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基本原理
(5)使用因素对燃烧过程的影响 ①进气初始态p1,Tl
降低进气初始态p1、T1,可以避免爆燃与表面点火 时产生。 ②点火提前角 将点火提前角增大,缸内最高压力、温度增加,终 燃混合气受到挤压和热辐射的影响增强,,着火所需的 时间减少,爆燃倾向增加; ③混合气浓度 混合气浓度a=0.8-0.9时,火焰传播速度最大,但 着火延迟期也最短,且明显,爆燃倾向增加;
C 预防措施 主要有:使用抗爆性强的汽油可以避免爆燃的产生; 在汽油中加入少量抗爆添加剂, 使用中应根据发动机的压缩比选用相应牌号的 汽油。 可以通过改变结构因素 如减小压缩比、采用双 火花塞等以及改变运行因素如负荷、转速等措施。
②表面点火
不靠火花塞点火而由燃烧室内炽热物点燃混合气的 燃烧现象,称为表面点火。 燃烧室内炽热物如:过热的火花塞电极、热的排气 门、热的燃烧表面沉积物等,由表面点火产生的新的火 焰前锋也以正常的速度传播。 早火:在正常火花塞点火前的表面点火
(2)柴油机的燃烧过程
柴油机的燃烧过程,是从压缩行程上止点前喷油开始到 作功行程燃烧终了为止的整个过 程。它所占时间很短 (约为50°-70°曲轴转角,高速柴油机只有0.003s0.006s),整个过程非常复杂。
②油机的燃烧过程
柴油机的燃烧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着火延迟期 速燃期 缓燃期 补燃期
根据GB 252-2000标准要求,选用轻柴油牌号应遵照以下 原则: 1、10号轻柴油适用于有预热设备的柴油机; 2、5号轻柴油适用于风险率为10%的最低气温在8℃以 上的地区使用; 3、0号轻柴油适用于风险率为10%的最低气温在4℃以 上的地区使用; 4、-10号轻柴油适用于风险率为10%的最低气温在-5℃ 以上的地区使用; 5、-20号轻柴油适用于风险率为10%的最低气温在14℃以上的地区使用; 6、-35号轻柴油适用于风险率为10%的最低气温在29℃以上的地区使用; 7、-50号轻柴油适用于风险率为10%的最低气温在44℃以上的地区使用。
后火:正果是使得缸内压力急剧升高,噪声 加强,向活塞、缸壁的传热增加,活塞缸套间结焦, “早火”相当于将点火提前角提前,“后火”虽有可 能加快燃烧速度,但是,表面点火的最 大问题是点火 的无规律性,这将导致燃烧过程的不稳定与工作过程 的粗暴,使动力性、经济性 都受到影响。避免表面点 火的有效措施是采用低馏程的燃料与不易结焦的润滑 油。
④ 转速 转速增加时,火焰传播速度加快,易产生爆燃的 部位在自燃准备尚未完成时,火焰前锋已到达,爆燃 趋势减弱; ⑤负荷 负荷减少时,残余废气增加,火焰传播速度下降 ,燃烧的最高温度压力下降,爆燃趋势减弱; ⑥燃烧沉积物 沉积物相当与一个热源,爆燃和表面点火倾向增 加
柴油机的燃烧过程
柴油机工作过程的特点: 1.吸人气缸的是新鲜空气,被压缩的是新鲜空气 2. 柴油通过高压喷入气缸,缸内形成可燃混合气 3.柴油和空气混合时间极短; 4.缸内混合气成分不均匀,且不断变化; 5.没有外源点火,只是靠压缩自燃; 6.混合与燃烧重叠进行; 7.质调节,即负荷和转速不是通过进气节流,而是通 过燃料量来调节;
2、汽油机的燃烧过程
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变为热能的过程,称为发动机的燃 烧过程。它是发动机整个工作循环 的主要过程。
(1)汽油的主要性能指标
