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流传学:传统的影响研究把影响的过程划分出放送、传播、接受这三个方面,要求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描绘出“经过路线”。

流传学是站在“放送者”的角度,来对某个民族文学的作家、作品、文体,甚至是整个民族文学在国外的声誉、反响或影响,进行研究。

其研究的重点往往是放送者对接受者的影响。

2.渊源学:传统的影响研究把影响的过程划分出放送、传播、接受这三个方面,要求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描绘出“经过路线”。

渊源学是从接受的角度来研究某一文学作品的外来影响,研究它的题材、主题、思想、风格乃至艺术技巧等的来源。

研究者追根溯源,精心考证,探求它们的放送者,揭示其间的因果关系。

3社会总体想象物:即指全社会对一个异国社会文化整体所做的阐释。

因为想象主体是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他们的思想必然受到其所属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他们被其自身所属的文化烙上了强烈的特征。

当他们对另一个文化进行审视时,必然带有其社会整体想象的浓厚印记。

4影响研究法国学派所提倡的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最早的研究方法后来成为最早的研究方法之一其理论依据在于各国文学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的。

“影响研究”。

由于各民族的文学之间,在历史上存在着大量的相互交往的联系,因此就出现了如下文学现象:日本的古典小说《源氏物语》中,就运用了不少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能七十二变,就吸收了印度佛经中神猴哈奴曼会三十六变的成分,孙悟空大闹天宫又发展了印度佛经《贤愚经》中顶生王闹天帝宫殿的故事;相传李白首先创作了《菩萨蛮》,但据考证,《菩萨蛮》是古代缅甸的乐调,经云南而传入中原;更早的《楚辞·离骚》,开头就是“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维庚寅吾以降”。

这难以理解的“摄提”、“孟陬”等词,有的专家研究认为,它们是从国外传入的星座译名,极可能是希腊文,也可能是撒马里亚语等。

这类研究,由于主要是寻溯不同民族文学之间交往联系,研究其渊源、媒介、流传、翻译、接受等等的影响事实,所以就叫它为比较文学中的“影响研究”。

5平行研究对文类的各种问题进行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甚至跨学科的理论整合以寻求不同文类之间的相通性和相异性。

(把并无直接关系的不同民族文学的主题、题材、文体、情节、人物形象、风格特点等文学内部的诸多方面实际存在的类同和差异作为研究重点,经过推理分析,然后得出有益的、往往又是具有某种规律性、理论性的结论。

是美国学派提倡的重要方法。

)6 渊源学站在“接受者”的角度对某一作家或作品的外来影响即它的题材主题、思想、风格、艺术技巧等的来源进行研究。

按其表现形态可以分为三种印象的渊源口头的渊源书面的渊源。

25、笔述渊源:见之于文字的渊源。

26、印象渊源:指风景、艺术品、音乐等在视觉和听觉中的印象,勾起了作家创作的情感和思想28、集体渊源:指一个作家不是受一部外国作品或一国文学的影响,而是受到许多外国文学的影响7主题学通过对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不同作家对同一主题的题材情节人物典型的不同处理重点在于研究对象的外部即手段的形式。

《主题学作为比较文学的分支领域,它力图打破时空界限,综合各民族文化,研究同一题材、主题、母题在国际文学间的流传演变及其成因。

以及它们在不同作家笔下所获得的不同处理,从而深刻理解不同作家的不同风格和成就,不同民族文学的不同特点,以及民族文学之间的交往和联想。

》8 形象学研究的是“他者”的形象对一部作品一种文学中异国形象的研究。

脱胎于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学科中的一个门类,研究某国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异族形象,关注作家在作品中如何理解、描述、阐释作为他者的异国异族,探索异国异族神话的创造过程和规律,分析其社会心理背景以及深层文化意蕴。

9译介学不是一种语言研究而是种文化研究它关心的不是语言层面上出发语与目的语之间如何转换的问题而是原文在这种外语和本民族转换过程中信息的失落变形增添扩伸与变异问题并探讨产生这些变异的社会历史以及文化根源。

简言之译介学关心的是翻译作为人类一种跨文化交流的实践活动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和意义都是重新赋予原文生命。

10“套话”指一个民族在长时间内反复使用、用来描写异国或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词汇。

也由学者译为“滞定型”,或把套话描述为“我们头脑中已有的先入之见”。

“套话”也是自我关于“他者”的社会集体11.创造性叛逆:将外国名著的内容和形式改编得完全适合本国国情和读者的接受习惯。

创造性叛逆经过两次变异即译者、读者及环境12.母题:母题是指最小的主题性的单位,是主题的基础,它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情节和故事线索。

母题具有客观性。

13.主题:一般来讲,比较文学中的主题不同于一般文学理论中的主题,在比较文学中往往把主题看成是抽象的,比尔兹利认为,主题是指“被一个抽象的名词或短语命名的东西”,诸如“战争的无益、欢乐的无常、英雄主义、丧失人性的野蛮”等等。

36、法国学派:法国学派是比较文学学科史上最早形成的一个学派,也是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维尔曼、戴克斯特、巴登斯贝尔、梵第根、卡雷和基亚等。

法国学派的比较文学研究是在进化论和实证主义思想指导下发展起来的。

他们着重研究各国文学的联系,用确凿的事实证明各国文学之间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使比较文学的国别文学和民族文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研究国际间文学交流、影响与融合的独立学科。

