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那些事儿》作文专题讲座稿龙游县湖镇启明小学张俊红一、引子: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小学语文教学建议30条》(征求意见稿)中关于作文的有关建议1. “教学组织与实施”中第15条作文教学先耍让学生敢于表达,再慢慢让学生善于表达。
起步阶段应放手让学生独立写作,尽量少干预,不说教。
要关注学生写作的投入状态,尊重学生作文的语言个性,必要吋给予指导和督促。
作文耍有一定的速度,小作文尽可能当堂完成。
第16条习作要有适当频率和数量要求。
低年级要经常进行写话练习;中高段每两周写一篇大作文,每周写一篇小作文。
鼓励学生写H记、周记和读后感。
阅读教学中要经常随机进行读写结合练习。
第17条作文批改耍以鼓励为主,多表扬少批评,多建议少修改。
作文讲评要有针对性,不可面面俱到,应对照每次习作要求,欣赏优点,指出不足,使学生领悟写作方法与规律。
讲评之后要安排修改和后续训练,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小提高写作能力。
每学期至少对每一个学生有一次面批。
2. “教学资源的利用”中第30条指导学生从大自然中、校园社区里、电影电视和课外阅读中寻找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提出适合探究的问题,并自主开展活动,提高综合语文素养。
郭沫若曾说过:“应该时常练习写作,写多了写得久了,自然也就会巧起来,好起来。
”的确,任何一种能力的提高,都必须经过反复的训练。
耍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仅靠几次习作是不够的。
因此,根据我们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多层次,多触角的作文小练笔,是提高学生作文的有效途径。
二、探讨:如何增加习作的密度?(写什么?怎样引导?……)如何评价?(如何有效地保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如何提高讲评的效果、效率?)……三、交流1・语文教师应具备作文课意识(1)要决: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适吋适景适理,见缝插针,为我所用。
(2)示例:06年我在四(3)班设计的周记主题设计自己的名片歇后语的魅力编本成语图谜做回分段的高手多啦A梦的诱惑来到快乐星球(幻想篇会讲故事的机器人)围棋少年,我来了(我心中的少年英雄嘎子)洗刷刷,刷去我们的污点(我们存在的缺点)网络,“我的眼里只有你没有他”----------- PK ------勤----- 收获盛夏的果浜希望一一大长今之歌我心飞翔一一刘翔的崇拜者(2.学生必须有大量的操练(1)交流: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小练笔,你让学生试了吗?小练笔,就是让学生结合语文教学中的有关写作知识,帮助学生积累素材,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着手,作为作文教学的一种补充。
一、借助课文,开辟小练笔的新天地。
正如叶先生所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
”因此,在教学中,我把课内小练笔的训练当做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去落实,因文而宜,找准课内小练笔的切人点,积极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在读写训练中,看到一片新天地,获得一种新认识,养成一种好习惯。
(一)补白---补出孩子的灵动1、为生动鲜明的插图补出画外音。
在新教材中,许多文章都配有生动鲜明的插图。
有些插图课文中已经作了细致的描绘,就无须再写,如《颐和园》昆明湖的插图,文中作了详细的描绘。
有些插图文中只是一笔带过,如《麦哨》中,孩子们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文中没有具体的描绘孩子的动作、表情、心情等,而这些恰好是学生感兴趣的,又是有生活实际的。
于是,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然后把画上的内容补充出来。
通过描写文章中的插图,学生更加强烈地感受到乡村生活的无忧无虑,而且在把画变成话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为语义未尽的文本补出潜台词。
文章的有些地方写得或含蓄,或简练,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间。
学这样的文章时,我找准这些“空白”,让学生把写得简炼的地方写具体,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出来。
如《草虫的村落》中: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扎对这庞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
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
他们的会面会如何打招呼呢?会攀谈些什么?他们在聊天时又会伴着什么样的神态和动作呢?文章没有写,正是一个补充潜台词的好机会。
我以“甲虫们的攀谈”为题,开展了一个对话描写的小练笔。
孩子们们写的对话可长可短,可以是两只小甲虫之间的窃窃私语,也可以是几只甲虫的集体聊天,孩子们在对话中加入了“黑甲虫妹妹颤抖地躲在哥哥身后”、“知识渊博的哥哥摸了摸胡子”、“妹妹歪着头问哥哥”等充满趣味的动作和神态的描写,展示了一幅有趣的甲虫攀谈的情景。
再如,《金色的脚印》中,正太郎跑着跑着,一不小心踩到了悬崖边的积雪上,和雪块一起头朝下栽了下去。
之后发生了什么,狐狸是怎么救了他的,课文中只是简单交待,我抓住这个契机,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让学生进行小练笔,对狐狸救正太郎的情景进行动作细节描写,在学生的笔下呈现了一幅幅充满温情的画面。
(二)仿写 --- 借他人之长,写自己的文章。
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而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
借助范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发展创造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我常常用到仿片断和仿篇。
1、仿片断。
在仿写时,要精心选择具有明显特征且具有价值的精彩片断。
新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让学生把最精彩的句子或段落积累起来,从中体味到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匠心所在,悟出表达方法的真谛,这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如《桂林山水》第二自然段语句优美,采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以及先总起后分述的写作方法。
