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可持续社区发展模式与评价指标研究——以北京为例Developing Model and Appraisal Indicators of Urban Sustainable Community——Case Study of Beijing环境学院2000级城市规划专业方琬丽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Urban planning, Fangwanli摘要Abstract摘要:本研究从社区和可持续发展的经典理论出发,寻找可持续发展与社区建设的结合方式,对比了可持续社区可能存在的尺度,确定将微观社区作为开展可持续实践的基本单位。
进而从不同的角度对社区进行了分类,结合国内外可持续社区建设的实践拟订了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实地的调研,是对理论研究成果的检验与反馈,同时也试图用一种自下而上的视角解读城市可持续社区的发展模式。
Abstract: This research started from the classical theory of sustainable community, seeking the combining wa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community construction. By comparing the potential scales of sustainable community, it selected the micro-community as the basic unit of sustainable practice. Then it classified the communities and drew out appraisal indicator system concerning the practice of sustainable community both out and at home. Investigation was taken on spot based on the preceding work, in order to provide inspection and feedback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to unscramble the developing model of urban sustainable community through a bottom-up angle of view.1 相关概念研究1.1 社区的概念社区概念最早产生于德国的系统社会学。
滕尼斯(Ferdinard Tönnies,1855~1936)首次使用并解释了“社区”概念。
滕尼斯认为,社区是指那些有着相同价值取向、人口同质性较强的社会共同体。
社区是由自然意愿(natural will)结合而成,建立在人们直接的关系、习惯、传统和宗教之上,人们之间有着亲密的、面对面的接触,能够强烈的感受到群体的团结并受传统的约束,血缘、邻里和朋友的关系是社区的主要纽带。
滕尼斯是从人的意愿、情感和人际关系的角度来考察社区,没提及地域特征。
齐美尔(Georg Simmel , 1858~1918)把社区的理论研究推进一步。
它对社区研究的贡献,最著名的是它的社会互动的理论以及他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于都市社区的研究。
齐美尔认为社区是社会和社会制度的最小单位。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 , 1864~1920)的社区理论则是在继承滕尼斯和齐美尔思想的基础上产生的。
韦伯是从社会关系的角度去解释社会的,他把社区定义为聚落和居民点,把都市社区定义为商业交易性的聚居地。
本世纪以来,社区研究在美国取得重大发展,尤其是二三十年代。
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1940年前后几乎统治了这一学科。
被称为“芝加哥学派”的许多社会学家,如罗伯特·帕克(Robert E.Park)、伯吉斯(Ernest W.Burgess)、沃思(Louis Wirth)把注意力转向社会问题,对城市社区的研究尤其关注,在美国掀起了“社区研究热”。
其中,由帕克于1921年首创的人文区位学(Ecology)在30年代末成为社区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
人文区位学的理论和方法在社区研究中,尤其是在一空间结构为对象的研究中,诸如乡村社区、都市街区研究,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文区位学强调对于不同的地域及区位进行分析研究,重视地域环境,包括地理、生态、气候、人口等因素的探讨,并且在区位环境的基础上研究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人文因素。
由此构成了研究社区和社区发展的两个层面,即地理、生态、气候、人口等区域结构性因素和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人文因素。
沃思把都市社区看为是范围较大、密度较高、人口异质性也较强的社区,这三种特性结合在一起演变成较复杂的都市特性及都市问题。
芝加哥学派的许多社会学家把社区研究同社会改良结合起来,对社区概念提出许多有价值的见解。
仍然有许多共同点。
所不同的是由于研究问题的角度和使用的理论与方法的差异。
上表中的定义,基本上都强调了社区在组织生活方面的职能,一般视其为一种基本的单元。
这一点与本研究关注狭义的居住社区的观点是暗合的。
虽然在维系社区的多种联系的讨论上众说纷纭,互为补充,但他们对社区具体形态的多样性和尺度的广泛性都是认可的。
从时间上看,西方到50年代对社区定义或内涵的探讨已经基本完善,后来的研究则从分散走向集中,更多地探讨社区共有的属性和最基本的要素,作为社区划分的出发点。
对社区基本要素的研究也已经有很多成果:表2 对社区基本要素的总结以上对社区的定义基本上属于社会学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在社会学的领域中基本上达到了完整和全面的水平,从近年有学科继承性的相关研究中可以看到,大家所使用的社区定义不外乎以上几个方面内容。
如果想再给社区的注入更广泛意义的内涵,必须有其他学科的介入。
