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以下儿童体重、身高、头围、胸围正常值身体检查/健康评估加强营养及适当补钙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健康加强营养, 维生素AD滴剂,葡萄糖酸钙正常无异常母乳喂养,适当添加辅食[教学要求](1)掌握小儿身体评估特点;老年身体评估特点。
(2)熟悉小儿年龄分期;小儿体格生长评估;老年人生活质量评估。
(3)了解老年人衰老表现;老年人生活质量评估量表的应用。
[教学重点]小儿身体评估特点;老年身体评估特点。
[教学难点]小儿体格生长评估;老年人生活质量评估。
[学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小儿健康评估儿童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
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我国有近3亿0~14岁小儿,约占总人口的23%。
增强儿童体质,保障儿童身心健康,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前提。
因此正确评估儿童的健康状况是一项不可欠缺的重要工作。
一、小儿年龄分期及意义小儿处于不断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生长发育是小儿的基本特点。
从受精卵到发育结束,可人为地划分为7个不同阶段或年龄期,从而有利于掌握健康评估的重点。
(1)胎儿期:从精子与卵子结合、新生命的开始,直到小儿出生为胎儿期。
遗传因素及孕期健康水平均能影响胎儿的发育。
(2)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到刚满28天为止的4周为新生儿期。
小儿开始独立生活,内外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由于其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还不成熟,因此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
(3)婴儿期:从出生到满1周岁以前为婴儿期。
这是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容易发生消化紊乱和营养不良,后半年易患感染性疾病。
(4)幼儿期:1周岁以后到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
此时小儿生长发育稍减慢但活动范围增大,易发生意外创伤和中毒,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多。
(5)学龄前期:3周岁以后到6~7岁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
此阶段生长速度较慢,防病能力有所增强,仍可发生传染病和各种意外,并易患免疫性疾病。
(6)学龄期:从6~7岁入学起到12~14岁进入青春期为止为学龄期。
此期体格生长稳步增长,除生殖系统外的其他器官发育到本期末已接近成人。
发病率在这个时期有所降低,但易出现近视眼和龋齿。
(7)青春期:从第二性征出现(一般女孩11~12岁、男孩13~14岁),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为青春期。
此时受性激素作用影响,生长发育速度明显加快、但性别差异显著:男性声音变粗、长出胡须、肩宽、肌肉发达、发生遗精:女性则骨盆变宽、脂肪丰满、出现月经。
该期可出现良性甲状腺肿、贫血,女孩可出现月经不规则、痛经等。
易引起心理、行为、精神等方面的不稳定。
二、小儿生长发育评估(一)体格生长1.体重体重易于准确测量,是反映儿童生长与营养状况的灵敏指标;儿科临床也作为计算药量、静脉输液量等的依据。
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其胎次、胎龄、性别和宫内营养状况有关。
我国1995年九市城区调查结果显示平均男婴出生体重3.3±0.4㎏,女婴为3.2±0.4㎏,与WHO的参考值一致。
出生后可出现暂时性生理性体重下降(3%~9%),与摄入不足、胎粪排出和水分丢失等有关。
约在生后3~4天达最低点,于7~10天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
生后如及时喂哺可减轻或避免生理体重下降的发生。
小儿体重不是等速增长的,年龄愈小、增长速率愈快。
