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关于创新的例子
篇一:创新的事例
一、叩诊法诞生
18世纪,一位奥地利医生在给一个患者看病时,尚未确诊,患者突然死去。
经过解剖发现,其胸腔化脓并积満了脓水。
能否在解剖前诊断出胸腔是否积有脓水?积了多少?一天,在一个酒店里,他看到伙计们正在搬吃酒桶,只见他们敲敲这只桶,敲敲那只桶,边敲边用耳朵听。
他忽然领悟到,伙计们是根据叩击酒桶发出的声音来判断桶内还有多少酒的,那么人体胸腔的脓水的多少是否也可利用叩击的方法来判断呢?他大胆的做了试验,结果获得了成功。
这样,一种新的诊断法——“叩诊法”从此诞生了。
二、一孔值万金
美国一家制糖公司,每次向南美洲运方糖时都因方糖受潮而遭受巨大的损失。
结果有人考虑,既然方糖如此用蜡密封还会受潮,不如用小针戳一个小孔使之通风,经实验,果然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他申请了专利。
据媒体报道,该专利的转让费高达100万美元。
在海战中常用的鱼雷,最初是由亚得里亚海沿岸的一个工程公司的英国经理怀特黑德于
1866年发明的。
在1914—1918年期间,处于发展中期的德国传统鱼雷,共击沉总吨位达1200
万吨的协约国商船,险些为德国赢得海战的胜利。
当时美国的鱼雷速度不高,德国军舰发现
后只需改变航向就能避开,因而命中率极低,想不出改进的方法。
他们去找爱迪生,爱迪生既未做任何调查也未
经任何计算,立即提出一种意想不到的办
法,要研究人员做一块鱼雷那么大的肥皂,由军舰在海中拖行若干天,由于水的阻力作用,
使肥皂变成了流线形,再按肥皂的形状建造鱼雷,果然收到奇效。
爱迪生所用
的思维方法就
是直觉思维。
伴生联想创新——月球仪的诞生
在荷兰的一个小镇上,住着一位名叫阿·布鲁特的退休老人。
他和不少退休老
人一样,每天都是以看电视来消磨时间。
有一天,电视里播放有关月球探险的
节目。
在电视屏幕上,主持人煞有介事地将月球的地图摊开,并口若悬河地加
以讲解。
布鲁特老八心想:“看这种月球平面图,效果不好。
月球和地球都是
圆的,既然有地球仪,同样也可以有月球仪。
老人开始倾注全部精力制造月球仪。
当第一批月球仪做好以后,老人就在电视和报纸上刊登广告。
果然不出他
所料,世界各地的订单源源不断地飞来。
从此,他每年靠制造月球仪就可赚一
千四百多万英镑。
老人运用的就是伴生联想思考法,从地球仪联想到月球仪,
创造出了大量的财富。
因果异同联想创新之一——南极输油冰管
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往往能超越现实,解决许多事物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美国的一个南极探险队首次准备在南极过冬时,遇到了这样一个难题:队员们
打算把船上的汽油输送到基地上,但由于输油管的长度不够,当时又没有备用
趵管子,无法输送。
正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队长帕瑞格突发奇想:南极到
处都是冰,能不能用冰来做成冰管子呢?由于南极气温极低,屋外能“点水成冰”,这个联想并非是不切实际的空想。
可以用冰做管子,但怎样才能使冰成
为管状又不致于破裂呢?帕瑞格又想到了医疗上使用的绷带,在出发时带了不
少这样的绷带,他们试着把绷带缠在铁管子上,然后在上面浇水,让水结成冰后,再拨出铁管子,这样果然就做成了冰管。
他们再把冰管子一截一截地连接
起来,需要多长就接多长。
就是依靠这些冰制的管子,解决了输油管长度不够
的难题。
在解决这个难题中运用的是异同因果思考法。
异同因果思考法是指,根据实践的需要,在一些从现象上毫无联系的事物之间
进行联想。
自发灵感创新之三——挂钟与密码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女间谍玛塔·哈丽奉德军情报部的命令去“接近”
