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分析课程改革探究
摘要:课程改革是高职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结合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水质分析技术课程改革的教学经验,提出一些教学改革和探究的意见。
关键词:水质分析;课程改革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是以突出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相结合的一种教育模式。
水质分析课程就是在这种模式下进行课程改革,在理论教学基础上,通过学生实训项目与污染水体的检验工作紧密结合,实现了课程教学与化学检验工的无缝衔接。
1 、重视理论知识教学
《水质分析技术》课程是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主要是以酸碱滴定、沉淀滴定、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及分光光度法等作为理论依据。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水质分析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水质分析的基本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观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精密、细致地进行科学实验的技能,能运用水质指标和水质污染综合资料,指导水处理的方法、设计及运行管理,并对水资源进行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地开发,使学生具有专业技术工作者应有的素质。
水质分析是一门涵盖面广,理论性、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水环境、水污染、地下水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理论教学是使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水质分析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等方面的内
容。
能否掌握好本门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
授课时切记照本宣科,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列举生活中众所周知的水体污染事件、饮用水问题等。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至于因为理论知识的枯燥导致上课睡觉的事件频频发生。
建议在授课前,教师可以先列举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样即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又可以变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
2 2、运用案例分析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为了避免一些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教学内容在讲解过程中造成“老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在下面要么玩手机要么睡觉”的状态。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引用一些案例来配合教学。
例如,近几年,随着城市的无限扩大化及工业化程度的无限提高,随之引来的问题就是人口的大量膨胀、工业化企业无节制的发展,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江河湖泊,从而造成了水资源污染的现象在世界的各个地方相继出现。
众所周知的我国的一些湖泊,例如无锡的太湖、杭州的西湖、武汉的东湖以及广西柳州柳江的镉污染,其水体均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通过引入这些生活上的案例,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在课堂上作分析,这对于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 、加强实验教学内容
通常情况下,实验课的教学都是老师在上面演示以后,学生进行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但是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存在很多问题,如学生的人数较多,教学不能顾及全面,导致学生的实验操作不规范、速
度慢、数据误差大、基本操训练不够充分等。
课程改革就是要加强实验的环节,突出工程应用的特点,通过增加实训的项目和平时的基本功练习,培养学生规范的水质分析操作技能。
此外还应增加平时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
在基本功训练扎实后,通过学生实训项目与污染水体的检验工作紧密结合,取用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里建校区镜湖湖水做分析对象,结合相应的分析实验,测定并分析镜湖湖水的水质指标,完成课程项目化改造,同时实现了课程教学与化学检验工的无缝衔接。
项目化改革后的水质分析课程内容入下表所示:
根据静湖湖水监测指标数据,结合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静湖湖水水质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已达到对水质分析课程项目化改革的目的。
4 4、结语
通过水质分析课程改革和实践探索,要真正地做到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重视理论教学,灵活运用案例教学,同时配合更多比例的操作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虎. 水质监测技术[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
[2] 王萍. 水分析技术[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3] 南京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编写组. 无机及分析化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4] 王挺.“水质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与思考[j].理工,2011:101-102
[5] 乔仙蓉. 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j].教改创新,2012:51-52 基金项目:水质分析技术课程项目化改革教学效果的研究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