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市长宁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几处早莺争暖树,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 ,却疑春色在邻家。
(王贺《雨晴》)3.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 ,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5.草色烟光残照里,。
(柳永《蝶恋花》)(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6——7题(4分)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山居秋暝(王维)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初平”的意思是;“春芳歇”的意思是 (2分)7.对两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都是唐代诗人创作的的律诗。
B.都采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C.颔联和颈联都是工整的对偶句。
D.都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
(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8-10题(8分)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8.《曹刿论战》选自《》,相传此书的作者是鲁国的史官。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0.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下是:()(3分)A.“必以分人”的“人”与“民弗从也”的“民”意思不同,表现了庄公对“人”的亲近、依靠和对“民”疏远、漠视。
B.“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中的“视”与“望”意思不同,写出了曹刿视察敌情并做出准确判断的过程。
C.“何间焉”、“何以战”中的“何间”与“何以”都是倒装句。
前者显示了乡人对国事的冷漠,后者显示出曹刿的“远谋”。
D.“公将战”和“公将鼓之”都可以解释为“将要”。
前者表现出庄公不惧强敌敢于接战的勇气,后者则证明庄公急躁冒进缺乏军事指挥才能。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宋)襄公与楚成王战于泓。
楚人未济①,子鱼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济击之。
”公不听。
已济,未陈②,又曰:“可击。
”公曰:“待其已陈。
”陈成,宋人击之,宋师.大败,襄公伤股,国人皆怨公。
公曰:“君人不困于厄,不鼓不成列。
”子鱼③曰:“兵以胜为功,何常言④与?必如公言,即奴事之尔,又何战为?”【注释】①济:渡②陈:同“阵”,阵势③子鱼:宋国大臣④常言:指不切实际的常谈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彼众.我寡()(2)宋师.大败()12.下列对划线句的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君子不围困陷入厄运的敌人,不击鼓没有排好阵势的敌人。
B.君子不围困陷入厄运的敌人,不攻打没有排好阵势的敌人。
C.君子不围困厄运的敌人,不攻打没有排好阵势的敌人。
D.君子不围困厄运的敌人,不击鼓没有排好阵势的敌人。
13.子鱼认为战争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14.宋襄公自诩为“君子”,实际上也有人称他是“春秋时代的最后一个君子”,但也有人嘲笑他“蠢猪式的仁义道德”。
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述你对此公的评价。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现代文(41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20分)说“尊严”①人是万物之灵!“灵”在哪里?②如果按照《圣经》中描述的那样,人类的祖先和其他动物没有任何区别。
使人类脱离动物界而成为万物之灵的,是那枚禁果——亚当和夏娃偷食了伊甸园中知耻识羞的禁果,从而被注入了荣辱观,得到了人类最宝贵的东西——尊严。
③尊严的有无构成了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区别。
动物界中,最聪明的莫过于我们的近亲猩猩,它们有语言、会思考,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但是唯独不知道尊严为何物。
它们没有荣辱观羞耻感,即使被当作玩物,()能得到一根香蕉,就可以视牢笼为天堂。
这使它们终于没有迈出成为人类的关键的一步而被留在了动物界。
④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很好地诠释了尊严的重要性:吃喝拉撒睡,这是人类最低层次的,和动物没有区别的生理上的需求;第二第三层次的需求也基本上和动物所共有;变化来自于第四层——尊重的需求,尊重产生尊重,这是人类所独有的需求,无关身份地位,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被尊重,被认同,渴望向这个世界展示自己的存在和价值,渴望自己能够有尊严地活着。
是的,尊严的有无丰富了人类生存的意义。
