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数据结构II 试卷(作业考核线上) B 卷(共8 页)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10小题,20分)[A ] 1.抽象数据类型的三个组成部分分别为A.数据对象、数据关系和基本操作B.数据元素、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C.数据项、数据元素和数据类型D.数据元素、数据结构和数据类型[D ] 2.下列各式中,按增长率由小至大的顺序正确排列的是A.n,n!,2n ,n3/2 B.n3/2,2n,n logn,2100C.2n,log n,n logn,n3/2 D.2100,logn, 2n, n n[A ] 3. 已知指针p和q分别指向某单链表中第一个结点和最后一个结点。
假设指针s指向另一个单链表中某个结点,则在s所指结点之后插入上述链表应执行的语句为A. q->next=s->next;s->next=p;B. s->next=p;q->next=s->next;C. p->next=s->next;s->next=q;D. s->next=q;p->next=s->next;[C ] 4.二维数组A[20][10]采用行优先的存储方法,若每个元素占2个存储单元,且第1个元素的首地址为200,则元素A[8][9]的存储地址为A.374 B.576C.378 D.580[B ] 5.设有一个顺序栈的入栈序列是a、b、c,则3个元素都出栈的可能不同排列个数为 A.4 B.5C. 6D. 7[D ] 6. 设树T的度为4,其中度为1,2,3和4的结点个数分别为4,2,1,1 则T中的叶子数为A.5 B.6C.7 D.8[C ] 7.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无向图中的极大连通子图称为连通分量B.连通图的广度优先搜索中一般要采用队列来暂存刚访问过的顶点C.图的深度优先搜索中一般要采用栈来暂存刚访问过的顶点D.有向图的遍历不可采用广度优先搜索[B ] 8. 假设在构建散列表时,采用线性探测解决冲突。
若连续插入的n个关键字都是同义词,则查找其中最后插入的关键字时,所需进行的比较次数为A. n-1B. nC. n+lD. n+2[B ] 9.设置溢出区的文件是A.索引非顺序文件B.ISAM文件C.VSAM文件D.顺序文件[A ] 10. 已知一组关键字为{25,48,36,72,79,82,23,40,16,35},其中每相邻两个为有序子序列。
对这些子序列进行一趟两两归并的结果是A.{25,36,48,72,23,40,79,82,16,35}B.{25,36,48,72,16,23,40,79,82,35}C.{25,36,48,72,16,23,35,40,79,82}D.{16,23,25,35,36,40,48,72,79,82}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小题,10分)11.下面程序段中带下划线的语句的执行次数的数量级是( logn )。
2i=1; WHILE(i<n) i=i*2;12.假设带头结点的非空单循环链表中仅设尾指针L,则在第1个结点之前插入指针s所指结点的语句依次是( s->nest=L->next->next;L->next->next =S )。
13.无表头结点的链队列Q为空的条件是( Q->real==Q->front=NULL )。
14.设Q[0..N-1]为循环队列,其头、尾指针分别为P和R,则队Q中当前所含元素个数为((R-P+N)% N )。
15.一棵含999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的深度为( 10 )。
16.在 AOV网中,存在环意味着某项活动以自己为先决条件;对程序的数据流图来说,它表明存在(死循环)。
17. 有向图G可拓扑排序的判别条件是( 不存在环 )。
18.如果结点A有 3个兄弟,而且B是A的双亲,则B的度是( 4 )。
19.应用回溯与分支限界法解决实际问题时,在搜索过程中利用判定函数,也称为(限界函数)。
20. 若以1234作为双端队列的输入序列,则既不能由输入受限的双端队列得到,也不能由输出受限的双端队列得到的输出序列是( 4231 )。
三、应用题(每小题6分,共5小题,30分)21.比较线性表和栈的基本操作的不同点。
解答:主要区别是对插入和删除操作的限制。
如线性表允许在表内任一位置进行插入和删除;而队列只允许在表尾一端进行插入,在表头一端进行删除;所以也称队列为受限的线性表。
表头为队列头;表尾为队列尾。
插入删除线性表 Insert(L,i,x) Delete(L,i)(1≤i≤n+1) (1≤i≤n)队列Insert(L,n+1,x) Delete(L,1)22.有一个二叉树按层次顺序存放在一维数组中,如下图所示:试求:(1)该树的后序遍历序列。
(2)画出该树的后序线索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解答:(1)后序遍历序列C E D B A(2)后序线索树23.分析顺序查找算法的“监视哨”设置作用解答:为了考虑查找不成功的情况,在每次进行关键字的比较前,首先要判断循环变量i是否数组越界,这对算法来说是必要的。
如果每步省略数组下标是否越界的判断,则可以大大提高算法运行的效率。
为此,可以利用预留的0号单元,作为所设的“监视哨”控制循环变量i的出界。
