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3年解困脱困对策
(一)强化摸底,认真做好困难职工帮扶脱困建档立卡工作。
要精准识别解困脱困对象,要通过人户调查、邻里访问、信息核查、公告公示、核查审批等办法,把困难职工底数摸清。
实施动态管理,按照标准对困难职工重新建档,符合标准的保留,不符合或已解困脱困的要及时退出,把困难职工的基本资料、动态情况录入全总困难职工帮扶系统,实现解困脱困对象有进有出、帮扶信息真实可靠。
实施精准帮扶,深入分析致困原因,找准解困脱困措施,因困施策、分类帮扶,做到一户一档案、一户一计划、一户一措施,建立困难职工“一帮一”结对帮扶档案。
(二)分类施策,提高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针对性。
一是对已纳入低保且具有劳动能力,但未实现就业的困难职工,着重帮助其实现就业创业,提高家庭收入实现解困脱困。
二是对因各类因素造成实际收入或生活水平低于低保线、但尚未纳入低保的困难职工,着重推动其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其中,对没有社会保险,推动其纳入社会保险并享受相应待遇;对丧失劳动能力或社会保险金不足以保障基本生活的,推动纳入低保兜底。
三是对患重特大疾病、遭受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等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职工,着重推动其纳入政府医保制度和政府临时救助、灾害救助制度。
其中,对因病致困的职工,推动其纳入大病保险和医疗互助保障。
四是对长期居住在城市、生活遇到特殊困难的农民工,着重推动其享有均等化公共服务,使其生活条件得到明显
改善。
五是对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部分因下岗失业或其他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职工,要协同政府落实好政策措施,着重解决好转岗、再就业等安置和社会保障问题。
(三)创新举措,提升精准解困脱困的实效。
一是开展技能培训一批。
积极对接企业用工需求,以订单式培训和特色培训为主,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加强与政府人社部门的合作,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打通职工培训、技能鉴定、证书发放、就业创业通道;二是鼓励就业创业一批;三是社会保险覆盖一批。
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提高职工主动缴纳意识,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做好依法收缴、按标发放工作;四是基本医疗保障一批。
五是社会救助兜底一批。
在协助落实社会救助政策的同时,把工会“送温暖”与日常救助活动相结合,加大救助力度,保障困难职工基本生活。
(四)健全机制,加强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监督力度。
一是强化领导责任机制。
主要负责同志要强化责任担当,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重点措施,制定严格督查考核办法,把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纳入工会有关评先评优表彰范围;二是强化资金投入机制。
各级工会要加大人力、财力、物力投入,集中优势力量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争取党委政府将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纳入全县扶贫攻坚工作总体部署,加强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精准对接,争取财政资金的帮扶和支持力度;三是强化社会参与
机制。
充分运用工会网站、报刊、等主流媒体,加大对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宣传力度,把社会各方面参与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形成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四是强化专项督查机制。
要坚持全面督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入户查看与座谈了解相结合,检查指导工作与研讨对策措施相结合,查阅资料与听取汇报相结合,确保解困脱困工作不走过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