1)汽油的蒸发性 10%蒸发温度 标志汽油的起动性。10%蒸发温度 低,起动性好,但太低了容易引起气阻、在油箱和化油 器中蒸发损失增加。该温度太高,则冷起动困难。 50%蒸发温度 标志汽油的平均蒸发性。该温度 低,可以缩短暖车时间,但太低了则会导致化油器结冰 ;太高,则汽油机冷机的过渡特性差。 90%蒸发温度 标志中含有难以蒸发的重质成分 ,该温度太高,在燃烧室内易形成杂质,并稀释润滑油 。
3.燃烧过程
(1)混合气的浓度 1)空然比:混合气中所含空气质量与燃料质量之比。 R﹦空气质量/燃料质量 理论混合气: R =14.7 稀混合气: R ﹥14.7 浓混合气: R ﹤14.7 2)过量空气系数:燃烧过程中实际供给的空气质量与 理论上燃料完全燃烧时所需要的空 气质量之比。 α=燃烧过程中实际供给的空气质量/理论上燃料 完全燃烧时所需要的空气质量 理论混合气: α =1 稀混合气: α ﹥1 浓混合气: α ﹤1
着火延迟期(滞燃期)
从喷油开始(点1)到压力脱离压缩线开始急剧上升(点2) 止,这一阶段称为着火延迟期。图中的线12 段所示。 着火延迟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喷油时气缸内 的温度。受压缩的空气温度愈高,着火延迟期愈短。 在发动机冷起动、冷却水控制的温度过低、气缸漏气 等情况下,着火延迟期都会加长。发动机正常工作时 ,在着火延迟期内喷人的柴油量约占循环供油量的 30%-40%。由 于并未着火,压力没有明显地偏离压缩 线。
③.粘度
柴油的粘度用来表示柴油的雾化性。 粘度低,则容易形成混合气。若粘度过低, 会加剧喷油泵及喷油器之间的精密偶件表面之 间的磨损; 若粘度过高,流动阻力增加,柴油从喷油 器喷出时的雾化性差,不易形成均匀的混合气 。因而,柴油应具有适中的粘度。
④凝点 柴油的凝点用来表示柴油的低温流动性。它是指柴油冷 却到开始失去流动性时的温度。 国产轻柴油的牌号是按凝点编定的,如0号柴油的 凝点为0℃。好的柴油应具有低的凝点。若 凝点过高 ,不利于燃烧的正常供给,尤其在低温条件下工作。 可能造成油路堵塞。选用柴油 时,一般要求其凝点比 最低工作环境温度低3℃-5℃以上。
2)急燃期
从火焰中心形成起,主要部分混合气燃烧完毕,因 而出现最高压力(点3)为止。这段时间称为急燃期,图 中用E阶段表示。急燃期是燃烧过程的主要阶段,它对 发动机性能影响很大。实践证明,以曲轴转角计算的 压 力升高率为170kPa/(°)-240 kPa/(°),且最高压力 出现在上止点后12°-18°曲轴转角时,示功图有最大 面积,循环功最多。这时对应的点火提前角,称为最佳 点火提前角 。
(2)汽油机混合气燃烧过程 汽油机的燃烧过程包括着火和燃烧两部分 。从压缩行程上止点前火花塞点火开始到膨胀 行程燃料基本上烧完为止,燃烧持续较短(约 占25°-40°曲轴转角),其燃烧过程接近于定 容燃烧。
(3)正常燃烧过程
为了提高汽油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充入气缸的可 燃混合气燃烧要完全、 及时和正常。因为: 只有完全燃烧,才能 充分利用燃油的热能; 只有及时燃烧,最高压力在上止点后12°~18° ,才能使燃气具有更高的温度和压力,对 活塞的推力 大,使热能更多的转变为机 械功;
缓燃期
从最高压力点3开始到气缸内工质温度达到 最高点4为止,这一阶段称为缓燃期。图中的 线34段所示。 这一阶段内有较多的柴油燃烧,同时气缸 的容积在不断地增加,结果是气缸内温度继续 增高,工质的压力几乎不变、稍有上升或稍有 下降,接近于等压燃烧。这阶段结束时的放热 量约占循环放热量的70%-80%,最高温度为 1970K-2270K,最高温度点出现在上止后20° -35°的曲轴转角处。
