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网复测及控制点加密复测报告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南水北调影响区北汝河1标控制网复测及控制点加密复测报告批准审核编制河南省水利建筑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部二O一五年十一月十四日一、工程概况北汝河系淮河流域沙河一级支流,发源于豫西伏牛山区嵩县外方山跑马岭,流经河南嵩县、汝阳、汝州、郏县、襄城等县市,在襄城县丁营乡崔庄村岔河口汇入沙河,流域面积6080km2,干流河长250km。
北汝河与南水北调总干渠交叉断面以上山区支流建有玉马、虎盘、安沟、马庙、腾口、涧山口等6座中型水库,控制流域面积625km2。
由于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的修建,造成北汝河及其邻近支流在洪水期间相互串流。
北汝河串流片南起岭湾北沟南侧,北至北汝河北侧,区域内包括北汝河、石河两条交叉河流和岭湾北沟、肖楼北沟两个左岸排水,总干渠以上流域面,其中石河、岭湾北沟、肖楼北沟属宝丰和郏县设计渠段,北汝河属于北汝河属于倒虹吸设计段。
根据南水北调总干渠与北汝河、石河交叉断面附近河道现状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本次治理的重点是解决防洪排涝标准低、河道行洪断面不足险工段危机岸边村庄安全、水利排水设施缺乏及生产桥水毁严重的问题。
1、根据工程规划,对总干渠交叉断面以上北汝河两岸堤防进行加高加固,堤防加固段河道桩号为83+750~81+250,加固堤防总长度为,其中左岸,右岸。
堤防加固采用20年一遇防洪标准,堤防工程等级为4级。
2、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和加固左、右堤防长,右岸险工护岸长900m、新建西王楼排涝闸1座、新建引汝大牛灌渠闸1座、穿堤涵洞3座、临时工程等。
3、工程施工范围:自总干渠交叉断面以上,河道桩号83+750~81+250.二、复测的目的按照监理部的指示和有关规定要求,为了检验勘察设计单位所提交的现场控制网的精确度是否达到设计及有关规范要求,保证施工测量所采用的测量控制网的可靠性,我标段将在施工前对设计单位提交的控制点进行复测。
三、复测的内容我标段主要复测范围为桩号:自总干渠交叉断面以上,河道桩号83+750~81+250。
本次复测内容为平面控制网测量和高程控制网测量,其中需校核设计单位移交的平面控制点5个。
另外,为满足施工过程测量放线的需要,项目部又增加了一些现场控制点,加密控制点的点号分别为:北岸B1至B5(有五个点),南岸:N1-N7,共17个控制点,这些控制点的测量成果将一并在此成果报告中上报。
四、加点布设原则(1)周围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不宜超过15°;(2)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电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小于200m ;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传送通道,其距离不得小于50m;(3)附近不应有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件(如大型建筑物等);(4)交通方便,并有利于其他测量手段扩展和联测;(5)地面基础稳定,易于点的保存,便于以后进行施工放样工作。
(6)控制点按照每200-300米在征地范围线内沿左边加密,并在通视情况不好的地方再加密控制点。
保证工程施工放样的需要。
五、埋石在土基上,下挖深度不小于米、直径不小于米的坑,坑内浇筑砼,中间埋设一根Φ16左右钢筋,钢筋上端高出砼面5毫米,并刻划“+”,在砼面上用红漆标注点号。
六、复测及加密控制点工作量根据测区情况和采用的控制测量方案,预计此次平面复测的工作量为外业数据采集2-3天,内业数据处理2天。
高程控制网复测工作量为外业数据1-2天,内业数据处理2天。
七、测区情况1测区踏勘情况5个控制点全部找到,没有控制点被破坏。
根据施工需要,需对本标段进行加密控制点,此次加密的GPS控制网为新布设的GPS网,拟利用BRH6、BRH3、BRH4、ML644、BRH1四个已知点进行结算。
满足“新布设的GPS网应与附近已有的国家高等级GPS点进行联测,联测点数不得少于2点”的规定。
3坐标和高程系统控制点的坐标系为:平面系统:1954年北京坐标系,3分带,中央子午线经度为114°。
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四等水准。
八、技术设计要求1作业的技术依据(1)《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S131-2012)(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
(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
(4)控制点成果资料。
2作业的技术方案此次平面控制网的复测拟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进行复测。
复测程序如下:a、布置控制网根据规范:GPS网相邻点间基线中误差 按下式计算:式中a(mm)为固定误差;b(ppm)为比例误差系数;d(km)为相邻点间的距离。
GPS-E级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规定。
相邻点最小距离应为平均距离的1/2~1/3;最大距离应为平均距离的2~3倍。
