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全市乡村休闲旅游发展调研情况的汇报

关于全市乡村休闲旅游发展调研情况的汇报

关于全市乡村休闲旅游发展调研情况的汇报从3月中旬开始,我们对全市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专题调研有关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选题目的
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对于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保护、传承和发展民间文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市乡村休闲旅游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先后建成了一批具有一定品质和特色的乡村旅游区,吸引了大批市民和游客前往休闲度假,提升了我市旅游品牌的影响力。

今年4月,第八届乡村江苏乡村旅游节在我市永联村开幕,同时启动“鲜活张家港,共享好时光”张家港旅游巡礼活动。

为此,我们城乡委根据年度工作安排,将全市乡村休闲旅游发展作为今年主席会议的协商课题。

二、调研过程
一是制定了关于开展全市乡村休闲旅游工作情专题调研的方案,并成立了专题调研组,吸收了相关委员参与整个调研活动。

二是实地考察调研。

调研组成员实地察看了凤凰飞翔休闲农业园、锦丰田园风光亲子度假村、初见香草园、南丰永联小镇、农耕文化园等乡村旅游区,并组织调研组成员到陕西袁家村等地进行了考察调研。

三是召开座谈会。

调研组成员听取了市旅游局、凤凰镇、永联村
关于旅游发展情况的介绍,并进行了座谈。

三、整体情况
分三个方面:
(一) 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和各区镇高度重视、大力扶持乡村旅游发展,通过加强部门合作、完善相关政策、培育先进典型、规范行业管理、打造服务平台等工作,实现了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

1.乡村旅游品质稳步提升,业态日渐丰富。

全市已建成建成省五星级旅游区1家,省四星级旅游区6家,省三星级旅游区4家。

永联村获评“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金沙洲生态乐园获评“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四星级园区”。

乡村旅游与农业、工业、商贸、文化、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的势头良好,形成了多样化的旅游业态。

2.投资主体、合作模式多样化,资本运作活力不断激发。

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按照“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思路,采用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激发社会资本运作动力,吸引社会各界民间资本投入到乡村旅游的建设中来。

一是民营资本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主力军。

据统计,全市90%以上的乡村旅游接
待点投资主体为民营资本。

二是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发挥了充分的主导、引领作用。

三是引进专业化的运作团队和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增强乡村旅游的发展活力。

3.乡村旅游较好地带动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促进了就业。

据不完全设计,2016年全市乡村旅游年接待人数达450万人次,乡村旅游直接营业年收入约5亿元。

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

永联村发展乡村旅游,不仅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也是实现了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目前,村内从事旅游经营的有200户、占全村总户数比例为5.6%。

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达600多人,占农村劳动力比重为6%,真正将旅游发展产业变成富农经济产业。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尽管我市乡村旅游发展具备了良好的基础,但与国内外乡村旅游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一是景点规模小而散,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我市多数乡村旅游点规模偏小、布局分散,道路、停车场、公共厕所、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发展需要;旅游咨询、标识标牌、信息网络等旅游公共服务不足,不能满足现代旅游发展的需求。

二是产品结构单一,市场竞争力不强。

我市乡村旅游多以农家乐和休闲农庄项目为主,普遍缺乏高水平的规划设计,对文化内涵的挖掘有限,活动内容以垂钓、烧烤、
采摘、吃农家菜为主,产品雷同、缺乏新意,地方特色不足,缺少在市场上打得响的品牌,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强。

三是存在土地、资金等资源瓶颈制约,政策引领还不到位。

不少乡村旅游区受土地指标限制,无法进行旅游项目开发与建设。

由于旅游项目投资具有回收周期长、资金投入量大、风险高等特点,因此很多乡村旅游区初期经营经济效益不理想,资金运作存在困难。

由于土地性质、房屋权证等问题,所有的农家乐都办不了消防许可证,经营处于事实上的“非法”状态。

四是部门条块分割,乡村旅游资源整合的力度还不大。

乡村旅游管理涉及的部门多,城乡卫生指导中心主抓美丽乡村建设,农委、文广、体育、商务等部门各管一块,都与旅游有一定的关系,但资源整合的力度还不大,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市场吸引力强的“旅游+”产业链。

五是经营人才缺乏,制约乡村旅游的提升发展。

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大多文化素质较低,年龄偏大,服务意识弱,尤其缺少活动策划、网络营销等方面的人才,企业经济效益不佳,制约了乡村旅游的提升和发展。

(三)几点建议
1.坚持规划先行,充分挖掘我市资源特色。

乡村旅游必须坚持“先策划、后规划、再建设”的要求,根据我市的资源条件、区位交通、人文历史等因素综合考量,尽可能科学、
合理地制定好战略策划与规划设计,引领全市乡村旅游向集约化、生态化和品质化发展。

深入挖掘我市以长江文化为引领的自然、文化特色资源内涵,找准乡村旅游发展定位和方向,研究市场需求,规划布局多样化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提升乡村旅游核心竞争力。

双山岛作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原生态环境保持最为完好的“处女岛”之一,是最能打响张家港特色品牌、最具乡村旅游开发潜力的重要板块,要围绕打造建设“长江慢岛、沙上绿洲”的总体目标和方向,以生态开发的理念,加大开发力度,加快开发进程,在条件成熟时,双山岛旅游度假区与香山景区整体打包创建国家5A景区。

2.强化政府引导,进一步完善旅游发展政策。

创新政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管理协调机制,统筹协调乡村旅游涉及方方面面的部门的工作,指导产业的整体发展、品牌提升及宣传推介营销等工作。

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加大对旅游业的扶持力度,在资源配置、产业导向等方面加大对旅游业的倾斜力度,特别是对大型旅游项目的建设、大型旅游企业集团的培育等在用地指标、融资信贷、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

项目建设资金向重点景区倾斜,市财政适当向重点旅游建设项目实行转移支付。

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和提升我市旅游发展环境。

将发展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等紧密结合起来,加强道
路、通讯、水电、厕所、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新建、改建力度,开通客运站直达乡村旅游区的公交线路。

加强环境整治,做好乡村旅游点房屋改造和环境绿化美化。

引导乡村旅游区(点),通过等级乡村旅游区、旅游风情小镇、自驾游基地等的创建,逐步形成一批标准化、专业化的乡村旅游精品景区。

4.加强对外宣传,提升品牌形象。

建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乡村旅游宣传促销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大乡村旅游的宣传促销力度,提升乡村旅游品牌形象,实现产品与市场对接。

鼓励旅行社等企业开展专业的市场销售和网络促销,拓宽乡村旅游销售渠道,增强乡村旅游的认可度、知名度。

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乡村旅游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通过落实相关政策、强化校企联合等形式,积极为旅游企业牵线搭桥,引进
乡村旅游规划、策划、营销等方面的人才。

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等形式强化对现有人才队伍的培训教育,促进我市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