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培训教育管理制度一、目的为加强和规范公司安全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防范伤亡事故,减轻职业危害,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xxx公司。
包括: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其他所有从业人员。
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安监总局3号)《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全员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的意见》(鲁安发〔2017〕24号)山东省应急管理厅印发《〈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企业安全生产培训及考核工作的意见〉实施方案》的通知(鲁应急发〔2019〕64号)四、安全教育培训组织机构组长: xxx成员: xxx、xxx、xxx1.组长职责:对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全面负责;组织及监督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开展情况;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培训场所、设施等方面的支持。
2.成员职责:组织开展分管范围内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对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培训效果进行有效的考核;积极开展业务能力学习以便更好的对人员进行培训。
3.相关部门职责:安全处:负责安全方面的培训;负责对外培人员的组织、联络、报名,并监督其有效进行。
技术部:负责操作规程、工艺等方面偏重于技术方面的培训。
环保处:负责环保方面的培训。
行政部:负责劳动纪律、厂规厂纪、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培训。
业务部门:负责所联系外来人员的培训。
各生产车间:负责对所属员工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负责班组安全活动的培训;负责所属员工的车间级、班组级培训。
4.新进员工培训:安全处、行政部、技术部主办,相关部门协助。
5.各部门年初向安全处上报《安全培训、教育需求表》,安全处根据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以满足安全培训、教育需求。
五、各级人员的培训目标1.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外培发证)。
2.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外培发证)。
3.新员工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合格后持培训合格证上岗(企业发证)。
4.其他从业人员经企业内部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后,经考核合格持证上岗(企业发证)。
5.外来人员培训率达到100%。
六、培训频次1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三年一次换证培训,每年一次继续教育培训。
2特种作业人员:六年一次换证培训,每三年一次复审培训;每年进行1次厂内培训。
3新员工:“三级教育培训”,随时进行。
4从业人员:每年至少1次安全教育培训、操作规程和工艺培训、劳动纪律培训、实际操作培训。
5变更培训:随时进行。
七、制度内容(一)、年度教育培训计划制定:各部门年初向安全处上报《安全培训、教育需求表》,安全处根据需求制定培训计划。
(二)、实施:培训的方式不局限于课堂讲授法,还包括:现场演练实操培训法、案例研讨法、声像教材视听法、企业内部电脑网络培训法、工作轮换法、教材自学法等。
1共通性培训:内训:由安全处依据《年度培训计划》进行内训安排,并由职能部门协助完成。
若遇临时变故,无法在计划排定时间内安排的,应另择时间尽快安排。
2专业性取证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外培):(1)专业性教育培训指:凡从事检测、测量、安全、消防、场(厂)内机动车辆驾驶、电工﹑焊工、化学工艺操作工、起重作业、压力容器作业等需专业技能新进或新转岗员工,应由用人部门主管提出申请安排其进行专业培训,该培训必须在国家指定机构受训的专业技能(派以外训)。
(2)一般工作技能的内训:由各部门依实际需要或公司要求,自行安排训练。
3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经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
公司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
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
(1)公司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应当包括下列内容: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生产专业知识;重大危险源管理、重大事故防范、应急管理和救援组织以及事故调查处理的有关规定;职业危害及其预防措施;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2)公司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培训应当包括下列内容: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职业卫生等知识;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及职业危害的调查处理方法;应急管理、应急预案编制以及应急处置的内容和要求;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4新进员工培训执行三级培训制度,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
(1)厂级培训由安全处、企管处主办,相关职能部门协助。