表1GPS网的主要技术要求200m20mm我标段的施工范围为狭长的带状地形,距离不能满足设计需要,具体测量时拟采用5台GPS观测。
由于采用多边形网测量,故可以消除边长短的影响。
b、布网原则与网形设计(1)应根据测区实际需要和交通状况。
GPS网的点与点间不要求每点通视,但考虑常规测量方法加密时的应用,每点应有1~2个通视方向。
我标段在标头至标尾范围内,基本能够有2-3个点通视,满足施工放样需要。
(2)GPS网应由若干个独立观测环构成,也可采用附合线路构成。
E级GPS网中每个闭合环或附合线路中的边数应符合表2的规定。
非同步观测的GPS基线向量边,应按所设计的网图选定,也可按软件功能自动挑选独立基线构成环路。
表2闭合环或附合线路边数的规定(3GPS5454有4个控制点联测。
(5)为了求得本标段GPS网点的高程,进行水准测量的高程联测,高程联测采用四等水准测量方法进行,联测所有的控制点,推算出所有点的高程。
c、基本技术要求为保证本次GPS测量精度,采用载波相位静态相对定位作业模式,按照E级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的规定进行。
表3E级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12、可不观测气象要素,但应记录雨、晴、阴、云等天气状况。
d、GPS卫星预报和观测调度计划(1)保证GPS作业观测工作顺利进行,保障观测成果达到预定的精度,提高作业工效,在进行GPS外业观测之前,应事先编制GPS卫星可见性预报表。
预报表应包括可见卫星号、卫星高度角和方位角、最佳观测卫星组、最佳观测时间、点位图形几何强度因子等内容。
(2)编制预报表所用概略位置应采用测区中心位置的经、纬度。
(3)作业组在观测前应根据参加作业的GPS接收机台数、网形及卫星预报表编制作业调度表,其内容应包括观测时间、测站号、测站名称以及接收机号等项内容。
e、观测准备(1)每天出发工作前应检查电池容量是否充足,仪器及其附件是否携带齐全。
(2)作业前应检查接收机内存是否充足。
(3)天线安置应符合下列要求:①作业员到测站后应先安置好接收机使其处于静置状态,然后再安置天线;②天线可用脚架直接安置在测量标志中心的铅垂线方向上,对中误差应小于3mm。
天线应整平,天线基座上的圆水准所泡应居中;③天线定向标志应指向正北,定向误差不宜超过±5°。
f、观测作业要求(1)观测组应严格按调度表规定的时间进行作业,以保证同步观测同一卫星组。
当情况有变化需修改调度计划时,应经作业队负责人同意,观测组不得擅自更改计划。
(2)接收机电源电缆和天线应连接无误,接收机预置状态应正确,然后方可启动接收机进行观测。
(3)各观测时段的前后各量取天线高一次,两次量高之差不大于3mm。
取平均值作为最后天线高,记录在手簿。
若互差超限,应查明原因,提出处理意见记入手簿备注栏中。
天线高是指观测时天线平均相位中心至测站中心标志面的高度,分为上、下两段:上段是指相位中心至天线底面的高度,这是常数hc,由厂家给出;下段是从天线底面至测站中心标志面的高度,由观测员在现场采用倾斜测量方法直接量取。
具体方法是:从三脚架三个空档(互成120°)测量天线中心至测站中心标志面的距离,互差应小于3mm,取三次的平均值记录。
(4)接收机开始记录数据后,作业人员可使用专用功能键选择菜单,查看测站信息、接收卫星数、卫星号、各通道信噪比、实时定位结果及存贮介质记录情况等。
(5)仪器工作正常后,作业员及时(每隔15min)逐项填写测量手簿中各项内容。
(6)一个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得进行以下操作:关闭接收机以重新启动;进行自测试(发现故障除外);改变卫星截止高度角;改变数据采样间隔;改变天线位置;按动关闭文件和删除文件等功能。
(7)观测员在作业期间不得擅自离开测站,并防止仪器受震动和被移动,防止人和其它物体靠近天线,遮挡卫星信号。
(8)接收机在观测过程中不应在接收机近旁使用对讲机和手机等通讯设备;雷雨过境时应关机停测,并卸下天线以防雷击。
(9)观测中应保证接收机工作正常,数据记录正确,每日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将数据下载到计算机硬、软盘上,确保观测数据不丢失。
5、外业观测记录(1)录项目应包括下列内容:①测站名、测站号;②观测月、日/年积日、天气状况、时段号;③观测时间应包括开始与结束记录时间,宜采用协调世界时UTC,填写至时、分;④接收机设备应包括接收机类型及号码,天线号码;⑤近似位置应包括测站的近似经、纬度和近似高程,经、纬度应取至1′,高程应取至;⑥天线高应包括测前、测后量得的高度及其平均值,均取至;⑦观测状况应包括电池电压、接收卫星号及其信噪比(SNR)、故障情况等。
(2)记录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原始观测值和记事项目应按规格现场记录,字迹要清楚、整齐、美观,不得涂改、转抄;②外业观测记录各时段结束后,应及时将每天外业观测记录结果录入计算机硬、软盘;③接收机内存数据文件在下载到存贮介质上时,不得进行任何剔除与删改,不得调用任何对数据实施重新加工组合的操作指令。
九、使用仪器设备平面控制测量由我单位租用其他单位的GPS进行测设。
要求必须由测量工程师带队,并派增足够技术人员测设以满足进度要求;十、观测方式此次观测按照E级进行观测设定观测条件,GPS网布设沿渠带状成多边形,结合踏勘情况,控制点布设网型可以满足观测规范要求,部分点位距离有小于200米的,由于此次使用的是多边形网可以消除此影响。
本次外业测量拟采用5台GPS进行平面控制网的数据采集,首先把其中的2台架设在汝河南岸2公里处的临时点(L1、L2)上,把其余3台GPS架设在需复测的N1 、N2 、N3控制点上,按照E级GPS测量的要求数据采集一个时段45分钟。
架设在L1、L2两台GPS作为下个时段的公用边不搬动,其余3台GPS搬至的其他加密点上开机数据采集一个时段4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