⑤尊严的有无还使人类的生存价值得到了升华。
战国时代的孟子说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春秋时齐国那个宁可饿死“不是嗟来之食”的饥民,他们敢于对没有尊严的生活说“不”,使人性的光芒在人类的文明史中熠熠生辉,没有了尊严,意味着身为人的价值被否定;没有了尊严,苟活的躯体无异于行尸走肉;没有了尊严,你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没有了尊严,你将什么都不是!⑥维护尊严应健全人格,首先要培养正确的自我观念,要由客观的自我定位。
资深望重者,不可小视后生晚辈;满腹经纶者,不可忘记山外有山;家有万贯者,不可抛弃诚实守信;位高权重者,不可忘却义务责任;家境贫寒者,自当奋发图强;才疏学浅者,应当刻苦钻研;人生低谷者,应当力争上游;遭遇挫折者,应当奋勇前行,正确认识自己,是维护尊严的基础。
⑦维护尊严,还要能够悦纳自我,能够自我接纳的人,做事往往遵从内心感受,会更积极乐观,容易获得更多的自信。
美国历史上伟大的总统林肯,由于他的相貌丑陋,常常被政敌所讥笑。
有一天,他的一位政敌遇到他,开口骂道:“你长得太丑陋了,简直让人不堪入目。
”林肯微笑地对他说:“先生,你应该感到荣幸,你将因为骂一位伟大的人物而被人们所认识。
”能够自我接纳的人更能保持平等而开放的心态,形成积极和正向的认识,这事维护尊严的必要条件。
⑧除了依靠个人的努力,维护尊严更要依靠众人的努力和社会的进步。
一个好的社会,一个人性的社会,一个文明的社会,必定是尊重个人尊严的社会。
尊重个人尊严,也就是尊重社会和国家的尊严,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当一个人的尊严遭到践踏而无人问津的时候,那只践踏尊严的脚就有可能落在每个人的身上。
因此,一个理想的社会,应该能够维护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尊严,无论是执政掌权者,还是普通公民,都应为此不懈地奋斗。
15.填入第③段括号内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因为 B.就 C.才 D.只要 16.文章第①②段的作用是:(2分)17.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夏娃和亚当偷食了禁果,得到了人类最宝贵的东西——尊严。
B.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说明人类和动物没有本质的区别。
C.能够自我接纳的人,一定能维护好个人的尊严。
D.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尊严遭到践踏而无人问津的时候。
18.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的填空。
(8分)尊严的有无构成了人类和其他动物根本的区别(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尊严的有无使人类的生存价值得到了升华(3)__________________ 健全人格 悦纳自我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面两个论据,选择拿一个证明第⑤段的观点恰当?请说明理由。
( )(5分) 【论据一】每一个正直的人都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
——卢梭【论据二】没有尊严就会自暴自弃,这是一条永远腐蚀啃噬着心灵的毒蛇,它吸走心灵的新鲜血液,并在其中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汁。
——马克思(二)阅读下文,完成20-24题(21分)西墙①砌新屋的时候,只记得高兴,没想到日后会有那么猛的雨。
墙是土墙,又支楞得特别高,住进后的第一场雨就把一家人吓坏了,来雨时阵风强烈,风夹着雨像个披头散发的泼妇,一头一头往东墙上撞,只一会,墙上就有大片大片暗红的稠液顺着墙面流下来,别以为是雨撞破了头,雨才伤不着呢,受伤的是土墙。
雨像受了谁的唆使,说土墙的土站得太高太显,就联合风想把墙上的土重新带回地面。
可墙上的土才不在乎站高站低呢。
真正受损的是我们,一场雨就把墙弄成这样,往后的日子可怎么办?正在我们担心东墙的时候,西墙被另一场雨同样撕得遍体鳞伤。
②紧邻东墙的还有一块空地,是二狗家的屋基。
为了给东墙找个蔽护,父亲就跑去找二狗,要他早点把屋砌起。
二狗又不是傻子,当然知道父亲的心思,就老拖着说自家的劳力还没长齐,没有砌屋的实力。
父亲一咬牙,就说,只要他尽早砌屋,我们全家都去帮衬。
二狗要的就是这话。
我们全家在二狗的屋场里整整做了半个月工,二狗的新屋就砌起了。
我家东墙的问题总算解决。
③但西墙的问题更加突出了。
④房子西边是一丘稻田,就算父亲有心帮工,也没有人家来傍着砌屋,西墙的问题就这么一直悬着。
风雨一场一场地刮,西墙的泥一层一层剥下,眼看西墙很快就不能承负屋梁的重量了。
某个早晨起来,屋盖下一家人竟有好几个夜里做梦,梦见屋子倒下来把一家人压在下面。
父亲就再也坐不住了,他赶到山那边买回一车石灰,把土墙粉刷了一番。
以为这样就成了。
可几场雨过后,石灰就一块一块大面积逃离,没过完那个冬天,墙上就只剩最后几块贴心的石灰了。
父亲不得不另想办法,一家人就选了几个放晴的日子,织了很多草帘张挂起来,把西墙遮住。
西墙突然像一个披着蓑衣的老农的背影,一下子老了许多。
但这样也不管用,风太霸蛮了,还没来得及等到一场雨,风就先个儿把稻草一绺一绺扯下来往空中撒得纷纷扬扬,剩下的就是一些光杆帘篙了。
⑤春天来到南方,整个村子都回潮返湿,什么东西都在发芽,连空气都带着芽绿色,湿润的西墙上居然也生了几根小草。
那天早晨小妹把这个发现告诉父亲,父亲一拍脑袋说,我找到西墙不受雨劈的办法了。
⑥等一场斜雨过后,父亲在粘乎乎的西墙上大把大把撒上草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