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13岁,孩子成长及教育的关键期(2011)

0—13岁,孩子成长及教育的关键期(2011)

5.3岁以前,对于孩子的成长,母亲比父亲更重要一些,3岁以后,父亲 的作用日益明显,父亲应该为孩子制定规则;
6.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任何一个孩子的问题
都可以在父母找到原因。我们无意推卸学校的教育责任,但我们强调家庭 教育的重要性。
7.3~6岁的小孩一般不要在寄宿学校度过。任何人都需要获得两个基本
21
与孩子共同讲故事也是培养孩子性格的重要手段,尤其要选择以童 话、神话和民间故事。 孩子的健康人格很多是在故事人物身上学到的,经典的故事是儿童 遥远的精神导师。在选择故事的时候,注意中西故事的结合。 中国的故事往往智慧放在第一位,把品德放在第二位,把身体放在 第三位。 西方的故事更加侧重品德,把品德放在第一位,把智慧及身体放在 次位。
后不断再婚这两者之间存在某种隐秘的关系。
18
10、为了给孩子提供适宜成长的环境,父母需要特别留意三件事情: 一是夫妻之间的情感生活;二是“吃饭的习惯”;三是“作息习惯”。 尤其“早睡早起”和“坚持运动”的习惯。
①夫妻关系影响孩子的性格。 ②慎重对待“吃饭的习惯”,家庭的价值观,在吃饭过程中建立。 ③形成“早睡早起”和“坚持运动”的习惯。富兰克林:“早睡,早起,使
的智力上的差异。
男孩:动手能力、空间能力、方位——数理智能、逻辑思维 女孩:语言和交际—————————语言智能、形象思维
36
⑦父母可以让自己的女儿适当参与男孩的游戏,父母可以让自己的女儿具
有某种男孩的活力。勇气的精神状态,因为善良与活力是所有人的基本要 素。
37
10、让孩子有自己的朋友,但不要有太杂乱的伙伴。在孩子没有形成成熟 的理性和判断力之前,不让孩子有过多的伙伴,警惕孩子沾染同伴的坏习 惯。必须留意你的孩子的学习成绩,但也不必太在意他的名次。 11.小学阶段以培养孩子的性格和素质为主,但不要因此认为小学阶段的 学习不重要,或者认为小学学不好,中学再来补的神话。
④让孩子学会坚持,培养意志力。
33
9、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成长秘密,这些秘密构成了儿童之间的差异: 一是性格上的差异;二是智力上的差异;三是性别上的差异 。 ①每个人都是聪明的,人与人之间有不同的聪明,而且“生来就不同”。 不是学生适应家长或老师的教育方法,而是家长或老师主动适应学生的 特点。不是学生围绕家长及老师转,而是家长或老师围绕学生转。不是 特长发展围绕全面发展转,而是全面发展围绕特长转。既然没有人能够 学会所有的东西,就没有必要强迫孩子学习所有的知识,而应该顺应孩 子在优势智能,让孩子尽可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去学习感兴趣的内容。
34
②无名指与食指的比例隐藏了人的性格差异以及男人和女人的差异。如果 无名指明显比食指长,比较容易暴躁,野蛮,好计,不善言辞。相反,则
比较敏感,谦虚,有神经质。
③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优势,也有自己的性格弱点。父母与其急于改 变,不如坦然地接受孩子的性格弱点,那么,孩子的性格会逐渐转化为高
贵气质。
广州市天河区先烈东小学 张锦庭
1
孩子的成长有三个关键期:
0~3岁为第一个关键期-------宝宝阶段 3~9岁为第二关键期----------幼小阶段 12~14岁为第三个关键期----初中阶段
2
一、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历程
心 海 苍 茫
小 荷 才 露
藕 花 深 处
荷 蕊 凝 珠
荷 香 满 园
特长,让特长带动孩子的全面发展; • • • 小学阶段是小孩特长展现、潜能开发的最佳时期。 要深入分析孩子的特性,挖掘孩子的特长,找到闪光点,让小孩在同 我们采用“扬长避短”的办法,发挥自己的特长,带动自己的不足,
伴面前树起信心。 从而达到全面发展。

