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务员公共管理核心课程考试试题及答案

公务员公共管理核心课程考试试题及答案

公务员公共管理核心课程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历史上出现最早的剥削阶级专政的国家是( B )。

A、原始社会;B、奴隶制国家;C、封建制国家;D、资本主义国家。

2、中国的政党制度是( C )。

A、人民代表大会制;B、政治协商制;C、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D、多党合作制。

3、( D )也叫影响力。

A、合法性权力;B、强制性权力;C、功利性权力;D、人格型权力。

4、在一切有( C )的地方,都有着伦理和道德的问题。

A、动物;B、生态;C、人群;D、机器人。

5、(C )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是关于行政道德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A、政治经济学;B、法学;C、行政伦理学;D、政治学。

6、( A )是公共行政伦理关系的反映和要求,是公共行政伦理观的基本内容。

A、廉政;B、科学观;C、法治观;D、业绩。

7、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 C )。

A、立法关系;B、司法关系;C、行政关系;D、人事关系。

8、( B )是指能以自己名义行使国家行政职权,做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并能由其本身对外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组织。

A、行政人员;B、行政主体;C、行政客体;D、司法人员。

9、( D )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已的名义进行行政管理活动,并能独立地承担因此而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

A、行政人员;B、司法机关;C、军事部门;D、行政主体。

10、( B )是指行政机关向相对人发出命令,要求相对人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权力。

A、行政立法权;B、行政命令权;C、行政处理权;D、行政强制权。

11、( C )是指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管理过程中,对不依法履行义务的相对人采取某种强制性措施,迫使其履行义务的权力。

A、行政命令权;B、行政处理权;C、行政强制权;D、行政裁决权。

12、( B )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实施行政管理职能,运用行政权对行政相对人所做出的法律行为。

A、法律行为;B、行政行为;C、自主行为;D、被动行为。

13、( A )是指实施行政行为主体必须具有行政主体的资格。

A、主体合法;B、权限合法;C、内容合法;D、程序合法。

14、( B )是指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且造成实际损失,而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制度。

A、行政赔偿的主体;B、行政赔偿;C、行政赔偿的范围;D、行政赔偿义务机关。

15、( A )遵循“先行政,后司法”的程序原则。

A、单独提起;B、一并提起;C、行政赔偿的方式;D、行政赔偿的计算。

16、原告不服复议决定,应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 C )日内起诉。

A、5;B、8;C、15;D、20 。

17、( D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A、公有制;B、私有制;C、民主制;D、社会主义制度。

18、(D)的重点是将公共行政作为一种职业,并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职业的实践者。

A、公共管理问题;B、公共管理政策;C、公共管理项目;D、公共管理。

19、作为一个庞大的中间地带( B )在人类活动的政冶、经济、社会等生活领域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A、政府公共组织;B、非政府公共组织;C、群团组织;D、民间科研组织。

20、( D )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重要构成部分。

A、各类专业技术人员;B、其它员工;C、教师;D、公务员。

21、我国的( A )应该覆盖全体国民,并对全体国民提供最低生存保障,使国民能获得维持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

A、公共服务制度;B、公共执行;C、公共项目;D、公共决策22、公共管理作为一门理论和科学研究领域,发展于( D )年代。

A、18世纪70;B、19世纪50;C、20世纪50;D、20世纪70。

23、( C )是指决定公共服务制度、模式和方式的基本指导思想。

A、兼顾效率与公平原则;B、普遍性与最低原则;C、公共服务的基本原则;D、非岐视性原则。

24、( C )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向单位或个人强制、无偿、固定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A、税收主体;B、税收目的;C、税收;D、税收的征收形式。

25、( A )是市场经济的主体要素和集中表现,是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的基础。

A、市场;B、计划;C、价格;D、价值规律。

26、(A )既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又是统治者管理、统治国家的一种重要工具。

A、公共政策;B、公共经济;C、公共预算;D、公共管理模式。

27、公共政策主体是相对于( C )而言的。

A、政策问题;B、政策过程;C、政策客体;D、政策目标。

28、( A )是指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或方案的活动过程。

A、方案规划;B、城市规划;C、农村规范;D、校区规划。

29、( C )指事先制定出完整的评估方案,由确定的评估者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内容进行。

A、外部评估;B、内部评估;C、正式评估;D、非正式评估。

30、( D )是政策终结的一种最果断也是最为迅速的方式。

A、政策替代;B、政策分解; C 、政策合并;D、政策废止。

31、( B )是指根据法律或法令统一实施,带有强制性的基本保险。

A、商业保险;B、政策性保险;C、人寿保险;D、财产保险。

32、( C )是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A、可持续的经济;B、可持续的生态;C、可持续的社会;D、可持续的发展观。

33、下列不属于公务员权利的内容是( D )。

1A、获得履行职责所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B、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C、获得工资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D、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

