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材料(黑色金属)纯铁(熟铁)铸铁(生铁)工业用钢一.分类:二.命名:三.性能和应用:四.成型方法:五.钢铁生产过程钢铁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力学性能:加工性能:钢铁材料性能的定性总结型材成型与冷热加工钢铁材料(黑色金属)纯铁(熟铁)含碳量小于0.04%,软、塑性好(可锻),容易变形,强度和硬度较低,用途不广。
铸铁(生铁)主要由Fe、C、Si、Mn、P、S组成的合金,平均含碳量2.11%—4%,硬而脆、几乎没有塑性,力学性能较差,只能用铸造的方法成型。
分类:(根据碳的存在形式不同分)1.白口铸铁(白口生铁):C是以游离碳化铁形式存在,断口呈亮白色。
●特点:硬度高,脆性大,难加工;●主要用途:炼钢、做可锻铸铁。
2.灰口铸铁(灰口生铁):C主要以石墨的形式存在,断口呈灰色。
●分类:(按石墨的存在形状分)1)灰铸铁:石墨大部分为片层状命名:“HT”+“φ30mm试棒的最小抗拉强度(MPa)”,eg.HT300;优点:铸造性能好、切削性能好、减震性能好、减磨性能好、价格低廉;缺点:塑性差、韧性差、抗拉强度低、焊接性能差。
2)球磨铸铁:石墨大部分为球状命名:“QT”+“最低抗拉强度—最低伸长率”,eg.QT600-3;特点:强度高(和钢差不多)、工艺要求高。
3)蠕墨铸铁:石墨大部分为蠕虫状命名:“RuT”+“最低抗拉强度”,eg.RuT300;特点:兼具灰铸铁和球墨铸铁的性能。
4)可锻铸铁(玛钢或马铁):对白口铸铁加热到900°C—980°C后长时间保温并分阶段石墨化,使其内部石墨变成团絮状得来,其实并不能锻造,现已少用。
工业用钢将生铁进一步冶炼降低含碳量(一般在0.04%—2.11%)、减少杂质元素或加入一些合金元素得到。
在保证有害杂质不超标和采用合适的热处理工艺的情况下,影响钢性能的主要因素是含碳量与合金元素含量。
一、分类:1.按用途分:结构钢、工具钢、专门用途钢、特殊性能钢;2.按含碳量的多少分:低碳钢(0.04%—0.25%)、中碳钢(0.25%—0.6%)、高碳钢(0.6%—2.11%);3.按有害杂(S,P)质含量的多少分:普通质量钢、优质钢、高级优质钢;4.按合金元素含量的多少分:非合金钢、低合金钢、合金钢;5.按成型方法分:锻钢、铸钢、热轧钢、冷拉钢。
二、命名:按第4种分类方法进行命名有产品牌号和统一数字代号两种命名方式。
1.非合金钢(碳素钢)●碳素结构钢:产品牌号:“Q(屈)”+“屈服点值”+“质量等级(A、B、C、D,其中D最高)”+“〃脱氧程度F(沸腾钢)、b(半镇静钢)、Z(镇静钢)、TZ(特殊镇静钢)”,eg.Q235A〃F。
●优质碳素结构钢:产品牌号:两位数字表示钢的平均含碳量,以万分之几来计。
分普通含锰量的优质碳素结构钢(eg.45)和较高含锰量的优质碳素结构钢,eg.45Mn。
统一数字代号:U+xxxxx●碳素工具钢:产品牌号:“T(碳)”+“平均碳的质量分数,以千分之几计”+“质量等级(A)”,eg.T12A。
●铸造碳钢:产品牌号:“ZG(铸钢)”+“屈服点+抗拉强度”,eg.ZG200-400。
统一数字代号:C+xxxxx2.低合金钢产品牌号:“Q(屈)”+“屈服点值”+“质量等级(A、B、C、D、E,其中E最高)”,eg.Q345C。
3.合金钢●合金结构钢:产品牌号:“两位碳的质量分数,以万分之几计”+“合金元素及其平均质量分数,以百分之几计”,eg.60Si2Mn。
统一数字代号:A+xxxxx●合金工具钢:产品牌号:不标明含碳质量分数或“一位碳的质量分数(圆整),以千分之几计”+“合金元素及其平均质量分数,以百分之几计”,高速钢一般以“W”打头。
eg.Cr12MoV、9Mn2V、W6Mo5Cr4V2。
统一数字代号:T+xxxxx●特殊性能钢:产品牌号:“一位碳的质量分数(圆整),以千分之几计”+“合金元素及其平均质量分数,以百分之几计”,eg.0Cr18Ni9。
