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的防雷与接地装置建筑物的防雷与接地系统,对于建筑物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设备和人中的安全都具有重要的保证作用。
所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护。
通过防雷、接地系统,将雷电(直击雷、感应雷、雷电波)放电,强大的雷电流接收输入接地体,施放地中。
防雷装置是用来接受雷电放电的金属导体称为接闪器。
接闪器的组成的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带、避雷网等。
所有的接闪器都有要经过接地引下线与接地体相连,可靠的接地。
其接地电阻要求不超过10欧。
(11)建筑物的防雷措施建(构)筑物的防雷徒弟有分类,应符合以下要求:1)一级防雷的建筑物①具有等别重要用途的建筑物:如国家级的会堂,办公,科研,教学建筑,大学建筑案馆,大型博展馆,特大型和大型的铁路旅客站,国妹性航空港,通讯枢纽,国宾馆,大型旅游建筑,电视塔等。
②国家级生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③高度超过100m的建筑物。
④凡建筑物中有易燃、易爆物质的房屋。
2)二级防雷的建筑物①生要的或人员密集的大型建筑物,如部省级办公楼,省级会堂,博展、交通、通讯、广播等建筑物①②③④㈤,以及大型商店、影剧院等。
②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③十九层及以上的住宅建筑和高度超过50m的其他民用建筑物。
④省级及以上大型计算中心和装有重要电子设备的建筑物。
⑤存入与生产制造易燃、易爆物质的房屋。
3)三级防雷建筑物①当年计算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5次时,或通过调查确认需要防雷的建筑物。
②在建筑群中最高或位于建筑群过缘高度超过③高度15m及以上的构筑物,在雷电活动较弱地区(年平均暴日不超过15d)其高度可为20m 及以上。
④历史上雷害事故严重地区或雷害事故较多地区的较重要建筑物。
4)在确定建筑物防雷分级时,除按上述规定外,在雷电子频繁地区或强雷区可适当提高建筑物的防雷等级。
一类建筑物的防雷保护应符合以下要求:1)防止直击雷的保护措施①一般应采用独立避雷针或避雷线保护,接地电阻应小于100m。
②避雷线距离屋顶和各种突出屋面物体的距离不得小于3m同时还应满足下式的规定:距离s≥0.08R+0.05(h+l)式中R—避雷线的冲击接地电阻(欧);h——避雷线立杆的高度(m);l——避雷线水平长度(m);③避雷针地上部分距建筑物和各种金属物(管道、电缆、构架、等)的距离不得小于3m。
避雷针接地装置距地下金属管道、电缆以及与其有联系的其他金属物体的距离均不得小于3m。
2)当建筑物太高或由于建筑艺术造型的要求,很难装置与建筑物隔开的独立避雷针或架空避雷线保护时:①允许将避雷针直接装在建筑物上,或利用金属屋顶作为接闪器。
②应把防雷接地装置与其他接地装置以及自然接地体(金属水管、电缆金属外皮)全部连接在一起,以降低接地电阻和均衡电位、防雷接地装置应围绕建筑物构成闭合回路,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5欧。
③屋面上的全部避雷针用导线接连起来。
其引下线的m,应沿建筑物外墙均匀布置。
在每隔15m高度处,尚应敷设水平的闭合接地环路,将每条引钙线在同一标高处连接起来,作为所在高度的设备、管道、构架等金属物的接地线以均衡电位,避免发生闪路。
④金属结构物体距引下线中足1500mm时,应与引下线就近相连。
⑤避雷针安装的位置距煤气管道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3000mm,并应高出煤气管理3000mm。