因此,在教学时,让学生反复诵读,在品味好词佳句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仿照这种写法,写一段写景的片段。
例如:“西湖公园的花真多呀……西湖公园的花真美呀……西湖公园的花真香啊……”孩子活学活用,运用积累的词句和学到的表达方法写出了一段段生动的文字。
2、仿篇章。
这种方法是从整体上模仿范文作文的方式。
学习了《桂林山水》一文,我要求学生按“总——分——总”的构段方式,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和描写一处景物,在抓特点描写景物的同时展开联想,抒发感情。
在句式表达上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仿篇成了孩子摸索写作之路的一个拐杖,被搀扶着坚强地站了起来,最终学会了自己攀登。
(三)续写一一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后续故事读完一篇好故事,常常会使人觉得言犹未尽,;好像故事还没有结束,使人浮想联翩。
这时教师应该因势利导,让学生大胆去想象故事发展下去的结果应该是什么样的,让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新奇大胆的设想来激活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学《穷人》、《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故事由孩子的笔变得随心所欲,充满想象,充满温情。
(四) ----------- 写读后感惰到深处,写心动的一霎那。
新教材的文本的内容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力,让学生在读后写自己的感想抒发自己的感受,在练笔中学会表达情感。
如学《大瀑布的葬礼》,让学生以巴西总统菲格雷特的身份,结合课文对大瀑布以前和现在不同景象的描写,写葬礼上的致辞;读《小抄写员》后,让学生结合叙利奥的行为写感受;读《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让学生给钱学森爷爷写信。
这样的练笔方式,让学生在自由自在, 无拘无束的表达中抒发了真情。
二、延伸课外,让小练笔成为生活习惯。
(一)写身边的人和事,生活无处不精彩生活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宝库。
为了让学生“有东西可写”,我们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的写下来。
如:一天,我走进班级,看到班上又脏又乱,而很多学生却无动于衷,我默不作声地拿了扫把开始扫地。
扫完地后我让他们说说刚才的情景,再跟他们说起主人翁责任感,谈起“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然后思考,对这件事你有什么想法?当天,我就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心里的感受记在了小练笔本子上。
下面是写当时情景的练笔:“同学们也不禁低头往地上看,:碎纸围绕在桌椅旁;没有扔准的纸团不甘心地躺在纸篓边;扫把和畚斗横七竖八地摆放着;墙角的灰尘被微风一吹,漫天飞舞……”“灰尘弥漫了老师的身影,引起了微微的轻咳;扫把带起的风扬起了纸屑,轻轻飘起又落入畚斗中……教室里不再有一丝声响,同学们惭愧地低下了头,有的望着老师,眼里充满了懊悔……”此外,季节的变化,你与小动物的故事,新来的同学,社会实践中活动的场面,比赛的情景,对生活中大小事件的看法……这一切无一不是练笔的素材。
但生活中细小的事情转瞬即逝,这就需要老师首先有一双善于捕捉的眼睛,能时时刻刻抓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积极引导学生睁大眼睛仔细观察,竖起耳朵认真倾听。
积少成多,相信孩子们也能练就一双善辨的慧眼,练就一颗善感的心。
(二)翻新古诗词,让古人为“我”喝彩。
语文教材每册都编排有古诗。
这些古诗的内容浅显易懂。
写景的将景物描绘得细腻生动,叙事的表达的情感真挚感人。
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可以要学生将这些古诗改成写景或叙事的现代文。
在十一册教材中,《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可以改写成一篇写夜晚行走乡间所见所感的文章,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优美如画。
《赠汪伦》可以改写成一篇以“送别”为内容叙事的文章。
借助文本,在理解的基础上,孩子为古诗附上了时代的气息,小练笔有了大收获。
三、及时批阅,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学生每次上交小练笔后心中总是带有一丝的期盼,就如同期盼收获的农民一样。
如果教师只是一味让学生写而忽视对小练笔的批阅,就辜负学生的信任,极有可能造成他们写作热作文小练笔如同一座现代化立交桥,从四面八方通向作文的主要干道。
这些训练内容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了生动的材料、鲜明的画面、达到了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相结合的目的。
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想象和创新能力,丰富了词汇,提高了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
通过这种训练,学生的作文兴趣有了显著的提高。
作文不再骑虎难下,渐渐的,孩子们开始乐写、善写……(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磨刀不误砍材功示例:六(1)班《诗海漫步》六(1)班《成立我们的环保党派》(3)丰富儿童的心灵——习作教学的应有策略丰富孩了的生活,拓展孩了的阅读,培育孩了的思维,提高孩了的认识,陶冶孩子的情怀,提升孩子的思想。
充实了体验细腻了,眼光敏锐了,思想深刻了,心灵丰富了,习作主体强大了,才能可能使习作展现出活力、个性、风采。
拨动心弦,让习作与情感相随“言为心声,情动辞发”是习作的丿、'、Z然Z态。
木节教学中,教师营造情境,找准动情点,拨动学生的心弦,即或了他们的倾吐欲望。
展现心智,让习作与智慧共舞拓展心空,让习作与想象齐飞想象是舒展学生心灵、放飞学生思维的最好形式,因此想象类习作得到学生的无比青睐。
让学生的思维在广阔的天空中口由翱翔。
丰盈心泉,让习作与生活相融滋养心田,让习作与阅读想拥倾听心声,习作与思想相约习作要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來”,“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和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