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饰工作表》教学设计
一、案例背景信息
1.模块:初中信息技术
2.年级:初二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
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由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初中八年级下册。
4.课时数:1 课时
本教学设计人员基本信息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练掌握单元格及单元格区域边框和底纹的设置方法与技巧
2、掌握隐藏表格中数据行、列的方法与技巧,学会设置工作表的标签颜色
3、了解“自动套用格式”
4、理解通过对工作表实行修饰对实现数据信息所表达意图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初二(5)班学生成绩表”的变更为主线,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学习中实际问题的解决,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性,特别是实用性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使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表格边框和底纹的设置方法
2、设置表格中行或列隐藏的方法
3、工作表标签的设置
难点:1、将设置好的边框线样式与设置好的边框和底纹去掉
2、表格中的行或者列的隐藏与显示
(三)内容分析
本节课中,为表格设置边框和底纹,学生在学习word时已经有所涉及,通过温故知新能够对本节内容有所掌握,隐藏表格中某些列或行的数据能够达到有效表达数据信息的意图,以及为工作表标签添加颜色从而使一个工作簿更有条理,更易阅读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如何设置边框与设置好的边框和底纹如何去掉,是本节的一个难点,如何根据数据信息所要表达的意义,隐藏表格中的行与列,以及显示已经隐藏的行或者列是本节的另一个难点。
除了自己动手设置表格的格式外,为表格设置“自动套用格式”也是学生要了解的一个内容。
修饰工作表在有效表达数据信息意义上所起到的作用是学生必须培养的信息素养,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材前两个单元的知识比较枯燥,相对于前两个单元,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将会带给学生很大的学习兴趣及动力,使学生切身体会到辛苦后的成就感,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对八年级的学生实行教学,通过上一学年对《文字处理与排版》第五单元中第三节内容《修饰和美化表格》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接触到如何修饰与美化表格,而且word 与excel同是office办公软件,在一些菜单命令的使用以及对表格对象的调整与修饰的设置方法与技巧上都基本相同,在此基础上,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而本节课是八年级下册书第三单元第3节的内容,在之前,学生也已学习完课本前两个单元的内容,对excel表格已经有了基本理解,并且通过本单元前两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修饰工作表的方法。
但是因为我们是农村学校,再加上这两年的移民学生比较多,所以,这节课对于本地的学生来说学习新知的难度降低了,但对于一些移民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五)教学策略设计
通过“共同学习”环节学生自主探究,以小组比赛并抢答的形式学习课本“做一做”模块第一步到第五步的内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水平,在完成“做一做”过程中,处理课本两个“小博士”的内容。
“说说看”模块,组织学生实行小组内讨论,组间评论,交流为不同单元格填充不同图案和颜色对显示数据能起到什么作用,协助学生准确、深入理解修饰工作表的意义。
“点拨”环节:展示经过美化但不能有效表达数据信息的工作表“初二(5)班成绩表”,让学生分析其不足之处,提出问题:怎样修改或取消为单元格设置的边框和底纹?讲解课本p50
“小博士”中给单元格区域添加边框的方法,讲解修改、取消设置好的边框和底纹,查缺补漏,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评价水平。
“提升与创新”环节,提出问题:如何让“初二(5)班成绩表中”不显示政治、物理、历史三科成绩?学生自学课本p52页“做一做”的第六步,教师做小结,讲解p52页的“小博士”并提出问题如何显示出被隐藏的表格。
接着学生实行“做一做”第七步的完成,教师小结,处理p53页的“金钥匙”。
最后,在课堂小结环节,请同学回答:我学到了什么?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知识窗”模块,作为课后练习,让学生阅读“自动套用格式”,了解直接套用这些格式,能够快捷的对工作表实行修饰美化。
学生上机操作安排和教师应用媒体的情况
本节课在计算机教室中实行,使用多媒体广播系统设备。
学生所需完成的工作表:初二(5)班学生信息表.xls、课程表.xls 。
老师要持续地巡视指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共同遇到的问题,典型问题,以做重点解决。
三、教学过程设计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采用任务驱动、分组教学、自主探究的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中,通过实例对比引出问题。
在学习新内容时,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自主尝试学习、教师适当总结补充、学生实行组内讨论、组间比赛等丰富的教学形式,使复杂问题一步步解决,逐步提示学习内容,逐步调高学生对修饰工作表在有效表达数据信息意图的意义上的理解。
比赛的形式使学生们组与组之间更有竞争力,使组内的学生更加团结,并且给学生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更多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中主要作为引导者和辅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学目标上力求明确,任务细化,从而使学生获得真正的知识和水平。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我还注意努力培养学生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激发学生学习信
息技术的兴趣,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本节课设计了一个“说说看”环节,在此环节因为时间有点紧,没有让学生来交流讨论,我仅仅简单的展示了几个学生的作业。
自己以后要进一步增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水平的学习与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一些细节问题上还存有很多的不足,比如让学习好的学生去协助差一点的学生,也要鼓励学习差生去主动问学的好的学生,还有在练习题的选择上要难度适当,并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让学生更能体会到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便提升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