3)防止感应雷的措施①建筑物为金属结构和钢筋混凝土屋面时,应将所有的金属物体焊接成闭合回路后直接接地。
②建筑物屋面为非金属结构时,如有必要庆在屋面敷设一个网格不大于8-10m的金属网(一类民用建筑物的金属网格为5m×5m),再直接接地。
③自房屋两端起,每隔18-24m设置一根引下线。
④接地装置应围绕建筑物构成闭合回路,并应与自然接地体(金属的结构物体)全部连在一起,以降低接地电阻和均衡电位。
⑤室内外一切金属设置,包括外墙上设置的金属栏杆、金属门窗、金属管道均庆与防止感应雷击的接地装置相连。
A.金属管道的两端及出入口处应接地,其接地电阻值应小于20欧。
B.相距小于100mm的管道平行时,应每隔20-30m用金属线跨接一次。
C.管道交叉距离小于100mm时,不应用金属线跨接。
D.管道各连接处(弯头、阀门、法兰盘等)应用金属线跨接,不允许有开口环路。
⑥感应雷击装置与独立避雷针或架空避雷线系统相互间不得用金属连接,其地下相互间的距离应尽量远,至少不得小于3m。
4)为了防止架空线引入高电位,应采用电缆埋地进户。
电缆丙端钢铠和铅皮应接地。
当难于全线采用电缆时,允许从架空线上转换一段铠装电缆埋地进户,但这一段电缆的长度不应短于50-100m,且在换线杆处必须装设避雷针(器)。
避雷器、线路瓷瓶脚、电缆网铠和铅皮等均应共同接地,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欧,电缆外皮还必须在入口处与建筑物的接地装置相连。
二类建筑物的防雷保护,应符合以下要求:1)雷电接收装置及引下线可直接装设在被保护建筑物上。
其接地电阻值应小于10欧,并和电气设备的保护执着地装置相连。
2)雷电接收装置除避雷针外,也可采用网格大于5-10m的屋面避雷网。
3)屋面上有煤气管道时,必须采用避雷针保护。
避雷针安装位置应距煤气管道不应小3m,并应高出煤气管道3m。
4)引下线之间的距离不得大于24m。
建筑物高度超过30m时,超过部分每隔10-12m 应设置均压环;均压环可利用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环路充当,并将所有引下线在同一高度连接起来。
5)室内的金属结构、设备和管道等均应与防雷接地相连。
具体要求如下:①金属管道的两端及出入口处均应接地,接地电阻值应小于10欧。
在入口处应和防雷接地装置相连。
②相距小于100mm的管道平等时,每隔20-30m用金属线跨接一次。
③管道交叉距离小于100mm时,亦应用金属线跨接。
④管道连接处(接头、阀门、法兰盘等),如用螺栓和丝扣连接时允许不另加跨接线。
6)为防止架空线引入高电位,就采取的措施如下:①采用电缆埋地进户时,电缆两端钢铠和铅皮应接地。
电缆从杆上引下来时,换线处的金属外皮、瓷瓶脚、避雷器的接地电阻应小于10欧。
进线端应与防雷接地装置相连。
三类建筑物的防雷保护,庆符合以下要求:1)在建筑物易受雷击的部位(屋脊、屋角、山墙等),应采用避孕药雷针或避孕药雷带进行防雷保护。
其接地电阻应小于20欧。
2)采用避雷带保护时:①在倾斜屋顶上,如屋脊和屋檐的高度差小于1m,当屋面宽度小于20m时,只须沿屋檐敷设避雷线。
②如屋脊和屋檐的高度差小于1m,当屋面宽度小于20m时,只须沿屋檐敷设避雷线;当屋面宽度大于20m时,还应在屋脊上加设避雷线。
③平屋顶的建筑物,应沿屋顶周围敷设避雷线。
④平屋顶屋面较大时,还应在其上敷设网眼尺寸不超过20m×20m的补充受雷导体。
3)高度在20m及以上的构筑物均应装设避雷针或避雷针或避雷环等防雷装置。
4)建筑物或高度超出40m的构筑物上至少应有两根引下线引下线的间距一般不应超过30m。
超过30m时应设置补助引下线。
5)没有被建(构)筑物屏护的低压架空线路,应在进户线杆或进户线处,将将瓷瓶脚接地,接地电阻应小于20欧。
有条件时可利用电气设备保护接地装置。
