沥青 喷洒粘层油 根据乳化沥青的破乳成型速度,分为: 快裂型,中裂型,慢裂型 根据使用用途不同,可分为: 喷洒用,如透层,粘层; 微表处 拌和用,如稀浆封层,微表处,冷拌沥青混合料
表面活性剂浓度(%)
沥青的乳化剂和乳化原理
2、表面张力与表面活性剂浓度之间的关系
1、极稀溶液
2、稀溶液 3、临界胶束浓度 4、大于临界 胶束浓度
沥青的乳化剂和乳化原理
2、表面张力与表面活性剂浓度之间的关系
表面活性剂溶液,只有当其浓度高于临界胶束浓度的时候, 才能显示其作用。 临界胶束浓度不是一个特别明显的界限,所以临界胶束浓度 应看作是一个范围,它不是一个精确的点。 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都很低,一般为0.0010.02mol/L,即0.02%-0.04%。 沥青乳化剂是表面活性剂的一种,它也遵循上述规律。
油 水
乳化沥青的发展过程
1.概念
将沥青加热融化,在机械的作用下,使沥青以微小的 颗粒状态分散于含有乳化剂的水溶液中,形成一种水包油 状的,相对稳定的乳液,叫做乳化沥青。 乳液: 油包水型 水包油型√ 普通乳液√(1—20) 精细乳液(0.01-0.05)
水 油 油包水型 水包油型 油 水
乳化沥青的发展过程
按亲水基的种类分类
(3)两性离子型乳化剂
R-NHCH2CH2COOH 氨基酸型 R-N(CH3)2CH2COOH 甜菜碱型 (4)非离子型乳化剂 R-O-(CH2CH2O)n-H 聚氧乙烯型
R-COOC(CH2OH)3 多元醇型
沥青的乳化剂和乳化原理
按施工时的破乳速度分 慢裂型 中裂型 快裂型 慢裂快凝型
沥青的乳化剂和乳化原理
(3)HLB值的作用
大体判断该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性
HLB值 1-4 3-6 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性 在水中基本不能分散 在水中分散不完全
6-8 8-10
10-13 >13
加以搅拌即能分散 分散液稳定
具有透明感的分散 透明溶液
沥青的乳化剂和乳化原理
大体判断其作用
乳化作用 消泡作用 油包水W/O
沥青的乳化剂和乳化原理
乳化沥青的性质 1、常温下,乳化沥青是一种黑色或棕黑色的易流 动的液态混合物。 2、乳化沥青由沥青、水、乳化剂三种基本成分组 成。 3、沥青以微粒的形式分散(或悬浮)于水溶液中。 4、乳化沥青是一个不稳定的体系,在某些条件改 变时会破乳析出沥青。 5、乳化沥青是一种水包油状的乳液。
乳化沥青车间
2.0×10-5 0.023
热力青车间
1.49×10-4 3.14
降低倍数
7.4 136
总烃
2.5
22.27
9
乳化沥青的发展过程
应当认识到:
1.乳化沥青不是热沥青的替代品,各有其优缺点,互相 补充,相辅相成。 2.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方法,不是万能的,必须科学地 使用乳化沥青。 3.其技术含量很高,必须掌握它的内在规律,才能真正 发挥出它独特的作用。 4.乳化沥青技术发展至今还不十分完善,许多技术方面 的问题还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总的来说 乳化沥青是一种节约、安全、环保、有效且通用的道路 材料系统。
乳化沥青
宋昭睿
乳化沥青
1 2 3
乳化沥青的发展过程 沥青的乳化剂和乳化原理
乳化沥青的检验标准和检验方法
乳化沥青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4
乳化沥青的发展过程
1.概念
一种物质以多个分子形成的集合体(微粒)的形式,分 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相对稳定的混合物,这一过程就叫 做乳化,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液。
油 水
乳化沥青的发展过程
5.乳化沥青的特点及社会经济效益
提高道路质量 扩大沥青适用范围
节约能源
优点
节省材料
延长施工季节
减少环境污染,改 善施工条件
乳化沥青的发展过程
各种路面结构沥青用量的比较
路面结构形式 热沥青用量
乳化沥青 用量 折合沥青用量
节约沥 青(%) 30
12 28 11 20 12 13 40
乳化沥青的检验标准和检验方法
一、乳化沥青的分类
我国规范规定乳化沥青按施工用处分类 种类 用处 PC-1 PA-1 表面处治及贯入式洒布用 贯入洒布 PC-2 PA-2 透层油用 用 PC-3 PA-3 粘层油用 BC-1 BA-1 拌制粗粒式沥青混合料用 BC-2 BA-2 拌制中粒式及细粒式沥青混合 拌和用 料用 BC-3 BA-3 拌制砂粒式沥青混合料及稀浆 封层用 (注:P—喷洒或洒布 B—拌合 C—阳离子 A—阴离子)
乳化沥青的发展过程
3.乳化沥青在我国的发展 建国前 少量应用 建国初 停止 1978年交通部成立了“阳离子乳化沥青 路用性能研究”课题协作组 开始推广 1985左右 许多省市开始应用 90年代中期至今 在我国迅速普及应用 近几年 改性乳化沥青技术开始发化沥青的未来发展
0 3 5 7
渗透作用 9 10 12 15
增容作用 18 20
洗涤作用
乳化作用 水包油O/W
沥青的乳化剂和乳化原理
大体判断其用途
HLB值 3-6 工业中的用途 乳化剂(W/O)
7-9
8-18
湿润剂
乳化剂(O/W)
13-15
15-18
洗涤剂
增溶剂(加溶剂)
沥青的乳化剂和乳化原理
二、沥青乳化剂 1.概念 用于沥青乳化的表面活性剂,一般叫做沥青乳 化剂。 1、沥青乳化剂具有表面活性剂的基本特性。 2、表面活性剂有几千种之多,但可用于沥青乳 化的表面活性剂只有很少一部分。 3、沥青乳化剂的HLB值一般在8-18之间。
沥青的乳化剂和乳化原理
(2)乳化沥青的起泡性 防止起泡:生产和运输过程中,输送液体时,将管子插 到容器底部,也可加入消泡剂消泡,但会增加成本。 (3)乳化剂对储存稳定性的影响 用不同的乳化剂生产的乳化沥青,其稳定性不同。一般 情况下乳化剂用量越多,乳液的稳定性越好 (4)乳化剂对破乳速度的影响 影响破乳速度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是乳化剂的结构。 阴离子乳化剂多数为慢裂乳化剂,阳离子乳化沥青的破乳速 度趋于加快。 乳化剂用量大,破乳速度就慢,乳化剂的用量小,则破 乳速度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