根据国标(GB252—87),轻柴油规格按凝点分为10、0 、-10、-20、-35和-50六个牌号,分别表示凝点不高 于10℃、0℃、-10℃、-20℃、-35℃和-50℃;牌号越 高,凝点越低。 柴油是应用于压燃式发动机(即柴油发动机)的专用 燃料。柴油的外观为水白色、浅黄色或棕褐色的液体 。柴油又分为轻柴油与重柴油二种。轻柴油是用于 1000r/min以上的高速柴油机中的燃料,重柴油是用于 1000r/min以下的中低速柴油机中的燃料。 一般加油 站所销售的柴油均为轻柴油。轻柴油产品目前执行的 标准为GB 252-2000 《轻柴油》标准,该标准中柴油 的牌号分为10号、5号、0号、-10号、-20号、-35号、 -50号,柴油的牌号划分依据是柴油的凝固点。
3)补燃期
从最高压力至燃烧基本完成
混合气中汽油蒸发不良及与空气混合不均匀时, 部分颗粒较大的燃油在火焰前锋掠过时,只是表层燃 油被燃烧,未燃烧的部分需要在补燃期内燃烧。此外, 燃烧产物有少部分在高温的作用下会分解。在膨胀过 程中,因工质温度下降,热分解产物又可继续燃烧、 放热。这就形成了补燃期。 补燃是在活塞下行中进行的,这时气缸容积已明 显扩大,故补燃产生的热量不能有效地转 变为功,反 而使排气温度增加,热效率下降。因此,希望尽可能减 少补燃。
速燃期(急燃期)
从压力偏离压缩线的点2开始到最高压力点为3 止,这一阶段称为速燃期。图中的线23段所示 。 缸内的多个火焰中心一旦着火后,着火 延迟期中已喷入缸内的柴油几乎一齐燃烧,在 很短的时间内,产生很高的压力,使缸内的压 力升高率很大,而这个时间又很短,接近于等 容燃烧。这阶段的放热量为循环放热量的1/3 左右产生的最高压力达5.4Mpa-8.8MPa ,最 高压力约在压缩行程后6°-15°的曲轴转角 处出现。
第二节 发动机基本原理 1.发动机的性能指标 (1)指示性能指标 指以可燃混合气对活塞做功为基础建立的指标 1)指示功 :可燃混合气对活塞所做功的多少。 2)循环热效率 :混合气燃烧放出的热量转化为 指示功的效率。
(2)有效性能指标 以发动机曲轴输出的净功率建立的指标。 1)有效功率:发动机运转时由曲轴输出的功率。 2)有效转矩:指发动机运转时由曲轴输出给传动 系的有效旋转力矩。 3)平均有效压力:发动机在单位气缸容积中所作 的有效功。 4)有效燃油消耗率:单位有效的燃油消耗量。
对柴油机燃烧的基本要求:
1.燃烧及时。这将影响作功的质量、放热量的有效利
用; 2.燃烧完全。这会影响到放热量、作功和排放。 因此,对于柴油机来说,及时形成可燃混合气最为重
要。
柴油的主要性能指标
①.着火性 柴油的着火性是指柴油的自燃能力,其评定指标 是十六烷值,十六烷值越高,着火性能越好。 着火性好的柴油,喷入气缸后能及时着火燃烧, 柴油机工作柔和,冷起动性能也随之改善; 若着火性能差,燃烧前所需的物理、化学准备时 间长,着火后压力升高率过高,导致柴油机工作粗暴
②蒸发性 柴油的蒸发性用馏程表示。将柴油加热, 分别测定蒸发出50%、90%和95%的馏出温度。 50%馏出的温度低,说明这种燃料轻馏分多 ,蒸发性好,有利于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但 若轻馏分过多,着火前蒸发油气过多,会使柴 油机工作粗暴。 90%和95%馏出温度标志柴油中所 含难于 蒸发的重馏分。重馏分过多,在气缸中不易蒸 发,与空气混合不均匀,则燃烧不完全。易产 生冒烟和积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