29-9-1-2材料要求(1)钢材(扁钢、角钢、圆钢、钢管等)均庆为热镀锌材料,其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并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和试验报告。
(2)铺助材料。
均应采用镀锌帛品,如铅丝、紧固件(螺栓垫片、弹簧垫圈、U 型螺栓、元宝螺栓等)和支架等。
(3)常用材料。
电焊条、氧气、乙炔、油性涂料、混凝土支承块、预埋铁件、水泥、砂子、塑料管、小线等。
(4)避雷装置常用符合以下要求:1)避雷针(网)和接地装置,均应采用镀锌钢管和圆钢、扁钢、角钢等制成。
(2)避雷针。
赏规采用圆钢或钢管制成,其针体直径应符合表27-9-1的规定。
规定。
避雷风(带)与引下线品种与规格表27-9-24)避雷线。
通常采用截面积不小于35mm2的镀锌钢绞线。
5)防雷接地体。
一般采用角钢、钢管、圆钢等,水平埋设的接地体,一般采用扁钢、圆钢等。
其接地体的规格尺寸应不小于表27-9-3的规定。
27-9-1-3主要机具(1)常用电工工具、手锤、钢锯、锯条、压力案子、铁锹、铁镐、大锤、夯桶。
(2)线坠、卷尺、大绳、粉线袋、纹磨(或倒链)、紧线器、电锤、冲击钻、电焊机、电焊工具等。
27-9-1-4 作业条件(1)施工图、设计资料齐全,按已审揩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文字的要求,进行了技术交底工作。
(2)操作现场清除干净符合施工作业条件。
(3)按地体的底板钢盘与柱盘连接已完毕。
经验收符合设计要求和验收规范规定的要求。
(4)接地干线支架安装和保护套管预埋已完。
又红又专验收符合设计要求。
(5)暗设引下线。
利用主盘作引下线时,钢盘连接完毕。
(6)均压环安装。
圈梁钢筋安装绑扎时,配合作好此项工序作业。
(7)避雷针安装。
必须是在接地体及引下线做完后方可安装避雷针。
(8)所需脚手架搭设完毕,爬梯应满足于上人操作的条件。
27-9-3避雷网安装(1)避雷网材质要求避雷网的材质一般为扁钢或圆钢,均应为执镀锌(也有用铜排的)。
妥采用扁钢时,最小截面为48平方毫米,厚度为4mm;当采用圆钢时,最小直径为8mm。
避雷网的支持件也应为扁钢;避雷网为圆钢时,支持件也为圆钢,这样可达到观感上一致。
(2)避雷网制弯当加工立弯时,严禁采用加热方法煨弯,应用手工冷弯或机械加工的方式进行,以免损伤镀锌层,且加工后扁钢的厚度应基本不变。
当加工立弯时,其弯曲半径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可利用-⊙40的钢管,将扁钢紧贴在钢管上弯成90度即成。
当加工平弯时,其弯曲长变宜为扁钢宽度的2.5-5倍.(3)支持安装避雷网的主要功能是安全,即当遭受雷击时,应当在最大范围内使建筑物、设备和人身得到保护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我们要求固定好。
首先,应当把每一处转角部位的支持件确定,当扁钢为-24X4或圆钢为⊙12mmjf ,从转角中心至支持件的两端宜为250-300mm,且应对称设置,如扁钢为-40X4时,则距离可适当放大些。
然后在每一直线上从转角处的支持件开始进行测量并平均分配,相邻之间的支持距离在1m左右为宜。
支持件的高度,在全国通用电气装置标准图集D562中要求为100mm。
(4)避雷网安装A.沿屋脊、屋檐、女儿墙明敷避雷网(扁钢或圆钢)沿屋脊、屋檐或女儿墙明敷之前,支持件必须已预埋固定无松劲动现象。
避雷网在敷设前应对材质进行检查、其镀锌层表面应平整光滑,无明显锈斑或镀锌层剥落现象;扁钢的厚度或圆钢直径应符合国家规范标准的规定。
然后,对避雷网进行平校直。
一般操作要求是利用一段约2m左右长度的10号槽钢,将扁钢或圆钢放平在槽钢上用木槌对不平直部位进行敲打校平直,但严禁使用铁锤进行敲打。
避雷网敷设安装的要求:a)扁钢与扁钢、圆钢与圆钢的搭焊接扁钢与扁钢的搭接,搭接长度应为圆钢宽度的两倍,且焊接不少于四个楼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