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谷杂粮养生手册

五谷杂粮养生手册

第一章五谷保健、杂粮养生之道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

“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

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

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之所以出现分歧,是因为当时的作物并不止于五种,“百谷”、“六谷”和“九谷”说的存在就是一个明证,而各地的作物种类又存在差异所致。

“五谷”说之所以盛行,显然是受到五行思想的影响所致。

因此,笼统地说来,五谷指的就是几种主要的粮食作物。

杂粮通常是指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薯类五大作物以外的粮豆作物。

主要有:高粱、谷子、荞麦(甜菜、苦荞)、燕麦(莜麦)、大麦、糜子、黍子、薏仁、籽粒苋以及菜豆(芸豆)、绿豆、小豆(红小豆、赤豆)、蚕豆、豌豆、豇豆、小扁豆(兵豆)、黑豆等。

其特点是生长期短、种植面积少、种植地区特殊、产量较低,一般都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

五谷杂粮是个“大家族”,诸如有籼米、秫米、小米、玉米、荞麦、黑豆、蚕豆、红豆、绿豆及甘薯等等,各种粗细粮豆均属五谷之类。

五谷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主食,秋季尤以大米、小米最为重要。

立秋之后,气候虽然早晚凉爽,秋老虎肆虐,人体感到倦怠、乏力,再加之秋季气候干燥,极易引起阴虚上火。

这时,你只需每天进食一些五谷豆食品,即可以轻松解决“上火”问题。

●黄豆金豆、银豆不如黄豆。

在所有豆类中,黄豆营养价值最高,素有“豆中之王的美称。

其含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纤维质、矿物质与维生素。

黄豆蛋白质中所含人体必需氨基酸较全,尤其富含赖氨酸。

民间一向以谷豆混食,这是因为谷类赖氨酸不足,而黄豆中缺乏蛋氨酸,两者结合以使蛋白质互补。

黄豆及其制品如豆浆、豆腐等对心血管有特殊的作用,秋季经常食用,可有效降低血清胆固醇,并帮助修复动脉血管壁。

黄豆含钙量很高,很适合老人、儿童秋季补钙,对预防小儿佝偻病及老年人骨质脱钙很有效。

黄豆含铁不仅量多,并且易为人体吸收,很适合正在生长发育的儿童及缺铁性贫血患者秋季补血。

黄豆蛋白质含量高达40%左右,最优质的可达50%左右,相当与瘦猪肉的2倍多,鸡蛋的3倍.黄豆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组成比较接近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属于完全蛋白,其中赖氨基酸含量较多,每一百克黄豆中约含铁质35.8毫克,含磷418毫克,还有丰富的维生素A 、B、D、E、B1、B2 等多种人体不能合成但又必需的氨基酸,可以使皮肤细嫩、白皙、润泽,防止雀斑和皱纹的出现,而高含量蛋白质还可以营养肌肤毛发,令肌体丰满结实,毛发乌黑亮泽,容颜不老。

中医认为,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黄豆不含胆固醇,并可以境地人体胆固醇,减少动脉硬化的发生,预防心脏病,黄豆中还含有一种抑胰酶的物质,它对糖尿病有一定的疗效.因此,黄豆被营养学家推荐为防治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理想保健品.黄豆中所含的软磷脂的大脑细胞组成的重要部分,常吃黄豆对增加和改善大脑技能有重要的效能。

黄豆及豆制品可以作为药用。

《神农本草经》说“生大豆,味甘平、无毒,除痈肿、止痛、有利湿、清暑、通脉之功效,初秋食用正可以用于去除暑湿、有疏淤理气、主治胃中积热、水胀肿痛、小便不利等症。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功效。

”《食物本草会纂》说“宽中下气,利大肠,消水肿毒”;豆腐、豆浆、豆芽等豆制品具有宽中益气,和脾胃,稍胀满的作用,《延寿书》说:“……久痢,白豆腐醋煎食之即愈。

杖青肿,豆腐切片贴之,频易。

”豆芽又称大豆黄卷,《神农本草经》说:“大豆黄卷,味甘平,主湿痹筋挛膝痛。

”●黑豆黑豆又名乌豆,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烟酸及粗纤维、钙、磷、铁等营养物质,并含少量的大豆黄酮甙染料木苷。

