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舞龙介绍

舞龙介绍

• 舞龍頭至少二位以上替補手,替補時,必須在龍頭高舉時交接; 另外在穿龍時,因頭部體積大且高,前後保持一定距離,眼觀四方 緊跟前者,走定位,空中換手時儘量將龍身抬高,甚 至可以跳起;舞低時,儘量放低,但千萬別將龍身觸 地,在高低左右舞動中,龍翻騰之勢即展現出來,還 有必須隨時保持龍身的蠕動,造成生龍活虎之勢。
• 龍尾有時亦成為帶頭者,明確精鍊的頭腦成為必備條件,尤其在 龍身打結要解開時,龍尾更是不可以帶錯方向。
• 執龍尾者在穿和跳的動作裡,應注意尾部是否和隊友產生碰撞, 更重要的是隨時保持龍尾的擺動。
龍旗舞法
• 通常一支龍隊皆擁有一對龍旗,在遊行遊街時,除作 對旗開導和清場外,亦可在舞龍表演前先來個舞旗表 演作序幕,耍龍旗的人必須身材高大、孔武有力,因 為一支丈餘長的大旗要揮得旗幟飄飄,舞動時不觸地 且不停的揮舞,非得下功夫苦練不可。
舞龍介紹
健康國小 陳堅鴻
龍的傳說
• 自古以來,中國人總是以「龍的傳人」自許,對中國人來說,龍是代表 尊貴、吉祥的,而且是神祕而不可侵犯的。
• 龍在大家印象中,有著「三停九似」的長身龍。所謂「三停」是指龍自 首至頸、自頭至腹、自腹至尾的三部份,「九似便是頭似牛、嘴似驢、 眼似蝦、角似鹿、耳似象、鱗似魚、鬍似人、腹似蛇、足似鳳」。
• (二)執珠者的任務: • 1. 領導出場。認清出場位置,通常龍隊是面對司令台或主觀賞台出場。 • 2. 領導舞龍的路線變化,執珠者對於表演範圍的大小寬窄必須瞭解掌握,
才不至於在表演時有方位不熟或施展不開的情形發生。 • 3. 領導龍敬禮,龍進場表演前後之拜龍,完全在龍珠的指揮策動下完成。 • 4. 領導龍陣之變化,舞龍之變化多姿多彩。而反應靈敏,頭腦清晰,為
• 在這個祈雨的過程中,可能伴隨著人類具有的天性,而使用舞蹈 的方式來進行,並仿效龍的活動姿態,迴旋而舞,加上跳舞的人, 使用各種道具,進而演變成現今的舞龍活動。
• 而龍被用做年節或祭典的陣頭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答案是:在 六朝的時代已經有舞龍的表演了,而在宋代民間舞龍的風氣早已 盛行,近代全國各地及海外有中國人的地方,也有舞龍的習俗。 而時至今日,『舞龍』已不僅僅是一項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收、 國泰民安的陣頭活動,更發展成為一項特殊的民俗藝術技藝了。
• 為了使舞龍表演添加聲色,亦可在蟠龍時做眾旗環繞 動作,使旗海中的蛟龍更具特色。
• 另外,據說文解字的說法:「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 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因此龍被尊稱為神物,後代的帝王,總是自認 為自己是龍的化身,代表天意,君臨天下。竹書紀年云:「帝堯陶唐氏, 母日慶都, 赤龍感之,孕十四月而生堯」。又傳說龍戀雲端仙鶴即生鳳 凰,在陸與牝馬合則生麒麟,然而這些都是無可考據,係世人敬畏其神 力,妄加臆測而已。
