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的语文题分析
全国Ⅱ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
”“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
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对今年的高考作文,是不是在你的“预料”之内?你觉得好写吗?
全国一卷的出题思路非常新颖,引用了历史典故,让考生从故事中的三个主角入手来写一篇感悟。
人物类的分析在高考作文中并不多见,但是这个典故可以挖掘的人物品质还是很多的,可以以此来进行拓展。
总体来说,从齐桓公以及鲍叔的角度来写,是最切合中心立意,也是比较好写,容易拿到高分。
比如说齐桓公的大度,不计前嫌,包容的思想等,都可以进行展开了一些,而且还是很容易论证。
比如说李世民与魏征的例子,就是很值得借鉴。
写鲍叔的善于合作、善于用人,懂得赏识别人,有肚量等,都是比较好立意。
全国二卷紧跟时事,从中国和国际社会的联系入手,肯定了此次疫情当中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的无私援助,彰显了大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再次基础上要求考生写一篇演讲稿,以此来表达青年在当代的使命和责任,学生可以从个人的角度,说说自己能够做的事情;也可以用递进的方式,从个人扩大到国家层面,论证在这次疫情当中,各个阶层所起的作用。
全国三卷在命题时用了比较经典的寓言类题目,考生需要自己理解题目的意思,抓住寓言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从而自己完成立意,在此基础之上再引经据典,完成作文。
题目中的“自画像”
可以是他人,也可以是其他能够引起自己反思的事务,比如从身边的例子,与自己的行为自对比,考生可以根据自己擅长的事务来写。
以上就是2020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的语文题目,相信在不久之后,相关的题目立意以及更为深入地挖掘,这些利益可能很多考生都没有想到。
对于考生来说,经过三年的积累,知识水平已经基本稳定,目前最重要的就是情绪的稳定。
因此,在考试结束后,一定不要急于对答案或是反复思索已经考过的科目,而应该将目光放在其他将要考试的学科之上。
拿出自己最好的状态,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将剩余的学科考好,这样才能无愧于自己三年的努力。
在中国疫情肆虐的时候,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来自世界各国的援助物资纷纷运输过来,而当中国疫情得到控制后,立马去援助帮助过我们的国家。
所以国家与国家之间只有互相依存,休戚与共,才能发展更好的未来。
当然,也要注意,全国Ⅱ卷的作文文体是演讲稿,一般的结构包括开场白、正文、结尾。
而且,演讲材料是通过口头表达的,为了便于听众理解,段落之间需要适当的过渡和照应。
那么,高考作文要怎么写,才能获取高分呢?我将从审题立意、行文构思和卷面书写三个方面来谈。
1、审题立意,审出高考作文最佳立意近些年,高考作文题目更加贴近生活,淡化审题,考生们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和经历,见仁见智、畅所欲言,似乎“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但事实上,这样只能保证写出符合题意的作文,不会跑题而已,未能拿到高分。
毕竟,“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最佳意”,想要审出高考作文的最佳立意,一定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学生核心素养这两方面作为筛选立意的标准,从而得出最佳立意,作文分数自然不会低。
2、行文构思,要学会打造亮点
如今的高考作文往往会渗透对实用类文体写作能力的考查,这就要求考生要注重文体规范以及结构的严谨,比如辩论词要立论巧妙,一针见血;书信体要可叙可议,娓娓道来;演讲稿要情理并茂,激昂澎湃……这样才能达到高考作文的写作目的。
然而,写作任务不仅仅是符合文体规范就好了,同时内容表达要有一定的文采,中心突出,有正能量,或者主要思想比较深刻,这些都是好的高考作文必备的亮点。
3、卷面书写,字迹工整少用网络用语
想要获得高考作文高分,工整美观的卷面书写,会加分不少。
毕竟阅卷教师审阅任务重,容易视觉疲劳,而整洁的卷面会让他们好感度增加,无形中为你的作文加分。
反之,如果考生只是为了赶时间,导致书写潦草,卷面脏乱,那么即便作文写得不错,也很难得到高分。
除此之外,作文书写语言也有一定的规范,不写连笔字,不写错别字,规范使用标点符号,不涂抹,不乱画,尤其是不要写中英夹杂或者滥用网络流行词语等不规范语言。
总之,高考作文得高分,要在发展等级上多挖掘。
比如作文立意要辩证深刻,内容情感真挚,材料丰富翔实,文体结构明晰……在确保审题准确的前提下,能够满足其中几条,那么高考作文无忧,当然这都需要平时就得苦下功夫,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
(一)【作文材料分析】
本次作文属于典型的任务驱动型。
高考作文题的审题,我们一贯以来都强调要谨遵“文本主义”,从命题人所提供的写作任务提示语、立意引导语、核心材料这三个角度入手,洞悉命题人的命题意图,提炼精准立意。
2020年的高考作文题创设了相关写作情景——班级读书会。
规定了写作者身份和写作对象,要求谈对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个人物哪个感受最深,限定文体是发言稿。
在这三个历史人物中,选择哪一个人物来写都可以,应具体说出为什么对某一人物感触最深。
比如齐桓公志向高远、心胸宽阔,唯才是用,所以能成就霸业;鲍叔不计私利、审时度势、谦虚礼让,对齐桓公任用管仲起到了重要作用;管仲才能出众、恪尽职守、功勋卓著,有力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他们的品行、格局、人格境界、为国为民的情怀,不但让他们在历史上曾经发挥重要作用,展现出独特人格魅力和思想价值,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值得尊重和学习,能够让我们从历史人物中获得启发。
(三)【立意角度参考】
1.齐桓公:志向高远;心胸宽广;唯才是用。
2.鲍叔:不计私利;谦虚礼让;审时度势。
3.管仲:才能出众;恪尽职守;
(四)【偏题立意角度】
考生容易忽略题目任务要求是挑选一人谈感触,不能三个人物都谈,没有重点。
另外考生容易出现对三个历史人物的特点、作用理解有所偏差。
建议2021届高三同学们在进行作文备考时,应着重关注以下四个方面:
1、精准审题
强化审写作任务提示语、立意引导语、核心材料的能力。
2、关注热点
关注历史传统文化与时代热点,积累并灵活运用素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3、灵活布局
强化灵活运用总分总、层进式等结构的能力。
4、锤炼语言
掌握多种体裁的基本写作要求,如:书信,辩论稿,致词,建议等。
在写作训练中锤炼语言,强化辩证思维能力,力求思维个性化,打造作文亮点。
今年的作文题从历史故事中提取素材,给我们两点提示:其一是要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特别是经典的诗词成语,比如学生如果弄明白“管鲍之交”这个成语,就能明白题目中故事的寓意;其二是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典故素材,更要有意识进行归类。
比如重视人才的素材有三顾茅庐,还有千金买骨,要进行勾连运
用。
今年作文题寓意相对固定,逆反思维没有太多创造的空间,更重要的是触类旁通进行联想,言之有物才能让发言稿写起来更为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