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实用比较医学影像技术及临床应用
实用比较医学影像技术及临床应用
1960 X线TV 1963 脉冲高压 发生器 1964 闪烁图像 数据分析 1966 A超 1967 B超
1971 X线CT 1975 电子扫描 1979 MRI,
1980 DF 数字 透视影像
1982 CR,PACS 1985 超导MRI
增感屏-胶片成像→ 数字X线成像 CR →DR
非螺旋CT →螺旋CT 单层螺旋→多层螺旋 从单源螺旋→双源螺 旋
5.5mm
比较影像技术临床应用
射频消融后评估疗效-CT平扫
射频消融后 20 余天: 2016 年 5 月 11日,CT平扫(冠状)。
比较影像技术临床应用
射频消融后评估疗效-CT平扫加增强
5月11日CT平扫轴位:右肺肿块
5月11号CT增强后期轴位:右肺肿块
比较影像技术临床应用
射频消融后评估疗效 -CT平扫加增强 平扫
2016年5月11日CT,左侧结节
8.0mm
增强
比较影像技术临床应用
射频消融后评估疗效-CT冠位重建
冠状位:右下叶肿块平扫加增强
左肺结节灶CT增强图
冠位重建后的CT增强能判断右下灶的治疗效果吗?
同样很难判断!
T2WI
比较影像技术临床应用
射频消融后评估疗效-MR平扫
轴位T1WI
右肺病变2016年5月20日MRI
影像技术学科发展
比较影像技术理念
比较影像技术组成
比较影像技术临床应用
传统影像学 VS. 比较影像学流程 传统影像学检查流程
病人入院检查 临床初步诊断
比较影像学检查流程
病人入院检查 临床初步诊断
专科医生开具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 临床诊断
专科医生开具影像学检查
确认检查单 合理性 针对病种的 检查手段
影像学诊断
只能看血供,在病灶密度无明显改变,且乏血供情况下,诊断价值不高,而MRI扫描因其
扫描原理,对这种出血及坏死病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故MRI应为射频消融后疗效评估 的首选检查手段。
比较医学影像技术-临床应用
案例三:小肝细胞癌
女性,67岁,95年5月查体发现丙肝 HBsAg (–),丙肝抗体(+) AFP 正常 (参考值:0~20) US可见多发低回声,低回声晕病灶,高速A血流频谱,small HCC 可能性大,建议进一步检查. 临床开具腹部CT平扫加增强检查。CT诊断不明确后行MRI检查
比较影像技术临床应用
患者病情逐渐加重,已收入ICU, 紧急行 MR 检查 , 临床医生只开具 了头颅平扫 +增强扫描,增强强化 不明显。
比较影像技术临床应用
检查过程中,紧急联系临床医生,沟通 DWI 对病人诊断具有重大意义,加开 DWI 检查。 结果如图,病人最后确诊为左侧放射冠 - 基底 节区梗塞(急性-亚急性期)。
比较医学影像技术-临床应用
案例二:肺转移瘤
患者男,77岁。2015年结肠癌术后。同年发现并活检 证实右肺转移灶。此后行化疗。 治疗后,右侧肺肿块曾经缩小;而2016年3月出现左肺 小结节灶,并同时见右肺的肿块较前有增大。 2016年 4月 下旬对右肺肿块做射频消融治疗。 射频消融后于 2016年 5 月 11 号复查评估疗效,胸部 CT 平扫加增强,效果不佳; 5月20日又行胸部MRI平扫及灌 注。
影像技术学科发展
比较影像技术理念
比较影像技术组成
比较影像技术临床应用
影像学表现:
超早期(1h~6h) 急性期(6h~24h)
亚急性期(1d~7d)
稳定期(7d~14d)
慢性期(2周以后)
影像技术学科发展
比较影像技术理念
比较影像技术组成
比较影像技术临床应用
首选检查方法
急性期(6h~24h):头颅CT首 选。
比较影像技术临床应用
化疗期间评估疗效-CT平扫
左图A、B、C、D分别为化疗期
A
B
间 2015 年 5 、 6 、 9 、 12 月份 CT 平扫
图像,提示转移灶缩小。
C
D
比较影像技术临床应用
射频消融治疗 评估疗效-CT平扫
2016年3月CT平扫(右 下肺肿块增大,另注意 左肺新出现了结节灶)。 4月下旬行右肺肿块的射 频消融治疗
比较影像技术临床应用
案例四:线粒体脑病-MELAS
男 14岁,发热伴头痛、呕吐2天。 2 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 38.6℃ ,口服柴胡口服液 后体温降至正常,伴头痛、呕吐。血常规 WBC15.3×109/L。门 诊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患者症状无缓解。以“病毒 性脑炎”收入院。查体:T37.2 ℃,神志清,精神差,体型消瘦, 咽充血,扁桃体肿大,颈有抵抗。 结合外院 CT报告后临床开具头颅 MRI 平扫弥散加增强扫描。 检查过程中发现图像不符合病毒性脑炎征象,查阅病史后怀疑 代谢性疾病,加MRS序列后确诊线粒体脑病。
