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信息素养与网络信息资源利用

大学生信息素养与网络信息资源利用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是大 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
原始森林生存实验 问题:队员带哪三 件物品合适?
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
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 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 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 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 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 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 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 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 出来。
大学生信息素养与电子信息资源利用 姚中平
主题内容:
什么是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的培育有何重要意义? 国内外信息素养标准。 信息素养的内容。 大学生如何自觉培育信息素养
(电子信息资源利用)?
引 胡言锦涛总书记: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
人力资源视为战略资源和提升国家竞 争力的核心因素
辽宁大学副校长:抄袭基本属实 。
国内哲学界权威学术期刊《哲学研究》 今年第4期刊登了署名“陆杰荣、杨 伦”的文章《何谓“理论”?》,文 章涉嫌抄袭自云南大学讲师王凌云多 年前的一篇讲稿《什么是理论 (Theory)?》。经比对,《何谓 “理论”?》至少有80%内容原封 不动复制了王凌云的文章。
大学生如何自觉培育 信息素养?
材料、能源、信息是当代社会三大支柱。
《财富》杂志调查美国100家大企业的执行总 裁,他们均认为知识信息是企业最重要资产。 因此,大多数企业均会建立企业信息部(情报 部)。
竞争情报(competitive intelligence)的收 集和利用,能帮助企业决策者了解竞争对手的 优势劣势、完善自身经营、洞察市场先机,立 于不败之地。
21世纪以来:美国图书馆学会为实施“21世纪能 力素质”的使命、为推进信息素质教育规划了上 百万美元的项目,德国、新加坡、南非、南美、 西班牙、瑞典、墨西哥等 加入。
2003年9月,联合国信息素质专家会议发表 了“布拉格宣言:走向信息素质社会” (THE PRAGUE DECLARATION“TOWARDS AN INFORMATION LITERATE SOCIETY”)。该会 议由美国图书情报学委员会(NCLIS)和国 家信息论坛组织,来自世界23个国家代表了 7大洲的40位代表讨论了信息素质。他们认 为如何使人们从Internet时代的信息和通信 资源及技术中受益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挑 战。并宣布信息素质是终身学习的一种基本 人权。
什么是信息素养?
1974年美国信息工程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 基(Paul Zurkowski,1974)最先提出,认 为有信息素养的人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 信息,并且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 需信息的能力 。
Kalthau(19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7)认为,图书馆技能和计算 机技能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Doyle(1992)认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能 够认识到精确和完整的信息,将新信息与 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融合,并在批判性思 考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用信息 。

CKO
宏观的战略决策
1.评价技术潜力 2.评价合作者专长 3.确定知识来源 4.处理学习过程 ……
反 信息主管 CIO 馈
信息网络 Internet/EDI
1.信息系统的建设 与维护
2.与合作伙伴的信 息交流与培训
3.电子商务
……
信息素养的培育有何重要意义?
A.促进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推动社会进步与 发展
在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发展中,生产和积累了大量的 文献信息资料,成为人类社会的一个巨大的知识宝 库,充分检索和利用这些文献资料所包含的信息和 知识,是开发人类智力资源的重要而有效手段。
信息检索就像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掌握并有 效利用它,便能获得和利用人类的精神财富,并使 其转化为社会物质财富,并创造出更多的精神财富, 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会议将信息素质定义为一种能力,它能够确 定、查找、评估、组织和有效地生产、使用 和交流信息,来解决一个问题。
信息素养的内容
a) 信息意识 b) 信息知识 c) 信息能力 d) 信息道德
信息意识
对待信息的敏感程度,即面对问题能主动 寻找答案,并知道在哪里、用什么方法去 寻求答案。它表现为主题意识和更新意识: 前者为对信息是否具有敏锐的感受力和持 久的注意力;后者为对信息的更新和查新 的意识,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科学研究中, 及时跟踪新的知识信息是非常必要的。
馆藏数字资源
金图国际高校英语学习资源总 库
数据库介绍:
外语学习资源总库,包括外文电子图书、英 语学习参考书、音频学习资料、英语学习小资料、 世界演讲集粹、电影及戏剧、散文及诗歌、听歌 学英语、英英大辞典、英语模拟考试系统共10个 子系统。
使用资源需安装相关软件,阅读图书需安 装ADFReader,浏览音视频需安装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器。可在资源总库首页点击“相关工 具下载”下载所需工具。
B.继承和借鉴前人/他人的成果, 避名重复研究
科研人员在开始着手研究一项课题前,必 须利用信息检索的方法来了解这个课题是 如何提出来的,前人或他人在此方面已经 做什么工作,是如何做的,有何成果和经 验、教训,还存在什么问题,等等。只有 这样才能正确地制订研究方案,防止重复 研究,提高研究起点,降低研究过程中获 取信息和知识的成本。
课堂上的问题
主题检索和分类检索区别?