出生至6足月为第一个增长高峰:出生后前3个月每月增加700~800 g,其中第一个月可﹥1000 g;4~6个月时每月增加500~600g ;7~12个月时每月增加300~400g 。
故3足月的婴儿体重约为出生时的2倍(6㎏),1周岁时婴儿体重约为出生时的3倍(9㎏)。
生后第二年体重增加2.5~3.5㎏,2岁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4倍(12㎏);2岁至青春前期体重增长减慢,年增长值约2㎏。
进入青春期后,由于性激素和生长激素的协同作用,体格生长又复加快,为第二个增长高峰期,体重猛增达4~5㎏/年,可持续2~3年。
小儿体重超过同龄正常儿均值加2个标准差(或第97百分位)者为体重过重,见于肥胖症(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正常儿均值20%以上),也可见于发育过快儿童或水肿患儿。
反之,低于同龄正常儿童平均数减2个标准差(或第3百分位)者为低体重,可见于:重症营养不良、家族性矮小等。
临床上可按以下公式粗略估计体重:﹤6月龄婴儿体重=0.7×月龄(㎏)+出生时体重(㎏);7~12月龄婴儿体重=0.25×月龄(㎏)+6(㎏);2岁至青春前期体重=2×年龄+7(或8)(㎏)。
2.身高(长)身高指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3岁以内儿童应仰卧位测量(称身长),因立位测量不易准确,立位与仰卧位测量值约相差1~2cm。
身高(长)增长与种族、遗传、内分泌、营养、运动和疾病等因素有关,但短期的疾病与营养波动不会明显影响身高。
身高(长)的增长规律与体重类似,年龄愈小增长愈快,也有婴儿期和青春期2个生长高峰。
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 cm,生后第一年增长约为25 cm,其中前3个月约增长11~12 cm。
第二年身长增长约10 cm左右,即2岁时身长约85 cm。
2岁以后身高(长)增长约年均5~7 cm。
2~12岁身高(长)的估算公式为:7×年龄+70 cm。
进入青春早期时身高出现第二个增长高峰,其增长速率达儿童期的2倍,持续2~3年。
女孩进入青春期较男孩约早2年,故女孩在10~13岁时常较同龄男孩为高;但因男孩的青春发育期虽开始晚,而持续时间较长,故男孩最终成人身高通常较女孩为高。
3.身体各部的生长(1)头颅:可根据头围大小,骨缝和前后囟闭合迟早等来衡量颅骨的发育。
头围测量法为平眉弓及枕骨粗隆处的周长。
出生时头围约33~34 cm;在第一年的前3个月和后9个月头围都约增长6 cm,故1岁时头围为46 cm;生后第2年头围增长减慢,2岁时头围48 cm;5岁时为50 cm;15岁时头围接近成人;约为54~58 cm。
头围测量值在2岁以内最有价值,连续追踪测量比单次测量更重要。
较小的头围,小于平均值-2个标准差(﹤X-2SD)常提示脑发育不良;头围增长过速则常提示脑积水。
颅骨缝出生时尚分离,约3~4个月时闭合。
在额骨与顶骨之间为前囟门,约在1~1.5岁时闭合;在枕骨鳞部与顶骨之间为后囟门,最迟约于生后2~4月闭合。
早闭或过小见于小头畸形;迟闭、过大见于佝偻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前囟饱满常提示颅内压增高,见于脑积水、脑炎、脑膜炎、脑肿瘤等;而凹陷则见于极度消瘦或脱水者。
(2)胸围:胸围的大小与肺和胸廓的发育有关。
出生时胸围平均为32cm左右,比头围小1~2cm;1岁左右胸围等于头围;1岁以后胸围应逐渐超过头围,头围与胸围的增长曲线形成交叉。
头围、胸围增长线的交叉时间与儿童的营养和胸廓的发育有关,发育较差者头、胸围交叉时间延后。
(3)上臂围:上臂围值反映上臂肌肉、骨骼、皮下脂肪和皮肤的发育水平,也反映了小儿的营养状况。
1岁以内上臂围增长迅速,1~5岁期间增长缓慢。
不能测体重和身高时,可测量上臂围以普查﹤5岁小儿的营养状况:﹥13.5 cm为营养良好;12.5~13.5cm为营养中等;﹤12.5cm为营养不良。
(4)上、下部量:测量上部量(从头顶至耻骨联合上缘)和下部量(从耻骨联合上缘至足底)可以帮助判断头、脊柱和下肢等各部分比例是否适当。
初生婴儿上部量﹥下部量(中点在脐上);随着下肢长骨的增长,中点下移,2岁时在脐下;6岁时在脐与耻骨联合上缘之间;12岁时即位于耻骨联合上缘,即上、下部量相等。
(5)坐高:是由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高度,﹤3岁儿童取仰卧位测量,称为顶臀长。
坐高的增长反映头颅与脊柱的发育。
由于下肢增长速度随年龄增长而加快,坐高占身高的百分数即随年龄而下降,由出生时的0.67降到14岁时的0.53。
(6)指距:是两上肢水平伸展时两中指尖的距离,反映上肢长骨的生长。
正常人指距值略小于身高值,如指距值大于身高值1~2cm,则可能有长骨生长异常。
