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一、混合运算1.小熊购物(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教学目标:1.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引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3.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试题。
教学重难点:掌握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教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动手操作法。
一、混合运算2.买文具(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买文具”的问题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法:引导发现学法:探究学习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买文具”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解决两步运算问题的合理性。
2.理解并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3.进一步学习借助直观图分析数量关系,会解决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除加、除减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难点:理解数量关系,掌握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图片。
一、混合运算3.过河(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及其应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小括号的产生过程,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2、通过“过河“的情境,发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在做四则混合运算题目的时候先看运算顺序在进行计算的习惯。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难点:探索小括号的运用过程,能利用小括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混合运算3.过河(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及其应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过河”情境,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2.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3.在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运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教学准备:课件、小括号纸板、计算评比星。
一、混合运算4.练习一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学过的混合运算来解决,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加深对乘加、乘减、除加、除减以及带括号的运算顺序的理解和运用。
3.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1.看一看(一)(观察一个物体最多看到三个面和从相对位置观察一个物体)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2、能力目标: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3、情感目标: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2.看一看(二)(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的相互关系)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2、能力目标: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3、情感目标: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难点: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法:引导复习法。
学法:自主学习、练习法。
1.捐书活动(三位数连加)教学目标1、结合“捐书活动”这一活动,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
3、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在交流连加算式的计算方法过程中,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法:引导复习法。
学法:自主学习、练习法。
2.运白菜(三位数连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运白菜”的具体情境,探索三位数连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问题及计算的过程中,思考、体会择优方法的方便之处,从而能灵活地选择最佳策略进行解题。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反复检验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1、发展提出问题、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
3、渗透转化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动手、实际操作和数学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认识和了解连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并探索其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小奖品、算式卡片、商品卡片、直尺。
教法:引导复习法。
学法:自主学习、练习法。
3.节余多少钱(三位数加减混合)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多种算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理解乘法的意义,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具体情境中应用乘法,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口算。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磁力板、图片、胶卷教学课时:2教法:引导复习法。
学法:自主学习、练习法。
4.里程表(一)(综合应用)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独立解答、独立思考、知识的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并对学生进行里程的熟悉。
4、熟悉里程表的概念,知道怎么计算两个地方的里程,即距离。
5、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运用以有的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大脑里,建立两个地方里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1、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培养里程的概念,知道什么是里程,学会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和概念。
5.里程表(二)(综合应用)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独立解答、独立思考、知识的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并对学生进行里程的熟悉。
4、熟悉里程表的概念,知道怎么计算两个地方的里程,即距离。
5、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运用以有的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大脑里,建立两个地方里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1.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培养里程的概念,知道什么是里程,学会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和概念。
6. 练习二教师指导要点1.28页1题。
先让学生弄清数量关系,再列出算式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2.28页2题。
巩固三位数的加减计算方法。
(学生独立计算)3.28页3题。
4.28页4题。
运用三位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56-142+150=264(人)或256+(150-142)=264(人)5.28页5题。
方法不唯一(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6.28页6题,方法不唯一(学生在图中画一画后再独立解决)7.28页7题。
解决有关里程表的问题(独立尝试)1.小树有多少棵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法:引导法学法:自主探究法教学具准备:挂图、数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课时:2教学过程:2.需要多少钱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多种算法交流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能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教学难点: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教法:引导法学法:自主探究3.丰收了教学目标:1.经历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非整十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商为整十数),会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情趣。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地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口算和笔算方法的探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商的位置,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格式。
4.植树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让学生们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法:引导法学法:自主探究法整理与复习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复习巩固一位数乘除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计算,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灵活运用乘除法口算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进一步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复习巩固一位数乘除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在计算过程中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教法:指导法学法:练习法1.什么是周长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