厂级培训内容必须包含:企管处:公司简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行政后勤管理制度等;安全处:党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制度及安全生产重要意义,一般安全知识,本厂生产特点,厂规厂纪以及入厂后的安全注意事项,工业卫生和职业病预防等知识;本单位安全生产情况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有关事故案例;事故应急救援、事故应急预案演练及防范措施等内容。
技术研发中心:公司品质理念、品质政策、品质目标、操作规程等。
(2)车间(工段、区、队)级岗前安全培训由车间主任负责,内容应当包括:车间生产特点、工艺及流程、主要设备的性能、安全技术规程、事故教训、防尘防毒设施的使用及安全注意事项;工作环境及危险因素;所从事工种可能遭受的职业伤害和伤亡事故;所从事工种的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安全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本车间(工段、区、队)安全生产状况及规章制度;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措施及应注意的安全事项;有关事故案例;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3)班组级岗前安全培训由班组长负责,内容应当包括:岗位生产任务、特点、主要设备结构原理、操作注意事项、岗位责任制、岗位安全技术规程、事故安全及预防措施、安全装置和工(器)具、个人防护用品、防护器具和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的安全与职业卫生事项;有关事故案例;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三级培训以上内容须培训考试合格后方能持证上岗作业。
5日常在岗培训(1)从业人员在本公司内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6个月以上重新上岗时,应当重新接受车间(工段、区、队)和班组级的安全培训。
(2)公司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者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时,应当对有关从业人员重新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
(3)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过失行为,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对当事人和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教育。
(4)向标杆企业学习管理方法、管理理念的培训。
(5)各生产班组定期开展班组安全活动(每月2次)。
6外来人员培训(1)外来施工人员必须经安全环保部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培训内容包括:公司生产特点、相关制度、相关规定、安全注意事项、事故应急救援等内容。
(2)外来参观、学习、业务联系人员,需由接待部门进行相关安全制度、规定及安全告知注意事项。
(3)外来运输人员的培训①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安全处:负责监督该制度的运行,必要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供销处:负责对首次进入公司外来运输人员进行培训;必要时负责联系外来运输人员到安全处培训。
相关车间:负责对经常进入公司外来运输人员进行培训;必要时负责联系外来运输人员到安全处培训;对外来运输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对外来运输车辆进行资质查验,并填写相关记录。
②外来运输人员培训内容A公司相关规章制度及公司危险区域注意事项。
B.进入公司车辆要求:(a)车辆检验合格;(b)罐体检验合格;(c)驾驶证、押运证均在有效期内;(d)灭火器能够正常使用;(e)车辆配置阻火器;(f)进入厂区时速控制在5KM/小时。
C.车辆行进路线。
D.装卸车要求:(1)车辆停稳熄火;(2)车辆、卸车管道必须实施良好接地;(3)现场配置灭火器材;(4)查验储罐液位,防止溢罐;(5)现场人员监护;(6)检查连接管道阀门;(7)配备抢险器材等。
E.学习卸车操作规程操作和安全技术说明书等内容。
F.其他事项:(a)卸车期间人员不得离开现场;(b)佩戴个人劳动防护用品;(c)现场配备过滤式防毒面具。
(三)、教育培训通知:(1)安全处依《年度培训计划表》排程实施培训教育,在一周前通知培训部门及相关人员以确定培训课程、时间、地点及内容。
(2)各部门临时申请培训教育课程,安全处应在接到签准《教育训练申请表》一星期内询相关课程及培训机构。
待确定训练时间后,于培训时间前三天通知培训部门主管及培训人员。
(四)、培训签到及考核:(1)所有内部培训,皆需填写《员工内部培训签到/考核表》签到,新进人员培训教育签到与考核记录在《新进人员培训登记表》。
培训结束后,由讲师或者主持培训者,对受培训人员进行考核,考核方式可分为:口试、笔试、实际操作。
①采用口试考核者,口试考核完毕,考核成绩80(含)以上为合格,于考核表上标注是否合格。
②采用笔试进行考核者,需将试卷或测试题目标注成绩后交安全处。
③以实际操作进行考核者,写明操作项目及内容。
④以各种方式实施的考核,对考核不合格者应于《员工内部培训签到/考核表》备注栏位进行说明,并通知考核不合格者须于再培训或择期进行补训。
(2)外训考核:外训结束后,将所取得证件交给安全处保管。
(五)、证书、证件管理:(1)参加内训或外训并取得证书者,于培训结束后将证书或证件正本送交安全处存档。
(2)员工离职,培训费用支付:培训费用包括:报名费、住宿费、伙食费、车旅费等在培训过程中花费的费用。
①单项培训费用在0~3000元(不含)以内,须自领证之日起在公司工作满半年以上,未满一个月者,由受训者支付全额培训费用;满一个月未满半年者支付20%;满半年者不须支付。
②单项培训费用在3000(含)~5000元(不含)以内,须工作满一年以上,未满半年者支付50%,满半年未满一年者支付20%,满一年者不须支付;在5000(含)~10000元(不含)以内,须工作满二年以上,未满一年者支付50%;满一年未满二年者支付20%,满二年者不须支付。
③一年内个人培训总费用超过10000元(不含)者,须于下年度起工作满二年以上,未满一年者支付50%,满一年未满二年者支付20%,满二年者不须支付。
④符合上述规定离职并依规定缴清费用者,该培训所得证件、证书可发给员工个人。
员工支付的训练费用优先从离职薪资中扣除,不够者由员工另外支付。
否则不得办理离职手续。
⑤被公司解雇(开除),若不符合上述之规定但要求索回证件、证书者,一律支付20%的训练费用。
不要求索回者,则不须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