三、性能和应用:按第1种分类方法进行讲述1.结构钢:●碳素结构钢:特点:低碳或中碳,力学性能一般,加工工艺性好,价格便宜,使用时不用进行热处理。
用途:工程结构件和不重要的机械零件。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特点:较高的强度、较好的韧性、焊接性和耐蚀性,较高的性价比,钢厂热轧后都进行了热处理,故使用时不再进行热处理。
用途:桥梁、船舶、车辆、容器、建筑结构。
●优质碳素结构钢特点:有害杂质少,化学成分准确,力学性能可靠,一般都要进行热处理,以便充分发挥其良好的力学性能。
●合金结构钢1)合金渗碳钢:低碳,要经渗碳、淬火、低温回火才能使用,表硬心韧,切削性能好,适用做受强烈冲击和摩擦的零件。
2)合金调质钢:中碳,要经过调质处理才能使用,还可以进行各种表面热处理,综合力学性能很好。
●铸钢:铸造性能比铸铁差,但力学性能和焊接性能要比铸铁好,在铸造铁水中加入一些合金元素,可得到不锈铸件、耐热铸钢件等。
2.工具钢:制造工具、模具、量具和刃具等。
●碳素工具钢:高碳优质钢,红硬性不好,做低速、手动工具,模具等;●合金工具钢:做量具刃具,比如丝锥、铰刀,和模具等;●高速工具钢:又称风钢、锋钢、白钢、高速钢,红硬性好,用来制造各种中速切削刀具。
3.专门用途钢:滚动轴承钢、弹簧钢、锅炉钢、桥梁钢等。
4.特殊性能钢:不锈钢、磁钢、无磁钢、耐热钢、易切钢等。
四、成型方法:按第5种分类方法进行讲述可由铸造、锻造、热轧和冷拔成型。
热轧和冷拔钢材有各种截面形状的型材、棒材、板材、管材和线材等。
综合性能最好的是锻钢,它的毛坯一般是热轧钢材,有很好的塑韧性,同时具备较高的强度;铸钢的成本较低,但是性能不及锻钢,使用时需注意气孔和裂纹等缺陷,适用于外形较复杂的零件;热轧钢的组织致密,但使用时应注意其纤维方向(即轧制方向);冷拉钢一般用于钢丝等细长件的制造,沿轴向的力学性能较好。
五、钢铁生产过程钢铁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力学性能:1. 强度: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常用强度的判据为有明显屈服材料(即塑性韧性好的材料)的弹性极限σe、抗拉强度σb和屈服点σs 以及无明显屈服材料(即塑性韧性不好的材料)的σr0.2;2. 塑性:是指金属材料断裂前发生不可逆永久变形的能力,塑性好的材料便于进行压力加工,塑性好坏的主要判据是断后伸长率δ和断面收缩率Ψ,这两个参数的数值越大,金属材料的塑性越好。
3. 硬度:是指金属材料抵抗局部变形,特别是局部塑性变形、压痕或划痕的能力,硬度指标有布氏硬度HBS或HBW、洛氏硬度HRA\HRB\HRC、维氏硬度HV、里氏硬度HL和肖氏硬度HS等。
由于各种硬度的测试条件不同,所以它们的数值不能直接换算,但它们之间仍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需要时可查手册。
4. 韧性:是指金属材料在断裂前吸收变形能量的能力,主要反映金属抵抗冲击力而不断裂的能力,判据是冲击吸收功A k 和冲击韧度(单位截面上的冲击吸收功)αk 。
5. 疲劳强度:是指金属材料抵抗循环应力和交变应力的能力,判据为交变应力值(疲劳强度)σr和应力循环次数(应力循环基数)N0。
加工性能:1. 焊接性能:焊接性能好的材料,对焊接条件和工艺要求不高,便于施焊,焊后缺陷小,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好,比如低碳钢(C<0.25%)。
2. 切削性能:切削性能好的材料在切削加工时,切屑容易折断且刀刃不易磨损,切后表面质量好,比如中碳钢(0.25%<C<0.6%)。
3. 压力加工性能:压力加工性能好的材料对(冷/热)锻造和冲压等压力加工的工艺要求不高,加工后不易出现裂纹、褶皱等缺陷,这类材料一般塑性较好,比如低碳钢(C<0.25%)、铝和铜等。
