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边塞诗专题学案

边塞诗专题学案

明月古今伴烽烟,醉卧沙场看征云
——边塞诗鉴赏专题
一、基本常识:
1、边塞诗派: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开始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宋年间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词流派。

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等诗人。

2、如何判断边塞诗?
①时间:秋天、黄昏
②空间:楼兰、阴山、天山、瀚海、凉州、长城、玉门关、古道、荒城、大漠、辕门、阳关
③乐器:羌笛、胡笳、琵琶、号角、鼓
④战具:干、戈、战车、烽火、旗
⑤行为:登高、凭栏、吹奏、饮酒
⑥意象:黄沙、秋月、冬雪、寒雁、风雨
⑦曲子:《折杨柳》、《梅花落》、《关山月》
二、边塞诗的主旨:
1、歌颂边塞的美好风光;
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讴歌边关将士的奋勇杀敌精神、誓死卫国豪情;
如:[王昌龄·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征战之苦;
如:【柳中庸·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4、抒写征人乡愁、离恨或家中妻子的思念之情;
5、歌颂正义战争或控诉战争的残酷;
6、对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

三、边塞诗常用的表达技巧
多用比喻、夸张、用典、衬托、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等技巧。

四、边塞诗的艺术风格
1、豪放旷达: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雄奇壮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豪壮悲慨: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五、注意时代背景对边塞诗风格和主题的影响:
1、盛唐: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

(王昌龄)
豪迈,勇敢,一往无前!
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2、中晚唐: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
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

3、宋代: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范仲淹)
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

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
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六、如何读懂一首诗歌?
1、读标题
2、了解作者和背景(知人论世)
3、读注释
4、读正文(意象、意境、情感、手法)
七、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 qīnqīn)∶马跑得很快。

②卢龙塞:古地名。

(1)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5分)
2)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5分)
2、(2004 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8分)(09年全国卷Ⅱ)
军城早秋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4分)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分)
4、(07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
出关①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

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