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网络教育第一阶段练习题考试科目:《城市社会学》第章至第章(总分100分)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单选题 (共10题,总分值10分,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 沃思认为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1 分)A. 城市化B. 城市社会关系C. 城市社会问题D. 城市生活方式2. 在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型中,位于城市中央的是()。
(1 分)A. 中产阶级住宅带B. 工人住宅带C. 贫民区D. 中心商业区3. 列斐伏尔将()应用到城市分析中。
(1 分)A. 经济学范畴B. 政治学范畴C. 心理学范畴D. 社会学范畴4. 卡斯特分析城市过程的核心概念是()。
(1 分)A. 产业全球化B. 集体消费C. 环境感知D. 社会空间5. 蕴含城市社会学端倪,第一个采用农村——城市连续统一体模式的是()。
(1 分)A. 涂尔干的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B. 滕尼斯的礼俗社会与法理社会C. 西美尔的都市与现代性D. 韦伯的合理性与非理性6. 凯文·林奇对城市空间与()的关系有着深刻的洞解。
(1 分)A. 地理环境B. 经济发展C. 人类行为D. 科学技术7. 西美尔着重研究了城市的()。
(1 分)A. 社会团结B. 社会整合C. 社会心理D. 社会规范8.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体现了城市发展的()趋势。
(1 分)A. 集群化B. 分散化C. 生态化D. 知识化9. 城市发展以一定的地域为基础的城市群的共同发展,这体现了()的趋势。
(1 分)A. 国际化B. 集群化C. 知识化D. 生态化10. 城市社会学基本完成了创立阶段的标志()。
(1 分)A. 芝加哥学派对城市理论的发展B. 涂尔干的理论发展C. 韦伯的理论发展D. 滕尼斯的理论发展二多选题 (共5题,总分值10分,下列选项中至少有2个或2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1. 从城市社会学学科本身来看,城市社会学有两大方法论传统是()。
(2 分)A. 实证主义B. 理性主义C. 反实证主义D. 马克思主义12. 下列正确反映中国封建社会城市发展特点的表述有()。
(2 分)A. 城市发展由北向南移动B. 城市的商业职能突出C. 城市体系完整,但功能分化不明显D. 以封建统治为依托13. 下列反映我国近代城市发展特点的是()。
(2 分)A. 工商业城市与传统城市并存的二元结构B. 具有浓厚的殖民地半殖民色彩C. 城市发展不平衡D. 城市畸形发展14. 在城市社会学研究中,常用的定性分析法有()。
(2 分)A. 系统分析法B. 比较分析法C. 定量分析法D. 社会分析法15. 城市社会学常用的资料搜集方法有()。
(2 分)A. 问卷法B. 访谈法C. 观察法D. 文献法三名词解释题 (共5题,总分值20分 )16. 邓肯的“生态复合”模型(4 分)17. 系统分析法(4 分)18. 历史研究法(4 分)19. 实证主义(4 分)20. 同心圆模型(4 分)四填空题 (共5题,总分值10分 )21. 美国社会学家怀特的《_________》是一项有关社区空间的经典研究。
(2 分)22. 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将人类社会抽象为两种对立的类型:以农村为代表的_________和以城市为代表的法理社会。
(2 分)23. 新城市主义注重城市空间尺度与_________的关系。
(2 分)24. 社会空间方法认为,_________与社会因素同样重要。
(2 分)25. 新城市主义是城市建筑与规划中复兴传统社区空间格局的运动,也被称为________。
(2分)五简答题 (共5题,总分值50分 )26. 西美尔看来,什么样的都市制度造就了都市人相应的心理特征?(10 分)27. 简述高狄纳总结出的“社会空间方法”的特征。
(10 分)28. 简述城市社会学研究的方法体系。
(10 分)29. 城市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10 分)30. 简述城市社会学研究的理论意义。
(10 分)一单选题 (共10题,总分值10分,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 答案:D解析过程:2. 答案:D解析过程:3. 答案:A解析过程:4. 答案:B解析过程:5. 答案:B解析过程:6. 答案:C解析过程:7. 答案:C解析过程:8. 答案:C解析过程:9. 答案:B解析过程:10. 答案:A解析过程:二多选题 (共5题,总分值10分,下列选项中至少有2个或2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1. 答案:A,C解析过程:12. 答案:A,C,D解析过程:13. 答案:A,B,C,D解析过程:14. 答案:A,B解析过程:15. 答案:A,B,C,D解析过程:三名词解释题 (共5题,总分值20分 )16. 答案:生态复合模型可以缩写为“POET”,即人口、组织、经济、技术,这四个元素构成一个反馈的系统,其交互作用导致某一特定社会的状态。
解析过程:17. 答案: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着重从整体和部分、内部和外部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地对研究对象进行研究以实现最佳目标的一种方法。
解析过程:18. 答案:历史研究法又称纵向研究法,即用历史的、动态的观点分析社会现象,揭示各种社会因素和社会力量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作用。
