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写作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015年10月8日,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白俄罗斯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她的主要代表作《切尔诺贝利的回忆》
2.写作活动对写作主体的要求包括思想理论要求、知识结构要求、思维能力要求、表达能力要求和(审美)能力要求。
3.写作客体具有客观性、(对象性)、动态性和历史性的属性。
4.写作活动的缘起不外乎缘情而作、(因事而作)和受命而作。
5.从反映论的角度来讲,描写可分为视觉描写、味觉描写、听觉描写、嗅觉描写、(触觉描写)与生理反映描写。
6.调查的基本思路是:有的放矢、(善于质疑)和勤做笔记。
7. (商籁体),即十四行诗,是流传于欧洲的一种格律严谨的抒情诗体,由两节四行,两节三行组成。
8.文章体式是被遵从或恪守的文章类型,是文章的体制、(结构)和格式这三方面总体要求的概括。
9.一个完整的写作过程,通常包括(采集)、构思、表达和修改等环节。
10. (卡尔·波普尔)将写作客体分为“三个世界”:即对象化的客观存在、对象化的精神产品、对象化的作者自身。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5 6——10 C C C C D
11——15 B A D D C 16——20 A C B D A 三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每小题1分,共10分)
1. 写作的目的是“为己”,并非“为人”,即想让自已永垂不朽。
(×)
2. 我们身边所有的生活现象(写作客体)都能成为写作中的内容。
(×)
3. 变异分形变与质变两种,形变则是创造性想象活动中对表现对象原始形态下的改造和变异。
(√)
4. 提炼的方法有筛选法、联系法、反推法和因果论证法。
(×)
5. 写文章讲究“分合”。
分析是“化一为多”,追求认识的丰富性;综合则是“合多为一”,追求认识的统一性。
(√)
6. 确立主题的途径有两条,一是感悟,主题来自于生活经验给作者的启迪与暗示;二是提炼,主题来自于对所得的材料的分析、归纳和提升。
(√)
7. 从共性角度来说,选材要处理好真实与虚构、统一与突破、新颖与平实、作者与读者的关系。
(×)
8.倒金字塔式结构,就是把最重要、最新鲜、最精彩的新闻事实放在最前面,然后依次后推,形成“虎头蛇尾”的形状。
(√)
9.“前写作”、“(显)写作”、“后写作”像三个链环,相互推动呈反比关系,具有相对和谐的特点。
(×)
10. 灵感突然而来,倏然而去,并不为人们的理智所控制,具有突然性、情绪性、短暂性、亢奋性和突破性等特征。
(√)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赋形
赋形即在心理上为“意态文”勾画具体形态,对写作的体式、结构、语言以至每一个细节、作出大致的安排:或者写详细的提纲,或者是形成成熟的腹稿,虚拟出成品的形态。
简言之,
要么赋予人或物以某种形体,要么模拟形体,为行文设计“路线图”,使写作“初具轮廓”。
2.蒙太奇
蒙太奇是法文montage的音译,它本是建筑术语,意为“装配”、“构成”。
借用到电影中,主要指镜头的剪辑、组合。
借用到写作中,主要指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生活画面或片段巧妙的“剪辑组合”起来,用以表现某一主题的手法。
蒙太奇可分为相似式蒙太奇、平行式蒙太奇、联想式蒙太奇、隐喻式蒙太奇。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想象的方式
想象是人的潜在理想的超现实兑现、潜在能量的超水平展示,是理想和现实矛盾的冲突、激化的一种超限度、超强度的空前突破,它在写作中丰富和补充着感知,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
其方式为:
(1)象形想象(抽象——具象)。
(2)象征想象(具象——抽象)
(3)类比想象(具象——另一具象)
(4)推测想象(已知——未知)。
2.写作客体在写作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1)地位:
写作客体是写作系统的基础要素;
写作客体是写作活动的前提条件;
写作客体是写作传播的信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