34、(A)是指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选举,以民主的方式决定任用对象的用人方式。

A、选任制;B、调任制;C、委任制;D、聘任制。

35、( D )具有两个主要特点是强制性和预防性。

A、公务员回避的种类;B、公务员回避的程序;C、公务员任职的回避;D、公务员回避制度。

36、( D )是指公务员工资制度从颁布之日起,便具有法律效力,国家从法律和财政方面予以保障,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照执行。

A、按劳分配原则;B、平衡比较原则;C、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相适应原则;D、法律和财政保障原则。

37、公务员在年度考核中,连续( A )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单位有权将其辞退。

A、二;B、三;C、四;D、五。

38、旷工或者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 C )天的公务员,单位有权将其辞退。

A、7;B、10;C、15;D、30。

39、( A )是指公务员对机关及其领导人的失职读职、打击报复,以权谋私及其他侵害自己合法权益的违法乱纪行为,向上级机关或其他机关提出指控,要求追查处理的行为。

A、公务员控告;B、公务员申诉;C、公务员控告的内容;D、公务员控告的程序。

40、( C )是指发生人事争议的一方当事人,根据有关规定将所发生的争议提请人事争议仲裁机构解决,仲裁机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解决争议的一种活动。

A、人事争议仲裁的具体内容;B、人事争议仲裁的程序C、人事争议仲裁;D、人事争议仲裁的裁决。

二、多项选择题:1、政治哲学核心概念是(ABCDE )。

A、公平;B、平等;C、正义;D、自由;E、民主。

2、我国的民主建设应从(ABCE )方面入手。

A、大力发展市场经济;B、发展教育,培养民主观念;C、加强法治,保证司法独立;D、注重培养年轻人;E、政治改革。

3、行政伦理学研究关注的核心问题有(ABCDE )。

A、公民权与民主理论;B、美德伦理学;C、创建思想与宪法传统;D、组织行为及对行政腐败的惩治;E、哲学理论及其观点。

4、行政良心的作用(ABCDE )。

A、行政良心在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发生之前,会对行为动机的选择起调控作用;B、在行政行为中,行政良心对行政行为取向的变化起监督作用;C、在行政行为中,行政良心对行政行为取向的变化起控制作用;D、在行政行为选择已经完成的时候,行政良心会对行为后果起反思作用;E、在行政行为选择已经完成的时候,行政良心会对行为后果起评价作用。

5、我国行政法的渊源包括(ABCDE )。

A、宪法;B、法律;C、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D、自治条例、单行条例;E、行政规章及其他行政法渊源。

6、行政机关的主要职权(ABCDE )。

A、行政立法权;B、行政命令权;C、行政处理权;D、行政强制权;E、行政裁决权。

7、作为行政相对人的组织包括(ABCD )。

A、企事业组织;B、社会团体;C、公民自治组织;D、社会中介组织;E、行政管理组织。

8、对行政行为概念的正确理解(ABC )。

A、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所做出的行为,这是行政行为的主体要素。

B、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这是行政行为的内容要素;C、行政行为是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这是行政行为的法律要素;D、行政行为是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这是行政行为的主体要素;E、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这是行政行为的法律要素。

9、行政复议申请中应注意的问题(ABC )。

A、申请复议的条件;B、申请复议的期限;C、复议申请书;D、行政复议受理机关;E、行政复议的内容。

10、行政立法不同于国家权力机关的立法,主要表现在(ABCD )。

A、立法的主体不同;B、立法的客体不同;C、效力等级不同;D、司法适用不同;E、立法的水平不同。

11、行政程序的价值(ABC )。

A、规范、制约行政权合法行使;B、促进民主参与,保障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C、提高行政效率;D、有利回避制度执行;E、有利合议制度执行。

12、行政复议的被申请人包括(ABC )。

A、行政机关;B、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C、经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授权的政府工作部门设立的派出机构;D、政协组织;E、共青团机关。

13、下列可以依法做出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行政行为违法的行政复议决定有(ABCDE )。

A、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B、适用依据错误的;C、违反法定程序的;D、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E、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

14、公共管理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ABCDE )。

A、公共管理问题;B、公共管理政策;C、公共管理项目;D、公共管理资源;E、公共管理服务。

15、我国政府公共服务模式(ABC )。

A、“社会性公共服务支出为主体”的公共服务支出模式;B、“科教优先”增长模式;C、“广覆盖、低水平、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公共服务消费模式;D、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分配模式;E、“知足常乐”的消费模式。

16、公共政策合法性其内涵包括(ABC )。

A、政治系统的合法性;B、内容上的合法性;C、程序上的合法性;D、民主上的合法性;E、法制上的合法性。

17、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有(ADE )。

A、导向功能;B、效益功能;C、环保功能;D、调控功能;E、分配功能。

18、日常的公共事务管理主要分为(CDE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