假设数据从后向前比较,监视哨设在数组低端 L.elem [0] = k将算法中的判断语句while (i <= L.length &&L.elem [i] != k) ++i;改为 while (L.elem [i] != k) --i;这样,当在查找表中不存在其关键字等于给定值的数据元素时,i必等于0,并且这样的处理并不影响查找成功的情况。
24.对n个整数的序列进行直接选择排序。
(1)算法描述。
(2)并给出实例(52 49 80 36 14 58 61 23 )的排序过程。
解答:(1)直接选择算法描述:[1] 第1趟,从n个记录中,经过比较选出关键字值为最小的记录,并与第1个记录交换位置。
[2] 第2趟,从余下的n-1个记录中选择出当前关键字最小的排序,并与第 2个记录交换位置。
[3] 第i趟,在无序的第i个到第n个的n-i+1 个记录中选出关键字最小的记录,与第i个记录进行互换。
[4] 以此类推,直至第n-1趟排序结束。
(2)初始状态52 49 80 36 14 58 61 23i=1 [14] 49 80 36 52 58 61 23i=2 [14 23] 80 36 52 58 61 49i=3 [14 23 36] 80 52 58 61 49i=4 [14 23 36 49] 52 58 61 80i=5 [14 23 36 49 52] 58 61 80i=6 [14 23 36 49 52 58] 61 80i=7 [14 23 36 49 52 58 61] 80排序结果 [14 23 36 49 52 58 61 80 ]25.已知有一个10个顶点的连通图,顶点编号为1至10,其边的关系集合表示为{(1,2)(1,3),(1,8),(2,4),(3,9),(3,10),(5,7),(6,7),(7,8),(8,9)},试求:画出该连通图及以顶点1为根的深度优先生成树。
解答:四、算法阅读题(本题10分)26.设计算法实现以链表作存储结构,将线性表中前m个元素和后n个元素进行整体互换,即(a1,…,am,b1,…,bn) 改变成(b1,…,bn,a1,…,am)。
阅读算法,在横线处填入语句或注释。
void exchange_L( Linklist &L,int m ) {// 本算法实现单链表中前m个结点和后n个结点的整体互换 if ( m && L->next ) { // 链表不空且p = L->next;(1)while( k< m && p ) { //(2)p = p->next; ++k;} // whileif (p && (3)) { // n!=0 时才需要修改指针ha = L->next; // 以指针 ha 记a结点的位置1(4)= p->next; // 将 b1 结点链接在头结点之后的后继为空p->next = NULL; // 设am结点q = L->next; // 令q 指向 b1while (q->next)q = q->next; // 查找 b结点nq->next = ha; // (5)} // if(p)} // if(m)} // exchange_L解答:(1)k = 1;(2)查找第a m个结点(3)p->next(4)L->next(5)将第 a1 结点链接到 b n结点之后五、算法阅读题(本题10分)27.设任意n个整数存放于数组A(1:n)中,阅读算法,指出功能及分析指针i和j的作用。
void Arrange(int A[],int n) {// n个整数存于数组A中int i=0,j=n-1,x; // 数组下标从0开始while(i<j){while(i<j && A[i]>0) i++;while(i<j && A[j]<0) j--;if(i<j) { // 交换A[i] 与A[j]x=A[i]; A[i++]=A[j]; A[j--]=x;}// if}// while}//Arrange(1)功能:解答:1.把数组中从A(1:n)->A(1:0)中第一个大于0的数,赋给数组中从A(1:0)->A(1:n)中第一个小于0的后面第一个数组;2.把数组中从A(1:0)->A(1:n)中第一个小于0的数,赋给数组中从A(1:n)->A(1:0)中第一个大于0的后面第一个数组;(2)指针i和j的作用:解答:I为计数器作用,从0开始递增1关系,递增到数组中从低到高第一个小于0截止J为计数器作用,从大数开始递减1关系,递减到数组中从高到低第一个大于0截止六、算法设计题(本题10分)28.设计算法purge_Sq实现删除顺序表SqList中重复元素,指出其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解答:void purge_Sq( SqList &L ) {// 删除顺序表L中的重复元素k = -1;// k 指示新表的表尾for (i=0; i<L.length; ++i) { // 顺序考察表中每个元素j=0;while(j<=k && L.elem[j]!=L.elem[i])++j; // 在新表中查询是否存在和L.elem[i]相同的元素if ( k==-1 || j>k )// k=-1 表明当前考察的是第一个元素L.elem[++k] = L.elem[i];} // forL.length = k+1;// 修改表长} // purge_Sq此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 (L.length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