(7)牙齿:人一生有两副牙齿,即乳牙(共20个)和恒牙(共32个)。
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最晚2岁半出齐,2岁以内乳牙的数目约为月龄减4~6。
6岁左右开始萌出第1颗恒牙即第1磨牙,以后乳牙逐个脱落代之以恒牙,18岁以后出现第3磨牙(又称智龄,也有终生不出者),恒牙一般在20~30岁时出齐。
具体顺序见表4-1-1表4-1-1 牙萌出时间程序乳牙数目(个)萌出年龄牙总数恒牙数目(个)萌出年龄牙总数下中切牙 2 4~10 2 第一磨牙 4 6~7 4上切牙 46~14 8 切牙8 6~9 12下侧切牙 2 前磨牙8 9~13 20 第一乳磨牙 4 10~17 12 尖牙 4 9~14 24 尖牙 4 18~24 16 第二磨牙 4 12~15 24质差等。
(8)骨龄:骨的成熟与生长有直接关系,骨化中心的出现和骨骺与骨干的融合标志着骨的生长结束,故骨龄是生长的较好指标。
通过X线检查长骨骨骺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数目、形态变化及融合时间,可判断骨骼发育情况。
测定骨龄,一般摄左手X线片,了解其腕骨、掌骨、指骨的发育。
腕部于出生时无骨化中心,生后出现顺序为:头状骨、钩骨(3个月左右);下桡骨骺(约1岁);三角骨(2~2.5岁);月骨(3岁左右);大、小多角骨(3.5~5岁);舟骨(5~6岁);下尺骨骺(6~7岁);豆状骨(9~10岁)。
10岁时出全,共10个,1~9岁腕部骨化中心的数目约为其岁数加1。
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症、肾小管性酸中毒等时骨龄明显落后;中枢性性早熟、先天生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则常超前。
(二)神经精神发育在小儿成长过程中,神经心理的正常发育与体格生长有同等重要意义。
神经心理功能的发育是在神经系统生长成熟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感知、运动、语言、情感、判断和意志性格等方面。
除先天遗传因素外,与小儿所处的环境和受到的素质教养水平也有密切关系。
具体发育过程见表4-1-2。
表4-1-2小儿神经精神发育过程年龄粗、细动作语言适应周围人物的能力与行为新生儿无规律、不协调动作;紧握拳能哭叫铃声使全身活动减少2月直立及俯卧位时能抬头发出和谐的喉音能微笑,有面部表情;眼随物转动3月仰卧位变为侧卧位;用手摸东西咿呀发音头可随看到的物品或听到的声音转动1800;注意自己的手4月扶着髋部时能坐;可在俯卧位时用两手支持抬起胸部;手能握持玩具笑出声抓面前物体;自己玩弄手,见食物表示喜悦,较有意识的哭和笑5月扶腋下能站得直;两手各握一玩具能喃喃地发出单词音节伸手取物;能辨别人声;望镜中人笑6月能独立一会;用手摇玩具能认识熟人和陌生人;自拉衣服;自握足玩7月会翻身;自己独坐很久;将玩具从一手换入另一手发“爸爸”“妈妈”等复音,但无意识能听懂自己的名字;自握饼干吃8月会爬;会自己坐起来、躺下去;会扶着栏杆站起来;会拍手重复大人所发简单音节注意观察大人的行动;开始认识物体;两手会传递玩具9月试独站;会从抽屉中取出玩具懂几个较复杂的词句,如“再见”等看见熟人会手伸出来要人抱;或与人合作游戏10~11月能独站片刻;扶椅或推车能走几步;拇、食指对指拿东西开始用单词,一个单词表示很多意义能摹仿成人的动作;招手、“再见”;抱奶瓶自食12月独走;弯腰拾东西;会将圆圈套在木棍上能叫出物品的名字,如灯、碗;指出自己的手、眼对人和事物有喜憎之分;穿衣能合作,用杯喝水15月走得好;能蹲着玩;能叠一块方木能说出几个词和自己的名字能表示同意、不同意18月能爬台阶;有目标地扔皮球能认识和指出身体各部分会表示大小便;懂命令;会自己进食2岁能双脚跳;手的动作更准确;会用勺子吃饭会说2~3个字构成的句子能完成简单的动作,如拾起地上的物品;能表达喜、怒、怕、懂会洗手、洗脸;脱、穿简单衣服数自称“我”表现自尊心、同情心、害羞4岁能爬梯子;会穿鞋能唱歌能画人像;初步思考问题;记忆力强、好发问5岁能单腿跳;会系鞋带开始识字能分辨颜色;数10个数;知物品用途及性能6~7岁参加简单劳动,如扫地、擦桌子、能讲故事;开始写字能数几十个数;可简单加减;1.评估注意事项为了获得准确无误的身体评估资料,评估者必须尽可能取得患儿的合作,在进行身体评估时尚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在询问病史时应采用微笑、表扬语言鼓励、或手抚摸等方法与患儿建立良好的关系,也可用听诊器或其他玩具逗他玩耍以消除患儿的恐惧感,取得信任与合作:并可借此观察小儿的精神状态,智力及对外界的反应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