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压腿:后腿绷直,压得点与腰一齐,起腿,压的腿勾向鼻尖,腰挺直,身体慢慢向压得腿靠近,压完后蹬一蹬腿。
2、蹬腿:前腿向前弯曲,不能超过脚尖,后腿绷直,双手压住前腿膝盖,慢慢向前弓,需要时蹬2-3分钟。
3、踢腿:前脚勾起,双手打开,与双肩一齐,前腿踢完后收缩,如金鸡独立状,迈步,再踢另一条腿。
4、拍手:前脚绷直,双手打开,与双肩一齐,一手拍打另一面的脚,一手拍完后腿收缩,如金鸡独立状,迈步,再拍另一只手。
以上动作每天早晚2次,每次1小时
以下动作主要是锻炼腰部
1、双手垂直,弯腰,左右呈360度旋转,眼跟手走,反复做。
2、双脚与肩同宽,双手似抱圆球状,左右摆动,注意要以脊柱为中心转,胯骨不动。
3、太极的灵魂是“松”,注意体会!
太极拳呼吸法
太极拳神、意、气是构成其内功的三大要素。
其中气与呼吸法,既是练好内功,又是学好拳架的重要因素,它对整体技术的提高和身心健康十分重要。
拳论说:“能呼吸然后能灵活。
”那么,练习拳时如何掌握与运用呼吸呢?笔者认为,应循序渐进,分阶段修炼。
一、自然呼吸阶段
“自然呼吸”即人的本能呼吸方式。
初学或习拳两三年者均应采取此种呼吸方法。
修炼太极拳时,按自己平时的习惯,毫不着急、毫不努气地自然呼吸,不必受动作约束。
动作时,当吸则吸,当呼则呼,一切通畅自然。
这一阶段意、气、形的技术特点是“重形不重意”“练形不练气”。
如过早地关注呼吸配合动作,易出现憋气,对健康不利,对学动作不利。
本阶段,应着重用心把握好动作规格,把动作学准确,将功架学扎实,打好形体基础,这是学好拳的关键一步。
二、意识介入呼吸阶段
是指在自然呼吸习拳的基础上,意识适当介入呼吸与动作配合。
本阶段,拳架应比较熟练,打拳完整协调,连贯圆活,和谐流畅不“断劲”。
这一阶段意、气、形的技术特点是“以意导体”“以体导气”“开头利气”,形成“先外后内”“以外导内”之拳势。
这时,意识能够主导整体动作的部分要素,大脑皮层可以兼顾呼吸运动,在意识的引导下,对一些简单和开合明显的动作以呼吸配合。
呼吸时,采用“腹式深呼吸”方式,每式动作开始时吸气,动作完成时呼气,即“开吸合呼”。
并逐步增加在套路中呼吸配合动作的比例。
进而,按动作要领,反复修炼,以形体引导,促关节经穴开启,达人气流注,使呼声吸与动作自然结合,初步形成不完全的“拳势呼吸”(这时,意、气与劲、形还不够协调统一)。
本阶段,仍不要太注重呼吸配合动作。
正确的做法是,因势利导,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切记“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
三、拳势呼吸阶段
“拳势呼吸”是指呼吸与动作(肢体的展收、劲力的蓄发、攻防意识的表现等)紧密配合的呼吸运动,是习拳达到一定程度自然形成的一种呼吸方法。
本阶段,动作已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动作规范,已由“以外导内”达“以内引外”的拳法要求。
这一阶段意、气、形的技术特点是“以意御气”“以气运身”“重意不重形”。
这时,意识已是主导整体动作各要素的主帅,在意识支配导引下,形成呼吸配合动作,动作导引呼吸的有机结合。
真正做到了
“意到气到,气到劲随”“内外相合”与神、意、气、劲、形相统一的、有序的完全拳势呼吸。
呼吸方法:以鼻吸气,以鼻呼气或口鼻同时呼气,不可用口吸气;呼吸要领为深、长、均、细、缓;呼与吸交换时,有个似停非停,似感弧形的暂短过渡,此时,呼或吸要柔缓、轻细、圆滑的自然换接。
呼吸的基本形式是“气沉丹田”的腹式呼吸。
呼吸的基本规律是“动作时肢体上举、后收时吸气,向下、向前时呼气;动作时肢体上举、后收时吸气,向下、向前时呼气;胸腔舒张时吸气,胸腔收缩时呼气;随劲力蓄收时吸气,随劲力发放时呼气。
在发明劲时,一般采用”腹式逆呼吸“法,先借气蓄力,再以气催力。
即结合肢体动作,吸气聚蓄力于丹田;发力时,借助呼气催促,将内蓄的气感、劲力爆发出去。
本阶段,以拳势呼吸为主,自然呼吸为辅。
太极拳不是按呼吸规律编排的,呼吸与套路结构不可能处处相配合。
练养时,绝不能因动作而限制呼吸。
应铭记,“气以直养而无害”。
上述,为笔者修炼太极拳的粗浅体会,仅供习拳朋友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