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研组集体备课(精)
5)通过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科学方法的正确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比较、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具备能运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评价和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6)通过引导学生在网上的探究活动,改变学生传统的学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7)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基因工程的发展前景及成果,激发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兴趣,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树立在学习上努力刻苦的决心。
8)尝试运用基因工程原理,提出解决某一生产、生活上实际问题的方案,
科技探索之路:基础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基因工程
课标要求
1、知识要求
简述基因工程的诞生
2、能力要求
2)简述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术
3)举例说出基因工程的应用
4)简述蛋白质工程
2、能力要求
1)运用所学的DNA重组技术,模拟制作重组DNA模型,提高动手能力
2)通过对书中插图、照片等的观察,学会科学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3)通过讨论、收集资料等,提高收集资料、处理资料、撰写专题综合报告的能力
4)能利用课本以外的资料和信息解决课内学习中发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知识拓展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的别名
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
操作环境
生物体外
操作对象
基因
操作水平
DNA分子水平
基本过程
剪切→拼接→导入→表达
结果
人类需要的基因产物
经典例题剖析
[例1]切取牛的生长激素和人的生长激素基因,用显微注射技术将它们分别注入小鼠的受精卵中,从而获得了“超级鼠”,此项技术遵循的原理是
A.基因突变:DNA→RNA→蛋白质
B.基因工程:RNA→RNA→蛋白质
C.细胞工程:DNA→RNA→蛋白质
D.基因工程:DNA→RNA→蛋白质
【解析】此题既复习中心法则,又考察基因工程。由题所述是把牛和人的生长素基因注入到鼠的受精卵中,应属于基因工程。
【答案】D
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明
理论基础DNA双螺旋结构和中心法则的确立
遗传密码的破译
基因转移载体的发现
工具酶的发现
DNA合成和测序技术的发现
工程技术DNA体外重组的实现
重组DNA表达实验的成功
第一例转基因动物的问世
PCR技术的发明
重难热点归纳
理论基础与工程技术的联系
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理论和实践的探究,科学研究是一个漫长的实践过程
通过复习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明、DNA双螺旋结构和中心法则的确立、遗传密码的破译等基础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树立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的精神。
知识网络体系
科技探索之路基础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概念——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技术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由于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因此又叫DNA重组技术。
生物教研组集体备课
教研组
高三生物
活动地点
科技馆二楼
活动时间
3月11日、第二周、星期四、下午第6-8节讲课教师王文超
高三生物
活动地点
理综办公室
学科
生物
上课年级
高二
上课班级
高二各班
上课时间
3月1日起:第一,二周
课题
第一基因工程
教时
8课时
执教教师
刘畅、王文超,荣震雷,冷艳红
教学目的
课标要求
1、知识要求
1)简述基因工程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