不要让孩子放弃自己的强项而长时间地郁郁寡欢地补救自己的短处。
二、0~13岁,教育的关键期。
潜能递减法则
教育开始得越晚,儿童能力的实现就减少。生来俱 备100度潜能的儿童,如果从0岁就对他进行理想的教育,
那么他就可能成为具备100度能力的人;如果从5岁开始
教育,即便是教育得非常出色,也只能具备80度能力;
如果从10岁开始教育,充其量只能具备60度能力。
11
12
3.做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一般可分为放任型、 溺爱型、权威型和民主型四种风格;
• • • • 放任型父母更多地让自由自在成长,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把教育的责任推 溺爱型父母降低了对孩子的要求,对孩子给予太多,对孩子毫无根据地夸奖, 权威型的父母更多的是为孩子制订规则,采用比较强势的手段命令孩子做什 民主型的父母遇事与小孩协商,重视小孩的感受,给小孩较多的机会。 给学校;
31
7.正确对待小孩犯错误;
小孩犯了错误,要努力地帮助其改正错误,改进的方法多种多样,有
效的方法是让孩子自己认识到错误的所在 。
32
8.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性格。 “好性格”有三个共同要素:一是“善良”而厚道、诚实、有爱心和
同情心;二是“有活力”而勇敢、有激情、开朗、阳光;三是“有礼貌”
而且内心宁静、尊重他人。 ①让孩子善良而厚道、诚实、宽容、有爱心、同情心并随时准备赏识 他人。 ②让孩子成为有活力,而充满激情的人。“一个生机勃勃、兴趣广泛 的人,可以战胜一切不幸”。“ ③让孩子“有礼貌”而内心宁静,尊重他人。
14、“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多运动、少吃药,
不吃过多的糖果、巧克力及其他甜食。
20
(二)3~6岁的教育
1.3~6岁是学前教育的重要阶段,是孩子的习惯形成阶段;
2.3~6岁孩子的教育应该以游戏和听讲故事为主;
游戏是让孩子树立规则和遵守规则的重要手段,也是孩子认识自然
和人生的重要手段,让孩子懂得做事就可能会有失败的产生,要用一切 办法战胜困难与失败,小孩的意志力从此逐渐形成。
人富有、健康和聪明”。
④为了孩子养成早睡早起和坚持运动的习惯,全家人最好少看电视,并尽量 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最好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控制在一个小时或半个小时内。 ⑤坚持运动,尤其需要让孩子多接近自然,让孩子有足够的户外活动。
19
11、对孩子的性格、智力和身体状况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学
校,而是孩子从父母那里所接受的遗传因子和家庭教育。 12、学校教育总是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站在“知识本位” 那边;家庭教育则站在“性格——身体本位”这边,重点培 育孩子的性格和身体。“性格——身体本位”是理想是: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13、身体的活力能够带来精神的活力。身体健康的人,性 格阳光。
④男孩的身上的雄性激素使男孩天生就喜欢破坏、冒险,具有攻击性,他 必须处于活动之中。男孩和男孩聚会是为了活动;女孩和女孩聚会是为了 聊天。女孩聚会往往围成一个圆圈。男孩只接受肩并肩的交谈面对面的对 抗。
35
⑤如果男孩有什么心事,他不愿意说出来,父母最好不要勉强男孩说出他 的心事。父母可以邀请他参与某项有挑战的工作,邀请他到户外去跑步。 在做事或运动的过程中,男孩就会把心事说出来。如果男孩有足够的活力, 可以鼓励他参与某项有竞技性和挑战性的运动。 ⑥除了尊重男孩和女孩的性格上的差异,父母最好理解并尊重男孩和女孩
13
孩子的成长可分为四个阶段: 12岁前后
6~10岁左右 3~6岁
0~3岁
14
(一)、0~3岁的教育
1.0岁是母亲的怀孕期,心情开朗及营养饮食对小孩比较重要; 2.孩子出生最好是顺产,钳产早产不利于小孩成长; 3.母亲怀孕期间最好能听点古典的轻音乐; 4.8个月左右的孩子要多点给予爬的机会有利于感觉统合系统协调; 5.一岁半是开始训练语言的较佳时期;
29
5. 9岁是孩子的处于焦虑期。这种焦虑会导致孩子出现身体的痉挛,
比如眨眼睛、耸肩、出怪、扭脖子、清嗓子、抽鼻子、干咳等等。9岁是
孩子的过渡期。玩的天性开始消退,开始隐约感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很 容易感觉到自己微不足道,对很多事情感到无能为力,要帮助孩子建立
自信,正确处理责任及快乐的关系;
30
6.小学阶段是小孩特长展现、潜能开发的最佳时期。要发挥孩子的
28
4.把握好小学教育的两个基本方法,“美育”和“劳动教育”; 美育能使孩子增加情趣,艺术能够熏陶孩子,要让孩子对人类,对 生活充满希望,要让人生多姿多彩。 学生在劳动中懂得珍惜成果,在劳动中体会价值,在劳动中认识自
然和社会。大力推行劳动教育,鼓励孩子凡是自己能够做的事情,必须
自己做,凡是自己应该做的,应该努力去做。
要求:一是爱,二是安全。许多儿童的自闭心理源于自身问题的无法及时 解决造成的。
24
(三)6~10岁左右的教育
1.6岁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需要适应期;
2.让入学的小孩学会理解规则和遵守规则。学校和父母在为小孩制
定规则后,更多的是帮助孩子如何遵守规则,我们要学会等待,我们不 能心急,我们也不能太苛刻。
25
16
④不仅让孩子参与家庭决策,也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中形 成独立生存的技能。 ⑤如果孩子从小就有机会参与“家庭计划”和“家庭决策” 的商谈,他会积累经验,形成主见。
⑥在修理玩具、家具或衣物的过程中,孩子会变得细心、
自信、乐观、勤快、动手能力强,有生活的激情。
17
⑦孩子会从父母帮自己耐心地修补衣物或玩具的过程中体 验到父母的爱与责任。 ⑧如果孩子从小养成了缝补衣物、修理玩具的习惯,那么 长大后,他会用自己的耐心和细心去对待生活中可能出现的 种种裂缝或人际交往中的不愉快。 ⑨小时候不断抛弃旧玩具购买新玩具的生活习惯和成人以
6.孩子3岁前,一般父母不宜管教太多;
7.孩子3岁前,父母要为孩子提供足够的玩耍时间和亲子相互爱抚时间。
15
8、不让孩子早产,也不让孩子过早地入学。 9、父母的责任就是经常和孩子一起,做三件事: ①给孩子讲故事并邀请孩子自己讲故事。
②和孩子一起游戏、游玩。
③父母最好经常邀请孩子参与家庭决策,参与破损的玩具、 家具或衣物的修理或修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