法军最高统帅部的机要官莫尔根将军,窃取他所保管的英国19型坦克设计图。
莫尔根是一个丧偶多年老者,哈丽没用多久时间便在莫尔根家中充当起了类似
家庭主妇的角色。
哈丽很快就发现了在一张巨幅古典油画的后面有一个保险柜,但却不知道保险箱密码锁的号码。
在德军情报部给哈丽完成任务限期的最后一
个晚上,她决心竭尽全力作最后一次拼搏。
她深知,如不能按时完成任务将会
有什么样的后果在等待着她。
她用安眠药使莫尔根熟睡后,先是以极快的速度
试拨了一些号码,但她很快就明确了不能采取这样的笨办法。
哈丽估计记忆力
已衰退的莫尔根,一定会想出个什么办法来帮助自己记住密码锁上的6个数字
的号码,可是该从什么地方去寻找这方面的线索呢?她在焦急、紧张而又惊恐
的心情下,眼睛向整个房间的四周和各个角落不断地搜索。
当她的目光接触到
墙上的挂钟时,她突然意识到,密码是数字,钟面上也有数字,莫尔根很可能
利用钟面上的数字来记忆密码。
她发现,钟早已停摆,这时钟面上的时、分、
秒三针所指示的时间,合起来是9点35分15秒。
93515才5个数字,还差一
个数字。
在她差一点就要放弃这一努力的时候,脑中又突然闪过一个念头:晚
上9点,不同时也就是21点吗?将“9”换为“21”,不就成了6个数字了吗?怀着极其兴奋喜悦的心情,她按213515这6个数字在密码锁上一拨,只听见“塔”地一声,保险柜被打开了,哈丽取出设计图,按时完成了任务。
玛
塔·哈丽创造了世界间谍史上的一个奇迹。
她的这次成功被公认为是全世界经
典性的着名间谍案例之一。
哈丽在关系到她成败与生死的千钧一发的危机时刻,突然意识到钟面上的数字
与保险柜的密
码可能有联系,她思考这个问题的过程中用了灵感思维中的激发灵感思维方法。
10激发灵感创新之二——蛋卷冰激凌的产生
那是在1904年,一个叫欧内斯特·汉威的小贩,获准在圣路易斯世界博览会上设摊出售查拉比饼。
这是一种很薄的鸡蛋饼,可以同其他甜食一起食用。
在他
所摆的小摊的旁边,是另一个用小盘子卖冰淇淋的摊子。
一天,他俩的生意都
特别好。
卖冰淇淋的小摊把盘子用完了,而小摊的前面还站着许多顾客,眼看
就要失去赚钱的大好机会,把卖冰淇淋的小贩急坏了。
欧内欺特·汉威也在一
旁替他着急,一急之下,汉威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把查拉比饼趁热
时卷成一个圆锥形,而等它凉了以后便用它来代替盘子盛冰淇淋,这一应急措
施出乎意料地大受顾客们的欢迎,而被人们誉为“世界博览会的亮点,”这也
就是蛋卷冰淇淋这一“老少皆宜”的可口食品的由来。
激发狂想思考法虽然是
在某种紧急情况的逼迫下情急生智,但要获得灵感必须做到临危不乱。
面临紧
急情况,紧张是难免的,但必须保持镇静,避免慌乱,这是激发灵感产生的重
要前提。
激发灵感创新之五——无线电熨斗的产生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生产的电熨斗,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几十年来畅销不衰。
但到了80年代出现了滞销见象。
为了改进电熨斗的生产,扩大它的销路,1984年4月的一天,29岁的被称为“熨斗博士”的松下公司电熨斗事业部部长岩见
宪一请来数十名不同年龄的家庭主妇座谈,请她们对松下公司生产的电熨斗提
意见,挑毛病。
座谈会开始后好长一段时间都没人发言,后来一位中年妇女突
然大声说了一句:“使用熨斗时电线拉来拉去太麻烦了,要是后面不拖一根电
线就好了,那样熨起来会更方便。
”这话立即引起了一阵哄笑。
电熨斗嘛,就
是要用电的熨斗。
没了电线,这电从哪儿来?会上的家庭主妇们,听了都觉得
好笑。
座谈会的主持人岩见宪一听了可没有笑,他的神经仿佛被重重地刺了一下,眼前豁然明亮,他情不自禁地将桌子一拍,大声叫了起来:“妙!好主意!不要电线的电熨斗。
”不久,松下公司成立了研制无线电熨斗的攻关小组。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