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礼四仪待人之礼

八礼四仪待人之礼


❖ 待人以礼,源远流长。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 “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荀子更是 提出:“礼者,人道之极也”(《荀子·礼论》)。 到西汉时,戴圣在《礼记·曲礼上》中告诫:人有礼 则安,无礼则危”。正因为如此,我国被称为“礼 仪之邦”。待人以礼,礼在“礼貌”:对人恭敬, 高看一眼;礼在“礼让”:得饶人处且饶人,有理 也不亮高声;礼在“礼节”:相敬如宾,彬彬有礼, 乃至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等等。而礼,不是 流动的空气,而是不息的长河,有势有态有容。
待人之礼。
•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总是少不了与别人 相处,与别人相处也就少不了待人之道。 我们伟大祖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我 们中华民族历来十分注重文明礼貌。在几 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多少名人志士以礼 待人的故事至今还被人们广泛传诵孔融让 梨、三顾茅庐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 知。
• 待人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人的一生 会碰到许许多多来自别人的“对不起”。在公共 汽车上,有人不小心踩了你的脚;在班集体中,有 同学无意的弄坏你的书本;在雨中行走,别人不小 心溅了你一身泥水;在食堂吃饭时,有同学不小心 将菜汤碰翻到了你的衣服上;课间同学们言谈中无 意间一句话伤害了你的感情……这些都需要你用 友善的态度对待来自别人的“对不起”,宽容、
待人做到有礼,其实很简单
“老师您好!”一位小女孩彬彬有礼地向老师问 好,老师回过头来,微微一笑。一句“老师您好” 虽然十分简单,但足以令人感到愉快。 谦诚礼让是社会公德之一,也是现代文明行为中最 起码的要求。周恩来同志就是一个待人有礼的楷模, 他虽为国家总理,但总是处处以礼待人,服务员给 他端茶,他常常站起来用双手接过,并微笑点头表 示谢意;外出视察工作时,每到一个地方,他总是 热情地跟当地人一一握手,亲切地问候他们。
❖ 待人以礼,往往不在待地位比自己高、家境比自己 富、能力比自己强的人,而是相反。尤其是,当遇 见那些素昧平生的人,是俯视,或是俯首;是施恩, 或是施礼;是争强,或是争让,很能见出一个人的 修养与境界。事实就是这样:待上、待富、待强, 不难有礼,而难有体;待下、待穷、待弱,不难有 恩,而难有礼。这就要,时时修身,不以同异为喜 怒;事事省身,不以喜怒为用舍,力求使志动有仁, 智用有义。
❖待人真诚且友善。
❖ 我们都知道八礼四仪在生活中很重要,也很 常见。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意思 是说不学习礼仪,也就无法立足于社会。
❖ 有一句名言说的好:“没有别人,自己就是 一座孤岛。”只有不失人,不失颜于人,待 人谦和有礼,才能在这个社会生存,与别人 交流。
待人以礼
❖ 一个人,无论是官是民、是富是贫,都少不了与人打照面、 打交道。这就有一个如何待人的问题。 或说,待人以实。 实,才能结实果。即便不认识,也能心相印。反之,与人以 虚,虽说相识久,未必同路人。 或说,待人以诚。诚,才 能动心弦。即便当时无动,终会冰消春来。反之,与人不诚, 则丧德增怨。 或说,待人以善。善,才能得好报。即便一 时委屈,终会峰回路转。反之,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社 会,是人的社会。活力,是人的活力。正活力,是人的“和 力”。而“礼之用,和为贵”。故而,要保持社会正活力的 持续,待人以礼,须臾不可离。 待人以礼,人心所向。生 活中,不愿与人相处或相交,是找气受、找罪遭,更不是要 去垒一堵墙、树一个对立面,让自己无路可走,使自己成孤 家寡人。
❖ 人与人的关系,就像山中的回音一样, 你对他喊:“我恨你。”他也会回音: “我恨你。”你对他喊:“我尊重你。” 同样他也会会同样的音。
❖ 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我们往往都希望被 尊重,别人对自己有礼貌。要先得到别 人的尊重,必须先尊重别人,尊重每一 个人。
❖ 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在玩耍。 小男孩收集了很多石头, 小女孩有很多的糖果。小男孩想用所有的石头与小女孩的糖 果做个交换。小女孩同意了。小男孩偷偷地把最大和最好看 的石头藏了起来,把剩下的给了小女孩。而小女孩则如她允 诺的那样,把所有的糖果都给了男孩。那天晚上,小女孩睡 得很香,而小男孩却彻夜难眠,他始终在想: 小女孩是不是 也跟他一样藏起了很多糖果?其实,如果你不能给予百分之 百的话,你总是会怀疑别人是否给予了百分之百? 拿出你 百分之百诚心,对待所有事情,然后,睡个安稳觉吧!生活 中的事实,就如文中所说的一样。 自己到底有没有对自己 的朋友做到百分之 百呢? 虽然我们深知猜疑这东西,最伤 感情,可是,还是会不断地、忍不住地猜。
谅解别人,而不能心胸狭隘,更不可以怨相报。
那么在我们生活、学习的这个校园大家庭中,应 该怎样争当"友善"的使者呢?
·
• 待人之礼,包括尊敬师长、 友爱伙伴、宽容礼让、诚 信待人。
•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 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 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 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 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 尊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重别人不是 同情、怜悯,更不是赏赐,帮助别人等于帮助自己, 尊重别人也等于尊重自己。尊重不是单向的,而是 相互的。常言道:送花的人周围满是鲜花,种刺的 人身边都是荆棘。天底下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同样祖国、爱人民的人,在自己岗位上 兢兢业业工作与劳动的人都值得我们尊重。
❖ “疑心”是对朋友的不信任,对自己的不自 信,对彼此的 折磨,对感情的亵渎,这是一 个“心魔”。 世界没有对与 错,只有因和果! 当我们付诸百分之一百的真诚去对待身边 的人,不用去考虑他会以何种方式回报,静静期待,所有的 一切都是吸引而来的! 财富不是一辈子的朋友,朋友却是 一辈子的财富! 我们要学会以诚待人,以礼待人。
•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 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 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 成为团结友爱,待人有礼的典范.
❖学会待人之礼,我们先要做到以下:
❖记住周围人的生日并且及时表示祝 福。
❖尊重长辈,尊重他人的劳动。 ❖遇人学会面带微笑。
❖进他人房间,动他人物品,要获得 他们的允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