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师专业发展集胡剑梅目录一、研修成果教学设计:《轴对称》二、个人研修反思1、如何加强师德建设?2、什么是教师公正3、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4、应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5、冷处理的必要性6、听课是复杂的脑力劳动7、解题后的反思及解题方法的提炼8、如何讲解习题9、爱需要耐心更需要智慧10、用爱感化一切孩子三、读书报告1、我理想中的教学方法“动乐爱”教学法2、初中数学教学目标的作用四、研修总结国培相伴,学无止境年级 八年级 课题 12.1轴对称(3 ) 课型 新授 作者 胡剑梅教学目标知识技 能1. 会用“尺规作图”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 会作图形成轴对称或对称图形的对称轴.3. 会作一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4. 进一步了解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的性质. 过程方 法 1.通过对对称轴画法的研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类比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与三角形三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交点的性质,加深对两者的理解,使学深感受类比的好处。
情感态 度 通过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研究,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画法 教学难点 对称轴的画法 媒体与教具 多媒体、三角板过程设计教学容 师生行为设计意图一、情境引入 上节课我们研究轴对称的性质,这节课我们研究如何做对称轴? 老师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并板书课题。
情境引入简单直奔主题,使学生非常明白这节课的重点容。
二、探究新知 探究: 用三角板作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只须过线段中点作一条垂线,即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如何用“尺规作图”作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呢?按下列作法用直尺和圆规作图,并给出证明. 已知:线段AB 如图. 求作: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CD .作法:(1)分别以A 、B 为圆心,以大于AB21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C ,D 两点; (2)作直线CD ,直线CD 即为所求.学生按步骤用尺规画线段垂直平分线,并给予证明。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用三角板作图与用尺规作图的依 学生通过作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比较两种作图方法体会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两种判定方法。
证明:探究:1.有时我们感觉两个平面图形就是成轴对称,怎样作出对称轴呢?下面的长方形明明就是轴对称图形,却没有明显的两点在对称轴上,又该怎样作出对称轴呢?归纳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的对称轴的作法:(1)只需要找到一对对称点并连接。
(2)作出连接它们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垂直平分线即为对称轴。
对于一个轴对称图形,也可以用作对称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方法。
但有的轴对称图形,有明显的两个顶点在对称轴上,如正方形,五角星等,只须过两点作一条直线即为对称轴.2.我们已经证明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能够交于一点,那么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也能交于一点吗?如果能交于一点,这一点又有什么性质呢?归纳:三角形的三条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据有什么不同。
学生画出长方形的对称轴,并用语言描述长方形的对称轴。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两个图形轴对称或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画法。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用语言描述性质。
教师给出准确的语言描述,并引导学生与角平分线进行比较,揭示两点之间的距离与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本质区别。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画图,鼓励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发现,敢于动手,学生熟练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画法。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发现,培养合作意识。
加深学生对角平分线与垂直平分线的理解,体会他们的本质区别。
三、课堂训练1.如图四个图案中,不是轴对称的是()考查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概念的理解,巩固前面的知识。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A、B关于MN对称,则AB垂直平分MNB.若两个图形关于MN对称,则必在MN 的两侧C.若两个三角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则这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D.若两个三角形全等,则一定存在一条直线MN,使这两个三角形关于MN对称3.如图,有A、B、C三个居民小区的位置成三角形,现决定在三个小区之间修建一个购物超市,使超市到三个小区的距离相等,则超市应建在()A.AB、AC两边高线的交点处。
B.AB、AC两边中线的交点处。
C.AB、AC两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处。
D.∠A、∠B两角平分线的交点处。
4.如图,△ABC和△A′B′C′关于直线MN对称,△A′B′C′和△A′′B′′C′′关于直线EF对称.(1)画出直线EF;(2)直线MN与EF相交于点O,试探究∠BOB′′与直线MN、EF所夹锐角α的数量关系.拓展思维:如图,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如果只能用直尺和圆规两种画图工具,你能画出对称轴吗?在图1中画出,保留痕迹,并说明你的依据;如果要求只能用直尺一种画图工具,你还能画对称轴吗?在图2中画出,保留痕迹,说明这次画图的依据。