为了同可持续发展的新目标结合,社区的基本要素中不妨借鉴有关于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的研究成果。
未来的新型社区,不仅仅在社会经济领域发挥最基础的单元作用,也将在协调人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关系中充当主力军。
所以笔者认为社区的基本因素还应该包括所占有的共同的生态环境资源以及共同承担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义务。
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有一种趋势,把所有有一定同质性和地域范围的空间都称为社区,于是出现了商业社区、工业社区、金融社区、网络虚拟社区等等五花八门的概念,笔者认为当一个概念变得放之四海而借准的时候,也就失去了定义它的意义。
所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应该是适度的,诸如工业、商业、金融等功能的用地完全可以用工业园区、CBD等专门的概念来对应,没有必要都与社区附会。
回顾以往的社区研究,都将居住职能主导作为社区的基本特征,所以社区的概念还是不宜偏离这个主线索。
1.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有其生态学理论基础、经济学理论基础、社会学理论基础和伦理学理论基础,概念源起于生态学领域对日益激化的环境问题的思考,接着被经济学理论引入作为突破经济发展瓶颈的良方,随后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吸收了“人本主义”的人文关怀思想,成为一个包罗万象的综合概念。
尽管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可持续发展基本含义的理解具有共同性,但具体表述和侧重点却有所不同,到目前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表述不下200种,其中有代表性的表述有六种:随着可持续发展概念指导实践的开展和深入,人们发现一个无所不包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模糊了重点,缺乏可操作性。
我们不得不又一次向可持续概念的本源和核心进行探索与回归。
建立新的道德和价值标准,彻底改变对自然界的传统态度。
人类必须学会尊重自然、师法自然、保护自然,而不是作为可以随意盘剥的对象。
人类不是自然界的中心,而只是自然界的一员,必须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张民生等,1997)人类发展过程中对自身在生态系统中的错误定位导致了生态学意义上的不可持续性,而经济、社会领域的不可持续性是引致性的,因此,选择环境生态领域作为探讨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切入点,具有现实意义与可操作性,这也是本研究的指导思想。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核心,在于正确辨识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求人类以最高的智力水准与泛爱的责任感,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创造和谐的世界。
人与自然的互为调适,协同进化;人与人的和谐共济,平等发展;利己利他的平衡;当代、后代的公正;自助互助的公信;自律互律的制约。
1.3 可持续发展与社区的结合——可持续的社区可持续发展的主导思想和基本内涵是一致的,但落实到不同尺度的空间范畴上,又会衍生出各具特色的内涵。
关于国家、地区和城市等较宏观尺度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已经渐次展开,而关于社区可持续发展内涵与原则的研究则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
到了1990年前后,人们对于可持续发展和社区的研究通常是同时进行的,并且大家在各自提出的可持续社区的概念下,按照各自的可持续社区的目标做了大量的实际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不再是一个泛泛而谈的大问题,而是与很多实际相结合的切实改善人们生活的问题。
在后来的研究中,可持续社区的概念越来越多的出现。
“在可持续学说中,必须有随着时间一直延续的经济增长和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又受到广义上的生态学的限制,包括人与他们工作之间的关系、生物圈以及支配生物圈运转的物理和化学的定律。
”(William D. Ruckelshaus, 1989. ) “可持续的这个词是一个拉丁词根,意思是‘支持’‘从下面支撑’。
社区必须是由其居民支持的—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
在一些地区,通过特殊的自然、文化和精神的结合,而促使人们关心自己的社区。
而这些地方也有着推行可持续发展的最佳的机会。
”( Muscoe Martin, 1995.)在Beth E. Lachman的《可持续社区运动和污染防治》书中提到“每个社区定义可持续发展社区常常是不同的,基本根据它们各自的兴趣、需要、和文化而异。
(Beth E. Lachman ,1997,P6)可持续发展社区的努力包括长期的、综合的系统,通过共同的地域经济、环境和社会事务发展以实现健康的社区。
“可持续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生活、经济有活力、环境健康。
”“可持续社区”是有能力长期保持健康和繁荣的社区。
“经济事务方面包括好工作、高薪水、商务稳定,适当的技术发展、应用,商业发掌等。
环境事务方面包括保护人和环境健康,社区有健康的生态系统和习惯,减少或消除水污染、大气污染及土地的污染,提供绿色空间和公园给野生动物、人的休闲活动及其他用途。
最求生态自净,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社会事务方面包括教育、控制犯罪、人权平等、城市内部问题,社区建设、文化精神(spirituality)、环境公正(environmental just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