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1.能量流动的起点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
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3.能量流动的途径(渠道)
食物链和食物网
4.能量的散失
主要是通过呼吸作用
太阳能
118872 cal/(cm2.a)
分解者 3.0 总计:3.5
生产者 111.0 cal/(cm2.a) 15.0
0.5
植食类 动物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一、能量流动概念: 能量不断沿着太阳→植物→植食动物→
肉食动物→顶位肉食动物的方向流动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 输入、传递、散失的过程。
能量金字塔:
第四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一营养级
若每个营养级获取的能量全部用于增加体重,能量传递 效率按10%计算,则如果使D鱼体重增加1kg,最多需浮游 植物约 1000kg 。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1. 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 成和分解等过程;
2. 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食物网) 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 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在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中,贮存能量最多的成分
是( A )。
A.生产者
B.初级消费者
无机环境开始 ,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又
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
循环。
无机环境
分解者
(C H O N)
生产者
消费者
2.类型: 碳循环、氮循环、水循环、 3.特点:周而复始的,物质重复利用。
1.循环路线
碳循环
生产者
消费者
大气中的CO2
分解者
1)主要生理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思考
问题一:为什么0.5Kg青菜的价格 要比0.5Kg鸡肉便宜?
问题二:用0.5Kg青菜喂鸡,能不 能使鸡长0.5Kg肉?
能量流动原理的应用
三、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持续高效流向对人类最有利的部分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小结)
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能量流动的途径: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的
应为( C )。
A.4%和4% B.0.8%和0.8% C.4%和0.8% D.10%和4%
森林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可构成一条食物链。如果
黄雀增加体重10克,按理论计算,最多需要蝉( C )。
A.10克 C.1000克
B.100克 D.10000克
假设你流落在不毛的荒岛上,随身尚存 的只有少量的玉米和一只母鸡,那里除了能饮 用的水外,几乎没有任何食物。以下哪种生存 策略能让你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
1. 先吃鸡,然后吃玉米 2. 先吃玉米,然后吃鸡 3. 用玉米喂鸡,然后吃鸡 4. 用玉米喂鸡,先吃鸡蛋,然后再吃鸡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从哪里来? 能量通过什么方式进入生态系统?
碳循环
碳在大气圈和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 CO2、有机物
CO2如何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在生物群落中以有机物形式存在的碳如何沿着食物链传 给下一个营养级?
通过捕食关系 生物群落中的碳以什么途径回归大气圈?
主要是呼吸作用
大气中CO2的含量为什么持续增加? 大量燃烧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
能量的散失: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有一部分通过呼

作用等散失了
能量流动的特点: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是依次递减

营养级越高获取的能量越少
能量流动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项的,是不可的
研究意义及应用: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
中能量流动的关系,是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
类有益的部分。
物质循环
1.概念 组成生物体的C、H、O、N 等化学元素从











?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
呼吸
呼吸
呼吸
呼吸
生产者 (植物)
初级消费者 (植食动物)
次级消费者 (肉食动物)
… 三级消费者
(肉食动物)
分 解者
思考:
呼吸
1.图中的箭头有哪些含义? 2.各营养级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3.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有哪些去路?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二、过程及特点
二、 能量流动过程及特点
1.能量流动的起点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
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3.能量流动的途径(渠道)
食物链和食物网
4.能量的散失
主要是通过呼吸作用
5.能量流动的特点及传递效率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
植物 -> 牛 -> 人
植物 -> 人
C.次级消费者
D.分解者
在一定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为a,全
部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c,
则a、b、c之间的关系B是( )。
A. A = b + c
B. a > b + c
C. a < b + c
D. c = a + b
假设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00%,按20%传递 效率计算,第三营养级和三级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
15.0
微量
肉食类动物
3.0
3.0
23.0
未固定 118761 cal/(cm2.a)
4.5 70.0
呼吸作用 总计:29.3
7 1.8 1.2
未利用 总计:78.2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111 cal/(cm2.a) 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3.5% 由第二营养级传递给第三营养级效率为 2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