对于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举手回答注意一定要声音洪亮,吐字清晰。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相互讨论,找出∠BOB′′与∠α的数量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作辅助线连接OB′。
考查学生对轴对称的性质的理解。
考查学生对三角形三条垂直平分线的交点的性质的理解。
考查学生垂直平分线的画法以及轴对称的性质。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发现,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动手画图。
四、小结归纳学生本节课的主要收获1.会轴对称图形、关于直线对称的对称轴的画法。
2.知道三角形的三条垂直平分线的交点的性质。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知识,并总结、归纳本节课的重点。
回顾总结以利更好的掌握。
五、作业设计教材第37页习题第9、11。
板书设计一、轴对称的画法。
三、第4题的解析过程。
二、三角形三条垂直平分线的交点的性质。
四、拓展思维解析过程。
如何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关键是提高教师自身修养。
一、确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
二、树立关爱学生,和谐育人的教育理念。
三、提高教师展示职业道德的能力。
什么是教师公正?教师公正的容:1、对自己的公正。
包括对教师自尊、荣誉以及合理的经济利益等等合法权益的要求和维护。
教师对自己的公正不仅是“我—我”关系,也涉及到教师与社会的关系。
2、同侪性公正。
教师与自己同事的关系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同志”关系。
在处理同其他教师的关系上,主要是要公正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做到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育的使命。
3、对象性公正。
最主要的是要作到: 1. 平等地对待学生; 2. 爱无差等,一视; 3. 实事,赏罚分明;4. 长善救失、因材施教;5. 面向全体,点面结合。
4、其他领域的公正。
除了对自己的公正、对同侪的公正、对学生的公正之外,对家长的公正、对社会的公正也是教师公正的应有之义。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是多样而复杂的,但就其共同的方面来分析,主要有学校、社会、教师自身三个方面的原因:(一)学校方面的原因1.工作时间过长尤其是考试学科的教师,承受着考试和升学的巨大压力,为了适应考试的要求不惜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备课、补课、甚至抢课,正常的8小时工作已不足以满足“考试”大任的需要,教师们就牺牲节假日、正常的休息、娱乐时间。
日复一日的不停劳作,怎能不倦怠。
2.管理制度僵化长期以来,学校管理制度中的偏差现象一直困扰着教师的职业发展。
有的学校实行严格的“教师坐班制”,并实行刚性的监督管理,许多教师感到身心疲劳、极度压抑,创造激情受到了极大的挤压,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践踏。
有的学校采用“末位淘汰制”、“转岗制”、“待岗制”等,给教师带来持续不断的紧感,加重了教师的精神负担。
3.评价标准偏颇时至今日,合格率、优秀率、升学率仍是衡量教师工作的唯一标准。
大多数学校仍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依据。
至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健康人格的培养等则很难进入评估体系。
这种独立于主体之外的外部评价方式,不同程度湮没了教师职业自主性,使教师合理的个性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所从事的职业的倦怠。
4.人际关系失调学校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组织,它对个体行为既有助长作用,又有削弱作用。
紧的校园人际关系是诱发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之一。
校园人际关系失调首先表现为同事之间的关系紧。
学科间激烈而残酷的竞争使得教师与教师之间沟通难,易误解。
不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得一些教师产生孤独感,疏于同事交往。
其次是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时有发生。
个别品德不端、学业不良的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持对抗情绪,有的甚至对教师怀有敌意。
无形之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难度和工作压力。
(二)社会方面的原因1.社会期望过高从古到今,教师职业一直被视为崇高的职业。
传统文化中的“天地君亲师”、“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把教师推上了极位。
当今时代,社会把教师尊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给教师贴上了神圣的标签;人们把教师比作“太阳”、“园丁”、“蜡烛”,其中包含着人们对教师的种种期待。
2.经济收入偏低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使得教师的经济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
但同其他吃财政饭的行业相比,教师的收入仍然是偏低的,尤其是中小学教师。
大部分中小学教师的收入都低于同期参加工作的其他人员,这里还没有计算教师收入的含金量。
低微的经济收入使一些教师对自己的社会地位产生焦虑,有的感到心力交瘁,有的则心绪不宁。
3.舆论压力较大当教师被人们推上神坛的同时,也成了祭坛上的牺牲品。
社会一面赞誉教师的“红烛精神”、“春蚕精神”,一面又要求教师“恪守师道”,若有半点闪失,便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一些媒体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某些问题往往不恰当地进行大肆渲染,无限泛化。
一些家长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到教师身上,动辄指责教师,有的甚至上访、上诉。
教师在一些人的眼里成了嗤之以鼻的嘲讽对象,成了任人宰割的代名词。
在这种情形下,教师被放逐于尴尬的境地,忍受着多方面的烦扰。
(三)自身方面的原因1.对自身要求不切实际许多教师认为教师必须在学生、家长甚至社会人心中保持一个“完美”的形象,认为这是教师职业的必然要求,因而这些教师往往对自己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有的甚至要求自己成为一个“完美主义”者。
这样,使得他们常常在无意识中压抑和否定自己的正常要求以满足职业需要。
2.个性品质不良我国学者曾琦把教师划分成烦躁型、高度整合型和胆怯型三种。
他认为烦躁型和胆怯型的中小学教师在面临外界压力和职业冲突时,往往表现为消极、情绪波动大。
由此可见,不同个性品质的教师在面对压力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尤其是烦躁型和胆怯型的教师在焦虑、疲劳等方面都有更强烈的反应,从而导致倦怠的产生。
3.自我效能感不高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我能力的知觉和判断。
自我效能感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