择
六.检查方法分析比较:各种影像学检查手段的优劣比
较分析,指导临床应用
影像技术学科发展
比较影像技术理念
比较影像技术组成
比较影像技术临床应用病理基础:血管血流异常局部解剖:颈内动脉
系统约占80%,椎-基底 动脉系统约为20%
类型:梗塞、坏死
临床表现:失语、
偏瘫、偏盲
流行病学:世界患病率
500^600/10万人口;死亡率 与发病率男性略高于女性
针对性的影 像学诊断
临床诊断
影像技术学科发展
比较影像技术理念
比较影像技术组成
比较影像技术临床应用
比较影像学 VS.传统影像学流程
确认检查单 合理性
掌握设备原理 及应用 了解疾病 解剖与病 理
针对病种的 检查手段
迅速、准确 发现病灶
熟悉疾病临床 表现
掌握疾病影像 学表现
影像技术学科发展
比较影像技术理念
比较影像技术临床应用
影像学诊断-外院CT
CT诊断: 可见双侧苍白球钙化, 病理性可能大。
比较影像技术临床应用
影像学诊断-MRI平扫弥散加增强
MR表现: 左侧底颞枕叶大片状长T1长T2信 号,未累及白质,FLAIR及DWI呈 明显高信号,局部脑回肿胀,增强 扫面无强化,不符合病毒性脑炎征 象(占位效应、点、片状或弥漫性 强化),结合CT怀疑代谢性疾病。 立即加做MRS检查。
比较影像技术临床应用
病例分析:经验与教训
腹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一般US为首选筛查手段,随着MRI技术的不断
发展,LAVA技术的应用愈加广泛,尤其是肝脏特异性对比剂的大量应用,在 肝脏疾病的鉴别诊断方面,MRI的鉴别诊断价值越来越高,但临床有相当一 部分医生延续旧习,仍喜欢以CT为主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如本病例,CT检 查并未提供满足临床需求的诊断,最终依靠的是MRI检查,所以需要通过详 实的比较影像技术学研究,改变临床观点,使疾病的检出诊断更加合理化, 并减少病人无谓的检查。
轴位T2WI压脂
比较影像技术临床应用
射频消融后评估疗效-MR平扫
由图可得:左肺结节的T2WI压脂与右肺病灶的信号明显不同
比较影像技术临床应用
射频消融后评估疗效-MR弥散
右侧肺肿块及左肺结节的 DWI(b=800)
由图可得: 左侧肺结节弥散受限
比较影像技术临床应用
射频消融后评估疗效-MR灌注
MRI灌注检查: 右侧肺肿物无明显强化
比较医学影像技术
检查方法分析比较 CT
CT检测成本较低、操作简单
脑梗死CT与MR检查优劣对比
MRI早期检出率及总检出
率高于CT
MR
影像技术学科发展
比较影像技术理念
比较影像技术组成
比较影像技术临床应用
比较影像技术临床应用
案例一:
患者,男,33岁,主诉:吐词不清伴肢体乏力 3天。我院急诊头部CT:左侧基底节低密度灶, 性质待定,脑梗塞?肿瘤性病变?CO中毒?
以加速技术为例:SE 序列→快速SE序列→ 并行成像,半傅里叶 →光梭技术
理念创新 综合化、数字化、 功能化、分子化、 诊断治疗一体化
X线
CT
MR
影像技术学科发展
比较影像技术理念
比较影像技术组成
比较影像技术临床应用
技术与 理念发 展并行
1999年新技术、 新设备的不断涌 现,数字化成像 技术诞生。
T1WI T1WI* + FS T2WI
动脉期
门脉期
延迟期
比较影像技术临床应用
病例分析:US、CT及MRI检查之比较
US&CT检查:两者只能看出病灶低回声,低密度影,CT增强检查三期
轻-中度强化,鉴别诊断意义不大,多种疾病具有此类征象,比如肝癌、肝转 移瘤,本病例中,US后CT检查并未满足临床需求。 MRI检查:灌注通过特异性的“wash out”现象可以特异性的区分肝癌 与其他疾病,且由于MRI扫描对软组织的分辩率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在肿 瘤血供分析方面MRI检查较CT检查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
比较影像技术临床应用
射频消融后评估疗效-MR灌注
MRI灌注检查: 左侧肺结节明显强化灶
比较影像技术临床应用
病例分析:CT及MRI检查之比较
CT检查:右肺转移瘤,射频消融后CT平扫除形态学外,不能提示任何
更有意义的信息,CT增强扫描可判断其呈乏血供,间接说明治疗后的变性或 坏死。而左肺的小结节CT平扫只能比较其大小,CT增强见其强化并不明确。 MRI检查:T2WI明确的表明右肺肿块内的结构情况:中心区出血(与CT 平扫的略高密度吻合)及坏死,实际上符合肺组织这种出血性梗死的病理改 变;出血周围呈富水性而无明显强化,提示治疗后的坏死或变性改变。左肺 小结节灶,DWI扩散受限、MR动态增强可见强化,具有定性价值。
比较影像技术临床应用
影像学诊断-CT平扫加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