解析过程:19. 答案:实证主义方法论首创于法国社会学家孔德,主张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解释客观的“社会事实”,并用精确的定量分析来发展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规律。
解析过程:20. 答案:同心圆模型是伯吉斯关于城市发展最著名的理论,城市的发展依据竞争进行分配,竞争的结果导致空间与功能的区分,城市最终成为以高度集中的中央商业区为中心,并为其他四个功能不同的区域如居住、通勤等同心环带所环绕的同心圆结构。
解析过程:四填空题 (共5题,总分值10分 )21. 答案:街角社会解析过程:22. 答案:礼俗社会解析过程:23. 答案:社会交往解析过程:24. 答案:空间因素解析过程:25. 答案:新传统主义解析过程:五简答题 (共5题,总分值50分 )26. 答案:在西美尔看来,都市是完全不同于乡村的世界,都市的制度和过程改变了人的心理、性情与行为,形成了具有鲜明特性的都市人的生活方式。
他指出,现代生活最深刻的问题是个人面对都市中的各种力量、传统、文化和技术如何保持存在的自主性和个体性,个体如何调整自己以适应外部力量。
个人在都市世界不断强化的内外刺激下,形成了理智远胜于情感的心性特征。
西美尔研究了都市居民独有的经历、态度、行为以及都市环境与人们精神体验之间的关系,归纳出都市人的心理特征:理智性、极强的时间观念、崇尚因果关系、个性化和疏远化等。
西美尔认为,都市人在精神上是自由的,但是于这种自由相伴而生的是孤独和失落的情感。
解析过程:27. 答案:它将房地产发展视为城市地区变化的前沿阵地;社会空间理论认为政府干预和政治家们在发展中的利益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社会空间理论用一种全球化观点来看待城市发展。
解析过程:28. 答案:城市社会学研究的方法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城市社会学方法论;二是城市社会学研究方式;三是城市社会学研究具体方法与技术。
三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城市社会学研究方法体系。
解析过程:29. 答案: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私有制的产生,人类社会分化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和加强自己的利益,建墙挖沟,设关造城,并在城市设置行政机关、军队、警察等公共政治机构,把城市变成强大的统治中心。
解析过程:30. 答案:科学认识城市社会形象;揭示城市社会发展规律;理性认识城市问题;科学预测城市社会发展趋势。
解析过程:江南大学网络教育第二阶段练习题考试科目:《城市社会学》第章至第章(总分100分)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单选题 (共10题,总分值10分,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 城市化兴起和成长的第一前提是()。
(1 分)A. 人口增长B. 手工业发展C. 农业生产力的发展D.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2. 德国经济史学家松巴特提出了(),强调连结城市各中心地的重要交通干线的作用。
(1 分)A. 增长极理论B. 发展轴理论C. 都市带理论D. 成长三角理论3. 下列关于城市社会组织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
(1 分)A. 分类复杂B. 大多具有复杂完善的结构体系C. 一般规模较小D. 大多采用科层制管理4. 提出同心圆模型的是美国社会学家()。
(1 分)A. 伯吉斯B. 霍伊特C. 哈里斯D. 万斯5. 工业布局理论奠基人是德国经济学家()。
(1 分)A. 廖什B. 韦伯C. 克鲁梅D. 霍丽斯6. 认为在两种不同的运输系统的相交处有条件发展成交通中心型城市的理论是()。
(1 分)A. 中心地理论B. 货物中转理论C. 工业布局理论D. 区位理论7. 1987年,()提出了生态城市的理想城市模式。
(1 分)A. 杨诺斯基B. 霍华德C. 盖地斯D. 帕克8. 职业和社会流动发生在两代人之间的属于()。
(1 分)A. 代内流动B. 代际流动C. 结构流动D. 水平流动9. 城市部门和设施从城市中心向边缘扩散属于()。
(1 分)A. 集中型城市化B. 向心型城市化C. 飞地型城市化D. 扩散型城市化10. 城市生态系统所需求的大部分能量和物质都需要从其他生态系统输入,反映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1 分)A. 人类起主导作用B. 非自律的生态系统C. 高度开放D. 多层次多功能二多选题 (共5题,总分值10分,下列选项中至少有2个或2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1. 城市地域运动呈现出的方式有()。
(2 分)A. 结节性B. 结节运动C. 均质性D. 均质运动12. 城市社会结构主要包括()。
(2 分)A. 人口结构B. 家庭结构C. 组织结构D. 经济结构E. 阶级阶层结构13. 影响城市内商业区区位的因素有()。
(2 分)A. 地点的便捷性B. 地价C. 资源D. 消费者行为14. 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是()。
(2 分)A. 政治文明B. 社会文明C. 经济高效D. 环境和谐15. 城市生态系统由()等子系统组成。
(2 分)A. 城市居民系统B. 自然环境系统C. 社会环境系统D. 经济系统三名词解释题 (共5题,总分值20分 )16. 城市生态系统(4 分)17. 结节性(4 分)18. 逆城市化(4 分)19. 城市文化模式(4 分)20. 社会阶层(4 分)四填空题 (共5题,总分值10分 )21. 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目的是谋求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