信息知识
对信息基本常识的了解,包括信息文化知 识,各种信息源、信息检索工具、检索方 法等方面的知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常识 和信息法规知识。
信息能力
信息系统的操作能力,从过程上包括: ①信息获取:主体根据特定的目的和需求,
从外界信息载体中提取所需信息的能力; ②信息选择:面对大量的信息进行筛选,
理想的答案:钢刀、火石、指南针 钢刀能获取猎物;火石可以取火;指南针
可以指明方向。
人类要在世界上生存与发展要获取物质、 能量、信息三大要素。对于物质跟能量大 家比较好理解,对于但是对于信息与人类 的关系,大家就比较难解了。
上面例子中的指南针就是我们获取信息的 一种工具,有了它,陆战队员们就可以用 它获取走出原始森林的方向,没有它,可 能一辈子都走不出原始森林。而指南针向 指的方向就是一种信息,即方向信息和方 位信息。
1.树立信息意识,培养信息技能 大学生要在大学期间逐步自觉形成时代的
信息观,坚定决心不断提高信息素养,毕 业后随时发挥强大的信息技能,实现远大 抱负。
2.加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掌握计算机 应用基本技能
编辑技术:Word 网络知识:网络资源利用 电子商务 数据表格:Excel 数据库知识:Access VFP 多媒体技术:Powerpoint Flash
我国对信息素养的要求
信息检索与利用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信息素养 (information literacy)的基本要求:1999年第三次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 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 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 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 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检索与 利用课程就是要求学生从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新 时空去探寻知识信息产生,传播和利用的规律,增强 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取、加工、利用 和创造知识信息的能力
在获取和使用信息过程中应遵循的 伦理规范的总和,如:不得危害社 会或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自觉保 护他人的知识产权、隐私权等,不 传递不良信息等。高尚的信息道德 是正确信息行为的保证,信息道德 关系到整个社会信息素养发展的方 向。
抄袭门
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学位作弊 。
2009年6月初,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 徐志伟被举报博士论文抄袭,以及因 为抄袭论文获得博士学位引发的学位 作弊问题。
信息素质教育在全球的推进
20世纪70年代以后:信息用户教育在美国和西方 迅速普及。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素质逐渐成为世界教育 界和图书馆界以及政府部门参与、支持、报道、 研究和指导的一个热点问题。美国在ALA 89报告 的倡导下,在1990年成立了信息素质国家论坛, 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加 入。
美国 高等教育信息素质标准(1998)
确定所需信息的范围 有效地获取所需的信息 鉴别信息及其来源 将检出的信息融入自己的知识基础 有效地利用信息去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 了解利用信息所涉及的经济、法律和社会
问题,合理、合法地获取和利用信息
具体说明如下:
能够定义、并明确地表述信息需求 能够识别各种潜在的信息资源的类型和形式 能够考虑获取所需信息的代价和受益 信息源分布(图书馆、网络资源、专业协会、
研究机构等) 选用恰当的调查研究方法 信息检索系统中利用有效方法和检索策略(如
关键词、相关术语、规范化语言、逻辑算符、 命令语言)
概括信息源的适用性 评价和比较信息的可靠性、权威性、 时效性 综合主要观点的逻辑统一、可查实性 应用信息创造成果、完成项目(如完 成 课题报告、学位论文等) 免费和收费信息 知识产权、版权 合适的文献格式,引用格式等
3.积极参加信息素养培训和信 息检索课程学习
图书馆专题讲座 图书馆《情报检索与利用》课程学习 图书馆主页-信息资源的整合仓库
4.利用电子信息资源新知识 促进课程学习
如何检索利用电子信息资源?
数字资源-电子信息资源
馆藏数字资源 自建特色资源 试用数据库 免费资源与学术站点推荐 本科教学参考数据库 馆藏现刊目录 电子报刊 随书光盘
Bruce(1994)提出有信息素养的人应该具 有的七个关键特征:独立学习能力;完成 信息过程能力;利用不同信息技术和系统 能力;促进信息利用内在化价值;拥有关 于信息世界的充分知识;批判性地处理信 息;具有个人信息风格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