執珠者之要件,若能熟練各種變化及臨場應變的能力,必須多加磨練。 • 5. 領導退場。任何過程都必須緊湊有力。 • (三)舞龍珠時注意事項: • 1. 兩眼隨時注意龍珠,並環視整體龍隊,和周遭環境之變化。 • 2. 果斷、靈活反應,處理各種狀況。 • 3. 永遠使龍珠保持在龍頭嘴前(1公尺)。 • 4. 龍珠應不停的旋轉。
• 在跳與串的動作中,應特別注意柄的握法,柄下端不 可多出,以免刺傷人。
龍尾舞法
• 執龍尾者,身材亦需高大有力,除去因龍尾較龍身為重外,主要 是因為龍尾時常有翻身的動作,高大者舞時翻尾比較容易而且生 動;若不然,則容易將龍尾打到地面造成損壞,且會令人感到呆 板;龍尾的靈巧和不拖泥帶水,非要有熟練的技巧才行。
龍頭舞法
• 執龍頭者身材必須高大、魁梧、有力,舞動時龍頭隨著龍珠移動, 龍嘴距離龍珠約1公尺左右,以表現吞吐之勢;舞動時,應該亦步 亦趨跟隨龍珠,應注意配合跳動,方能表現生氣有力,最重要的 是保持龍頭不停的擺動,展現威武環視之態。
• 龍頭的舞法因龍頭的重量而不同,通常小龍可以左右前後大幅度 的擺動,而中龍亦可以左右上下擺動,這兩種舞法在換手時,必 須將龍頭儘量抬高;而左右放下時,應以嘴向下,在向上抬起, 才能顯出追珠之勢;大龍因其重量達15公斤以上,能抬著前進反 轉,就難能可貴了。
舞龍的種類
• 布龍
• 火龍 • 草龍 • 水龍 • 段龍 • 板龍 • 肉龍
四川銅梁大龍 湖南疙瘩龍 湖南七 巧龍 四川小金龍 河南高頭龍 四川火龍 上海草龍 湖南草龍 上海花木龍 四川水龍 江西段龍 江西板燈龍
四川肉龍 湖南人龍
舞龍的器材
• 龍頭 龍尾 龍骨 (9,11,13...)節
• 龍皮 (金,青,黃, 練習皮)
• 練習桿 (9,11,13...) 節
• 龍珠
• 龍鼓 (雙面鼓,單 面鼓)
• 鑼鈸 • 鼓車 • 服裝 • 龍旗
舞龍的個人基本動作
舞龍是一個很特殊的團體活動,必 須要全員到齊才可開始表演。演出 時每一個環節的動作確實與否,更 是攸關全體演出的成敗。
龍珠舞法
• (一)執龍珠者為全龍隊之指揮,整個龍隊表演是否生動、順暢、緊湊, 全靠龍珠的領導,可說是靈魂人物;通常執珠者皆以哨音來輔導指揮龍 隊動作(因人多地廣),亦可稱默契的發動者。
• 但台灣的民間畫工裡,卻有其另一種畫龍九法口訣:「一畫鹿角二蝦目, 三畫狗鼻四牛嘴,五畫獅鬃六魚鱗,七畫蛇身八火炎,九畫雞胸。」
• 在古書的記載中,也不難發現,龍在我們中國人眼裡,是如何的尊貴, 像「爾雅」是漢朝人編寫的詞典,其中對龍的長相描寫得很清 楚:「龍 從頭到肩肩到腰、腰到尾,長度都相等。龍的角 像鹿,頭像駱駝,目睛 像鬼,脖子像蛇肚子像蜃,鱗片像 鯉魚,腳爪像老鷹,腳掌像老虎,耳 朵像牛。」
舞龍的起源
• 在有華人的地方,經常可見舞龍的活動。龍是什麼呢?早在幾千 年前,中國民間即對龍非常崇拜。尤其早年的農業社會時期,中 國祖先以玉石雕成龍來祭天求雨,但為什麼要雕龍呢?據說龍是 天上主宰雨水的神,人們以玉瓏作為靈媒,來感應天上的龍神, 佈施甘霖。這種祭典不僅流行民間,連皇上也要定時舉行祭典, 祈求風調雨順,消除旱象,現在中國大陸苗族還存在以龍舞祈雨 的風俗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