但由于法国学派只注重事实的考据,崇尚实证,而且将文学比较的范围仅仅集中在以法国文学为中心的欧洲,而缺乏更为广泛的视野和对文学的美学规律的关注,受到了后来的美国学派为主的比较文学研究新学派的攻击与批评64、文学误读:文学误读本来是阅读学中的概念,指偏离阅读对象本身的意思和内容的阅读。

过去常用来指称不正确的阅读,误差性阅读或阅读理解错误。

比较文学中指文学作品在传播和接受过程中发送者文化的损耗和接受者文化的渗透而形成的误差。

二.简要回答:(30分)2、什么是“文学误读”文学误读本来是阅读学中的概念,指偏离阅读对象本身的意思和内容的阅读。

过去常用来指称不正确的阅读,误差性阅读或阅读理解错误。

比较文学中指文学作品在传播和接受过程中发送者文化的损耗和接受者文化的渗透而形成的误差。

3、什么是“套话”指一个民族在长时间内反复使用、用来描写异国或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词汇。

也由学者译为“滞定型”,或把套话描述为“我们头脑中已有的先入之见”。

“套话”也是自我关于“他者”的社会集体想象物。

4、什么是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可比性就是比较研究对象中存在的一种可资研究文学规律的内在价值,是提供比较研究的可能,并保证比较研究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指的是在跨国家、跨学科和跨文明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寻求同的学理依据,是比较文学研究赖以存在的逻辑上的可能性。

在比较文学发展的不同时期,这种学理依据是不断拓展的6、什么是“社会总体想象物”即指全社会对一个异国社会文化整体所做的阐释。

因为想象主体是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他们的思想必然受到其所属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他们被其自身所属的文化烙上了强烈的特征。

当他们对另一个文化进行审视时,必然带有其社会整体想象的浓厚印记。

7、什么是比较文学答: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变异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8、跨文明阐发研究的主要方式有哪些答:我们依据阐发过程当中相关对象的不同,可以把跨文明阐发研究分为四种主要方式:作品阐发、理论阐发、科际阐发和综合阐发。

9、在文学的他国化过程中,接受国如何以本民族的文化规则和思维方式为主答:首先就是接受国必须充分认识到本国文学传统的重要性,尊重本国的文化规则和话语言说方式。

其次,接受国在坚持本国文学文化规则的基础上,结合本国文学和外来文学的特点,对外来文学进行本土化的改造。

再次,文学的他国化研究还应该注意,文学的他国化必须与接受国当下的语境或者说是文学要求结合起来。

10、跨文明对话研究的主要方式有哪些答:跨文明研究的主要方式有:共同话题的对话、共同语境的对话、话语互译的对话、杂语共生的对话与激活的对话等五种。

、1. 比较文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①比较文学的形成和发展是与人们的全球意识和学术上宏观意识的形成于发展分不开的②文化交流的日益广泛和发展,是比较文学产生和发展的先决条件③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必然结果④比较文学的产生是诸学科的相互渗透、融合而产生的现实需求。

2. 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的区别影响:①影响研究强调的是文学作品的渊源和发生、作家之间的相互影响、外部联系;而平行研究强调的是作品的内在诸种因素、作品本身的美学价值。

②与影响研究不同,平行研究打破了时间、空间、质量、强度方面的限制③影响研究主要是研究那些经过吸收消化后与自己作品水乳交融的外来影响;平行研究还提出了文学与其他艺术、其他学科的科际比较,即跨学科研究④从具体研究方法上,影响研究采用历史的、考据的方法;而平行研究采用哲学的、审美的、批评方法,比影响研究具有更多的理论价值和普通意义。

4. “影响”实现的条件:①传播者的条件:要有释放能量。

传播者作为施动者,必须在某些方面处于优势或领先地位②接受者条件之一:社会环境,包括政策环境和民族文化心理结构。

③接受者条件之二:艺术传统。

④接受者条件之三:时代机遇。

当接受国的文学传统面临解体时,外来思想和技巧就很容易结构到新的文学里⑤接受者的条件之四:个性和气质,被影响者在思想、气质与影响者的思想气质的产生的共性是“影响”实现的主观原因和条件。

7.“影响”的特征:“影响”具有外来性和隐含性:①一方面,影响无法从本民族文学的传统和作家个人的各种因素作出解释,因此,它是外来的②另一方面,这种影响表现为一种精神渗透,它消融于作家的创作中,因此不着痕迹。

③影响研究虽然主要是研究那些经过吸收消化后,与自己的作品水乳交融的外来影响,但他并不排斥那些有意的模仿和借鉴,也不排斥那些痕迹比较鲜明的影响。

5. 主题和母题的区别:①主题是通过人物和情节被具体化了得抽象思想或观念,是作品的主旨和中心思想,往往可以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来表达;母题则是较小的、具体的主体性单位。

②主题包括母题,主题可以用母题的结合中抽象出来③母题是对事件最简归纳;主题则是一种价值判断④母题具有客观性;主题则是具有主观性⑤主题是一个复杂句式,通常是个变量;母题是基本叙事句,通常是常项。

6. 比较文学受到的三次浪潮冲击:①理论大潮。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出现了令人瞩目的所谓“诗学复兴”现象,大批的理论著作问世,各种新的文化理论和文学理论接踵而至②东西比较文学的兴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