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一章第四节(雨果)思维导图
第一章第四节(雨果)思维导图
1827 年写下剧本《克伦威尔》,在序言中正面阐释 浪漫主义的文学主张,批判伪古典主义,反对 “假浪 漫主义者”(消极浪漫主义),1831 年写成小说《巴黎 圣母院》,成为浪漫,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典范作品。
1802 年 2 月 26 日出生在法国东部的贝尚松 “要么成为夏多布里昂,要么一事无成。”
1874 年参加保卫祖国的战斗 1874 年创作最后一部小说《九三年》 1885 年 5 月 2 日,因肺充血,在巴黎逝世
冉·阿让形象
冉·阿让的性格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工人——苦刑犯——“圣 徒”。在当时,这一形象的积极意义在于否定资产阶级利己主义 哲学,揭露社会的弊病;同时,也散布了阶级调和的幻想。
角色安排的对照 人物性格内部美与丑的对照 不同情景的对照 情节的对照 外在形象和内心品质的对照
创作
戏剧
小说
艺术 特点
《
情
一个圣人(米里哀主教)的故事,一个男子(冉·阿让)的故事,一个女子
节
(芳汀)的故事,一个娃娃(珂赛特)的故事。
①通过冉·阿让、芳汀、珂赛特等人的经历,揭露了社会的黑暗,穷人的苦
思 想
欧
那 尼 》
《悲惨世界》
界
姆 》
《海上劳工》王朝复辟时期到七月王朝初期法国社会真实生活的广
思 想
阔画面,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控诉了剥削制度、不公正的法律以
意 义
及虚伪的道德观念,赞颂了劳动人民的高贵品质以及共和主义者的英勇献身
精神。反映了作者以仁慈和博爱拯救社会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
1841 年入选法兰西学士院。1850 年成为贵族院议员。1851 年路易·拿 破仑组织的反政变起义,因此遭受迫 害,不得不流亡国外,历时十九年。
转向浪 漫主
生平 简介
矛盾:保守 还是共和
诗歌
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提出“美丑对照原则”。 “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 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通过强烈的 美丑对照,采取艺术的夸张手法,达到对美的肯定。
法国积极浪漫主义 诗人、戏剧家和小 说家,浪漫主义运 动的领袖级倡导者
释义
美丑对照的作用
只有美丑对照才真实
只有美丑对照才能产生强 烈的艺术效果
“美只有一种典型,丑却千变万 化”
维克多·雨果 (1802—1885)
美丑对照原则
在艺术中美丑对 照的方式
①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 ②运用夸张的手法 ③政论与叙事的结合 ④史诗般的语言风格
难,描绘了“悲惨世界”的景象
内 容
②通过米里哀主教、冉·阿让、沙威等人的关系,宣传了仁慈、博爱的思想。
③通过冉·阿让的变化,描绘了理想社会的幻想。
《歌颂与民谣集》 《静观集》 《凶年集》
《秋叶集》 《历代传奇》
《惩罚集》
悲
《
《笑面人》
惨
玛
·
丽 蓉 德 洛 尔
《 克 伦 威 尔 》
《
世 《巴黎圣母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