其富含的18种氨基酸,特别是人体必需的8种酸含量,比美国FDA规定的高蛋白质标准还高。

其还含有19种油脂,不饱和酸含量达80%。

更值得重视的是黑豆基本不含胆固醇,只含不被人体吸收利用还能抑制人体吸收胆固醇、降低胆固醇在血液中含量的植物固醇,因此,秋季常食黑豆,能软化血管,滋润皮肤,延缓衰老,特别是对高血压、心脏病,以及肝脏和动脉等方面的疾病有好处。

中医认为,黑豆性平、味甘,具有调中下气、滋阴补肾、补血明目、利水消肿、活血美肤等作用。

《本草纲目》说:“豆有五色,各治五脏,惟黑豆属水性寒,可以入肾。

治水、消胀、下气、治风热而活血解毒,常食用黑豆,可百病不生。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黑豆确实具有养阴补气作用,是秋季强壮滋补之佳品。

●绿豆绿豆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B2、胡萝卜素、菸硷酸、叶酸,矿物质钙、磷、铁。

所含蛋白质主要为球蛋白,其组成中富含赖氨酸、亮氨酸、苏氨酸,但蛋氨酸、色氨酸、酪氨酸比较少。

如与小米共煮粥,则可提高营养价值。

绿豆皮中含有21种无机元素,磷含量最高。

另有牡荆素,β-谷甾醇。

每100克绿豆中含质蛋白质221克,脂肪0.8克,碳水化合物59克,热量332千卡。

绿豆的药理作用为降血脂、降胆固醇、抗过敏、抗菌、抗肿瘤、增强食欲、保肝护肾。

绿豆粉有显著降脂作用,绿豆中含有一种球蛋白和多糖,能促进动物体内胆固醇在肝脏分解成胆酸,加速胆汁中胆盐分泌和降低小肠对胆固醇的吸收。

绿豆的有效成分具有抗过敏作用,可辅助治疗荨麻疹等过敏反应。

绿豆对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绿豆中所含蛋白质、磷脂均有兴奋神经,增进食欲的功能。

绿豆含丰富胰蛋白酶抑制剂,可以保护肝脏,减少蛋白分解,减少氮质血症,因而保护肾脏。

绿豆味甘,性凉。

能清热除烦,利小便,解毒。

《开宝本草》说:“主丹毒烦热,风疹,热气奔豚,生研绞汁服。

亦煮食,消肿下气,压热解毒。

《本经逢原》说:“明目。

解附子、砒石、诸石药毒。

”《随息居饮食谱》说:“绿豆甘凉,煮食清胆养胃,解暑止渴,利小便,已泻痢。

”●豇豆有人称豇豆是“蔬菜中的肉食品”,这是因为豇豆含有易被消化吸收的优质植物蛋白质,很适用于素食者。

比较一般豆类,豇豆中钾、钙、锰等金属元素含量很高,是一种碱性食品,可以中和体内酸碱值、抗疲劳,对恢复夏季过多消耗的体力很有帮助。

其中所含的铁和锌对于缺铁性贫血和锌缺乏症发病率比较高的人不失为一种补充铁和锌较好的食物来源,尤其适合经期和怀孕的女性秋季食用。

其所含的锰对于更年期女性更是必不可少,可以防止更年期前后钙质的流失。

中医认为,豇豆性味甘、平、无毒,入脾、肾,有健脾补肾、利湿清热、解毒止血、消渴生精、和五脏,调营卫,理中益气之功。

●大米大米又名粳米,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食,有“米中之冠”的美称,无论是家庭用餐还是去餐馆,米饭都是必不可少的。

大米的主要的营养成分有蛋白质、糖类、钙、磷、铁、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维生素B2等,它提供了人们饮食中27%的能量和20%的蛋白质,同时也是人体所需维生素B1、核黄素和烟酸的营养佳源。

中医认为,大米性味甘平,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益精强志、和五脏、通血脉、聪耳明目、止烦、止渴、止泻的功效,多食大米能令人“强身好颜色”。

正适合秋季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需求。

中医上还有北粳凉、南粳温,赤粳热、白粳凉,新粳热、陈粳凉之说。

其中黑粳米晶莹柔润,营养丰富,含有16种氨基酸及铁、钼、锌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营养物质,蛋白质含量比普通大米高出50%。

