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策略使用现状调查分析
摘要本文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阅读策略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结果表明:学生在阅读中有使用策略的意识;学生更侧重于使用元认知策略;学生阅读策略的使用与其性别、专业、年龄及学习英语时间的长短不相关;学生阅读策略的使用与其高考英语成绩有相关性。
关键词阅读阅读策略英语阅读水平
abstract: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non-english major students’reading strategies use. through analyz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some variables and the students’reading strategies, the study gets the following results: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reading strategies use is not very bad; there i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etcognitive reading strategies use and the cognitive reading strategies use; there i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students’reading strategies use with their gender, specialties, how long they have learnt english and their ages; students’previous english scores are correlated with their reading strategies use.
key words: reading, reading strategy, english reading proficiency
一、引言
阅读一直是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是教师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的有效方法。
近年来,如何帮助学习者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已经成为很多国内外学者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之一。
在我国,尽管老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阅读仍然是令学生感到头痛的一大难题。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在目前以传统教学方式(即注重词汇和语法)为主的教学现状下,学生只掌握了基础知识。
因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以探索阅读策略培训的可行性:(1)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英语阅读中阅读策略使用的整体情况如何?(2)性别,专业,年龄,学习英语时间的长短及高考英语成绩对学生阅读策略的使用是否有影响?
二、阅读策略
阅读策略是学习策略的一个分支。
在研究初期有些研究者,如barnhart, bloomfield (1961),认为阅读是一个被动解码的过程。
这种概念没有考虑到阅读者在阅读中进行的主动思考的过程,是不全面的。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研究者开始从心理语言学角度对阅读进行研究。
其基本观点认为,阅读是读者,文章和作者三方面交互作用的过程。
goodman (1967)将阅读看成是一种心理语言学的猜测游戏和选择过程(“a psycholinguistic guessing game, a selective process”)。
根据goodman的观点,在阅读中,读者对上下文线索进行选择,预测所读文章,在阅读过程中又对其所作的预测进行评估和判断,最后检查其预测的准确性。
anderson (2004:1)认为阅读是读者在以前所习得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意义的积极
过程。
可见阅读不是一个消极被动的过程,而是读者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复杂的活动。
因此我们可以将阅读策略看成是读者为了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并完成阅读任务而使用各种技巧的一
种过程。
根据o’malley和chamot (1990)对学习策略的分类,阅读策略被相应的分为元认知阅读策略和认知阅读策略。
三、研究方法和过程
研究对象:本文对256名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的阅读状况进行了调查。
这些学生分属于不同专业。
其中68名女生,188名男生。
研究工具:阅读策略调查问卷。
利用阅读策略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的英语阅读情况进行调查,并通过所收集的数据分析不同阅读策略的使用与其英语成绩是否相关。
调查问卷包括三部分:研究对象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专业,高考英语成绩和学习英语时间的长度),研究对象对英语学习的想法和阅读策略相关问题。
问卷采用五分量表分级,并以oxford (1990)统计频率量表为依据对问卷中个阅读策略使用的情况进行分类(表1)。
数据收集与分析:将回收的英语阅读调查问卷所得到的有效数据全部输入电脑,用社会科学统计程序(spss11.5)进行分析。
首先对整体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以分析学生使用阅读策略的整体情况。
利用单样本t检验,对两种策略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以观察其在使用中有无差异,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阅读策略的使用与性别等有无相关性进行分析。
统计结果与分析:(1)通过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发现,学生
阅读策略使用的均值为2.9499,使用频率最高的策略为元认知策略(均值为3.5638),元认知和认知阅读策略的均值都在中频范围内(分别为3.0241和2.8921)。
(2)通过对两种策略进行单样本t检验(表2),发现两种策略的显著值(sig)均为.000小于.05,表明学生在使用两种策略时具有显著差异,学生使用元认知策略的频率稍高一些。
(3)通过对研究对象的性别与其策略使用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表3)发现,尽管女生在阅读中使用策略的频率比男生较高一些,但由于显著值(p)大于.05,表明在使用策略进行阅读时,男女生无显著差异。
(4)通过对研究对象的专业和其阅读策略使用情况的描述性分析,发现不同专业学生使用两种策略的频率在中频值范围内。
为了进一步分析专业对阅读策略使用有无影响,本文对数据进行了皮尔森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的分析(表4),结果表明两种策略的显著值(sig)均大于.05。
因此专业的不同对学生阅读策略的使用没有影响。
(5)研究对象的年龄最小16岁,最大24岁,为了考查其年龄对策略使用有无影响,本文对所获取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发现显著值(sig)均大于.05。
因此,学生的年龄对其阅读策略的使用没有显著影响。
(6)研究对象高考成绩的均值主要集中在109至120分值范围内,但跨度较大,最低分59,最高分141。
通过对其高考成绩和两
种阅读策略使用情况的相关性统计分析。
发现显著值(sig)均小于.05,即二者有相关性。
四、结论
通过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到学生在阅读中具有使用策略的意识。
这就提醒广大的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思维,挖掘潜力。
同时学生的高考成绩与阅读策略相关,为下一步进行策略培训奠定了基础。
在近一步的研究中,作者将深入研究策略培训对学生阅读水平的影响程度。
参考文献:
[1]anderson, n. j. 2004. exploring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issues and strategie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bloomtield, leonard & clarence l. barnhart. let’s read: a linguistic approach. detroit: wayne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61.
[3]goodman, k. s. (1967). reading: a psycholinguistic guessing game. journal of the reading specialist,(4),126-135.
[4]o’ma11ey, j. and chamot, a. (1990)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5]oxford, r. l. 1990.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 rowly, mass: newbury house.
作者简介:
李致远(1979),女,硕士,长安大学外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 chang’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