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怎样阅读文学名著》 ppt课件

《怎样阅读文学名著》 ppt课件


经典著作,可以培养一个人的素养 一种正确而优雅的为人处世观。它们凝 聚了世代人类思想艺术的精华,可以陶 冶思想情操,给人以深沉的思维空间。 而且读经典名著,若能加以思考,可以 塑造完美人格。通过这些不朽的文学作 品而认识、感悟到的世界,对真善美、 假恶丑的认识和理解,对人生哲理潜移 默化的接受,比我们肤浅的说教要深刻 得多、有效得多。
2007年有6部作品入选英国《卫报》 “生命中不可缺少的100本书”榜单的 狄更斯
剧作家马克·拉文希尔说:与 列夫·托尔斯泰相比,狄更斯“就 像在市场里耍把式的江湖艺人, 一副怪里怪气、故作忧伤的样 子”。除了《匹克威克外传》, 其他的他都看不进去。
பைடு நூலகம்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
获奖时得到的评价是:“她用怀 疑、热情、构想的力量来审视一个分 裂的文明。她的《金色笔记》提供了 女性生活的一个胚胎,几乎是一个临 床案例。”
怎样阅读经典文学名著
校本课程培训3
一、为什么不去读读经典名著呢?
名著的部头巨大, 情节冗长,节奏缓慢, 人物的关系复杂难、思 想难以理解。
经典名著是几千年的文化精髓,它 的思想价值、文学价值无与伦比。它影 响了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受到读者和 时间的长期检验,作为人类重要的文化 遗产流传下来,它的语言、它的情节、 它的人物形象,对读者产生的震撼力, 远不是现在的流行快餐文学所比得了的。
从近距离的功利角度来看,高 考那些作文能得满分的,语文成 绩的优秀的学生,多是读了一些 书有一定思想深度和认识深度的。
从长远看名著对人灵魂的陶 冶,是可以让人终身受益的。
二、读不下去经典名著根本不必羞愧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请多位 英国著名作家列出一个“最恨书单”, 结果这份书单里有陀思妥耶夫斯基、 狄更斯、弗吉尼亚·伍尔芙、DH·劳 伦斯等过往大师的作品。另外,多丽 丝·莱辛、萨尔曼·拉什迪、伊恩·麦克 尤恩等一众当代名家,也出现在名单 内。
列夫·托尔斯泰就曾公开表示, 莎士比亚根本不懂得描写人物,连第 四流诗人都算不上;贝多芬是一个嗜 好和欲望的引诱者,他的第九交响曲 是离开人类的作品;米开朗基罗和易 卜生也一无可取。雨果则非常鄙薄司 汤达。而在中国古代,欧阳修不喜欢 杜甫,苏东坡不爱《史记》,王夫之 则力诋曹植。
从具体的作品出发,不因一部书 而放大或否定一个人。因为“贴着地 面”,才不显粗暴和武断
莱辛得奖,英国媒体的反响超 乎寻常的热烈,盛赞她是“当今英国 在世最伟大的作家”、“人类关系的 考古学家”。
《星期日泰晤士报》文学主编 苏珊娜·赫伯特
莱辛的《金色笔记》实 在过长,而且写得太自闭 了。
冰心谈读《红楼梦》
少年时读《红楼梦》兴趣并不大, 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 都使她厌 烦。
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 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 个朝代和 一个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文化、学识的丰富,靠逐渐“积 累”。
若没有少年时读得的感受、印象, 也难得会有后来再读时的“滋味”。
韩寒在一档谈话节目里,与陈 丹青联袂“炮轰”众多文学大师
称老舍、茅盾、巴金 “文笔很差”,“冰心的 完全没法看”。中国现代 文学殿堂里的六座高峰 “鲁郭茅,巴老曹”,韩 寒、陈丹青一口气“灭” 了三个。
二、重视对作品语言的感悟
文学大师笔下的语言,都具有生 命的灵性,它们有声,有色,有情感, 有厚度、力度与质感,我们应该细心 地去体味、把玩,并从中感受作者的 情感。语言(说与写)是人们社会生 活的基本方式,语言的背后是人的心 灵世界。因此,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 驾驭能力,也是衡量人的综合素质的 重要标尺。
原因一:作家的行文总会有时代的烙印。
“不能用今天的眼光去要求过去 的作家。”就像胡适的那首名诗《蝴 蝶》:“两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 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 太孤单!”今天看来,未免像儿歌, 但它却是中国第一首白话诗。正因如 此,没有人可以否定它的意义和价值。
“很差”、“读不下 去”这样随意、随性的论 断,难免就有点轻飘飘 了——既是批评,总得让 人服气。
三、怎样有效地读经典 ?
(一)、要用“心”去读。
投入感情地去阅读:以你之心 与作者之心、作品人物之心相会,交 流,撞击,设身处地地感受、体验他 们的境遇,真实的欢乐与痛苦,用自 己的想象去品味作品的意境,思考作 品的意义。
19世纪俄国文学大师陀思妥耶夫斯基
《星期日泰晤士报》小说版主编彼得·坎普 :
称“他总是将我击溃”。陀氏的歇斯底里、臆 想和狂热搞得他根本无法把《白痴》读完, “几乎要弄死我,就像害了一场病”。
专栏作家西蒙·詹金斯说他有次度假时带 了《罪与罚》,结果一怒之下把它丢进了游泳 池。“每一页都好像算计着,要把你弄得万念 俱灰?我确信,要是周末想去西伯利亚自杀的 话,它倒是挺合适。”
美籍华裔学者夏志清在他 编写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中, 把茅盾、巴金、老舍、冰心等 人的作品一个个点评。
茅盾
“为了宣传的需要,茅 盾糟蹋了自己在写作上的 丰富想象力。尽管如此, 他仍是现代中国最伟大的 革命作家。”
巴金
夏志清认为他不是天才的 作家,但在抗战后的《寒夜》 中他能够将个人的同情心发挥 到极致,从而成了一个敦厚的 作家。而巴金在《家》和《春》 内,却没有创作什么,“只是 一连串伤感场面。”
原因二、文学的时代性
“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当年 的写作对象是新兴的中产阶级。这些 人在阅读作品时,沉浸其中的快乐与 现实世界的快乐一般无二,书中讨论 的问题也是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因 此,后人不可能用当代的欣赏习惯、 审美意识与叙事风格去审视过去的作 品,忽略了历史本来就存在的局限性。
三、每个人的艺术趣味也各有偏好
三、注重对名著中情感的发现与开掘
文学名著的阅读,就是一种对情感 的发现与开掘:是对作品所描述的已知、 未知世界的发现与开掘,也是对自我潜 在精神力量的发现与开掘,它的魅力就 在这里。因此,别人的讲解与分析无论 有多么精彩,只能对自己有所启发,都 不能代替自身的阅读体验:名著的真正 魅力需要你通过自身的阅读体验去发现, 通过你的感受、体验、想象而内化为你 的思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