将大米加水或煮成饭的做法是最简单的方法,其煮粥最养人,老幼秋季皆宜。

也有将大米粉碎了做米糕、米线、卷粉的。

广东的米粉是把米磨成浆后,平摊在笼屉里蒸出来,然后淋点植物油卷起来,用刀切成一段段的,放点生抽和香油蘸着吃。

云南的过桥米线口味鲜美,是一大特色风味美食。

日常的米线吃法可荤可素、可简可奢:豆花米线滋味爽滑绵远,凉鸡米线味道丰富、清淡鲜香,还有漂浮着热油鸡汤的沙锅米线。

其中黑米最适合秋季滋补。

《本草纲目》记载:黑米有滋阴补肾,健脾暖肝、明目活血的功效,在秋季,无论煮粥还是煲汤,均是一种滋补佳品。

●高粱古书记载,五千年以来,中国人在黄河流域就已培育出高粱品种,并大面积种植生产,是非常古老的食物。

高粱又称蜀黍、茭子,自古有“五谷之精”、“百谷之长”的美誉,还被人们称为“铁杆庄稼”。

其中所含的脂肪、铁的含量比大米多;含有的单宁,有收敛固脱的作用,患有慢性腹泻的病人在秋季常食高粱米粥有明显疗效。

中医认为,高粱味甘性温,具有和胃、健脾、消积、温中、涩肠胃、止霍乱的功效。

●玉米自清代以来,玉米就俗有“珍珠米”美称,也是世界公认的“黄金作物”。

在所有主食中玉米是最好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也是最高的。

德国著名营养学家指出,在当今被证实的最有效的50多种营养保健物质中,玉米含有钙、谷胱甘肽、维生素、镁、硒、维生素E和脂肪酸7种。

传统中医学认为,玉米味甘性平,具有健脾利湿、开胃益智、宁心活血的作用,主治腹泻、消化不良、水肿等症状。

适合秋季健脾开胃食用。

玉米的代谢能为14.06MJ/kg,高者可达15.06MJ/kg,是谷实类饲料中最高的。

这主要由于玉米中粗纤维很少,仅2%;而无氮浸出物高达72%,且消化率可达90%;另一方面,玉米的粗脂肪含量高,在3.5%至4.5%之间。

玉米为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又名苞谷、棒子、六谷等。

据研究测定,每100克玉米含热量196千卡,粗纤维1.2克,蛋白质3.8克,脂肪2.3克,碳水化合物40.2克,另含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等。

玉米中含有较多的粗纤维,比精米、精面高4-10倍。

玉米中还含有大量镁,镁可加强肠壁蠕动,促进机体废物的排泄。

玉米上述的成份与功能,对于减肥非常有利。

玉米成熟时的花穗玉米须,有利尿作用,也对减肥有利。

玉米味甘性平。

具有调中开胃,益肺宁心,清湿热,利肝胆,延缓衰老等功能。

现代研究证实,玉米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亚油酸的含量高达60%以上,它和玉米胚芽中的维生素E协同作用,可降低血液胆固醇浓度并防止其沉积于血管壁。

因此,玉米对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及高血压等都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维生素E还可促进人体细胞分裂,延缓衰老。

玉米中还含有一种长寿因子----谷胱甘肽,它在硒的参与下,生成谷光甘肽氧化酶,具有恢复青春,延缓衰老的功能。

玉米中含的硒和镁有防癌抗癌作用,硒能加速体内过氧化物的分解,使恶性肿瘤得不到分子氧的供应而受到抑制。

镁一方面也能抑制癌细胞的发展,另一方面能促使体内废物排出体外,这对防癌也有重要意义。

其含有的谷氨酸有一定健脑功能。

初秋煮鲜嫩的玉米棒吃,口味浓香,质轻易于嚼,是老幼皆宜的补益佳品,糯玉米和甜玉米都是上选。

烤玉米是煮熟的玉米棒子穿在木棒上在炉火上烤出焦色,有的还撒上调料粉,口味很好。

玉米面饺子、包子、馅饼也是很适合秋季食用的。

欧洲人更总结出了科学的吃法:一是玉米饼。

将蒜粉、黑胡椒、芹菜等掺在玉米面中,用西红柿汤调和,可降低胆固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