4. 铸造性能:铸造性能好的材料,其液态时的流动性好,冷凝时的收缩性小,凝固后的偏析小,比如灰铸铁等,铸造性能比较,灰铸铁>球墨铸铁>铸钢。
5. 热处理性能:是指是否易于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等过程来提高其性能的能力。
1)退火:炉冷,多用来去除铸件、锻件和焊接件的内应力,降低硬度以易于切削,细化晶粒、改善内部组织,增加零件的韧性。
2)正火:空冷,多用来处理低碳钢、中碳钢和表面渗碳零件,作用和退火基本一样,但作用比退火弱。
3)淬火:油冷、水冷和盐水冷等,用来提高钢的硬度、强度和疲劳强度等,但会使工件变脆,内部产生内应力,所以淬火后一般都要回火。
4)回火:淬火后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高温回火。
5)调质:淬火后高温回火,重要零件一般都要调质。
6)表面淬火:高频、中频和火焰等表面淬火7)化学热处理:渗碳(低碳和中碳钢提高表面硬度、强度和耐磨性、耐蚀性的热处理方法)、渗氮(比渗碳效果更好)、碳氮共渗(氰化处理)等。
8)时效:自然时效(1—5年)、人工长时间低温回火时效(5—20小时)和人工振动时效等。
热处理的目的:1.改善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2.改善金属材料的切削性能3.去除应力等热处理的实质是改变金属基体组织,即Fe、Fe3C、C的组成比例和它们之间的结合形式,它不能改变金属中游离碳的存在形态,钢中C的存在形式是Fe、C化合物,即渗碳体Fe3C,而铸铁中C的存在形式是游离的碳,即石墨,石墨存在的形态不同,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不同的灰铁,并且石墨的存在形态对灰铁的力学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中灰铸铁中的石墨是片层状的,它把金属基体割裂开来,所以热处理不能根本性地改变灰铸铁的力学性能,这也就是为什么灰铸铁只用时效处理,或者叫去应力退火,和表面淬火这样的热处理。
而球墨铸铁中的石墨是以圆球状存在的,最大程度地消弱了石墨对金属基体的破坏作用,所以热处理对球墨铸铁的作用比较明显,也就是说球墨铸铁的热处理性能比较好,用于钢的热处理一般均可以用于球墨铸铁来得到相应的处理效果。
钢铁材料性能的定性总结:C在钢中以Fe3C的形式存在,而在铸铁中(除白口铸铁)是以石墨的形式存在的(以什么形式存在决定于冷却温度和化学成分),所以说铸铁和钢的性能差异,不仅是碳含量的差异造成的,更重要的是C的存在形式造成的。
Fe3C硬而脆,石墨酥而软。
所以高碳钢硬度大、耐磨性好,但韧性和塑性不好;铸铁虽力学性能差,但有耐磨性好、减振性好、缺口敏感性差等特点。
对于铸铁来说,因为石墨有润滑作用,所以铸铁的流动性好,铸造性能好,切削性能好,但又因为石墨的酥而软,致使铸铁不能锻造,并且焊接性能很差。
对于钢来说,由于Fe3C的硬而脆,可以分析得到含碳量越高的钢,锻造性能(塑性不好)、焊接性能(易有缺陷)、切削性能越差(切屑崩裂),但含碳量太少,切削时材料粘刀或不易断屑,切削性能也不好。
在钢铁材料中应用最广的是碳钢。
这是因为碳钢冶炼简便,价格低廉,在一般情况下能满足使用要求。
但碳钢在某些性能上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比如:1.碳钢的强度较低,特别是制造结构紧凑的机件,不能承受高载荷;2.碳钢的淬透性差,虽然可以通过热处理提高碳钢的机械性能,但是对于截面较大的零件,中心淬不透,零件的整个截面就不能得到均匀一致的机械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