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花卉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2011

第二章 花卉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2011


(三)同种花卉在不同的发育时 期对土壤的要求也有差异。
三、栽培基质(参见书)


1.园田土:
2.蛭石: 3.河沙: 4.珍珠岩 5.泥炭: 6.塘泥



7.腐叶土: 8.堆肥土: 9.棕皮、椰糠、水苔 10.煤渣: 11.其它:

三、栽培基质

6.塘泥: 7.腐叶土: 8.堆肥土: 9.棕皮、椰糠、水苔 10.煤渣: 11.其它:
(2)短日照植物: 由营养生长期转向生殖生长期,每 日光照必须在12小时以下(一般8—12小 时)才能正常开花的植物。 包括秋天开花的植物如菊花、一品 红、蟹爪兰 仙人指 等
(3)中性日照植物:
又称为日中性植物,指对光照长短要求 不严格,无论长日照或短日照下均可诱导 开花的植物. 包括大丽花、香石竹、月季、非洲菊、 扶桑等。
对低温的耐受力: 根部-根颈-枝-叶-叶芽-花芽 顺次递减 应用---施肥、防寒
三、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
(一)不同生育时期对温度的要求不同 例:一年生花卉 (二)花芽分化对温度的要求 1.高温分化: 25℃以上 春植及秋植球根花卉 2.在低温下进行花芽分化: 20℃以下 大多数花卉
四、温度周期性变化对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
(二)花芽分化的阶段 具顺序性 生理分化期 — 形态分化期 —性细胞形成期
(三)花芽分化的类型(五种)
1.夏秋分化类型: 6—9月进行 春花木本、球根花卉(春植\秋植) 2.冬春分化类型: 12—3月 短 连续进行 春花宿根、二年生花卉
3.当年一次分化类型: 夏秋开花木本、夏秋开花宿根花卉 如紫薇、木槿、菊花等 4.多次分化类型: 四季开花的花卉(如香石竹、月季) 及一年生花卉 5.不定期分化类型: 每年只分化一次花芽 时间不定 如凤梨类、万寿菊、叶子花
(二)追肥:
土壤由于肥料有限,在花卉的各个生长 发育阶段,光靠基肥往往不能满足需要, 必须及时补充肥料,这时追加的肥料称为 追肥。 追肥用速效性肥(如化肥、已发酵的 各种液体农家肥)。一般施于根际,随水 浇。已发酵的粪干和饼肥可撒施于盆面。 1-2次/周。生长季节可连续数月施入。一 般应控制在0.1%-0.3%,不能太浓。此外休 眠期要停施。

根外追肥:
指用喷雾器将稀释好的化肥或微量 元素直接喷洒在花卉的叶面,使肥料通 过叶片被吸收。 作用:及时补充植物根部吸收养分 的不足。

第七节 气体
(5) 含丰富的有机质, 利于改良土壤,促 进根系菌类活动。 2.无机肥 :
(1) 养分含量高, 元素单一
(2)肥效快
(3)肥效短,多作追肥
(4)清洁卫生,施用 方便 (5)对土壤结构有不 良影响,不能长期单 独使用.
二、各种营养元素对花卉生长发育 的影响及常用的肥料(书)


十大元素:
C、H、O、N、 P、K、Ca、Mg、Fe、S
4.积温学说: 植物平均发育速率与有效积温(植物生 长发育所需的最低温度以上的温度总和) 呈直线关系。 积温学说的应用--花期调节
例:某植物从出苗到开花,发育的下限 温度为5℃,每日平均温度为20℃,需要 经历4苗到开花 需经历多少天? 答案:600℃,30天。
(一)温周期与温周期现象: 温周期: 温度的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 温周期现象: 植物对温度周期性变化的反应。 1.温度的季节周期性变化的影响 (温带花卉较明显) 2.温度的日(昼夜)周期性变化
温差:指白天与夜间气温的差距。
逆温:指夜间温度高于白天温度的现象。
逆温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
五、栽培基质的温度: 早春适当提高土温有利于植物的 萌发和根系的生长。 六、温度对开花进程的影响: 一般讲,温度高,花芽萌发过程 加快。
构成植物灰分的成分
构成植物有机体
肥料三要素:N、P、K 五种主要微量元素:B、Mn、Zn、Cu、Mo 微量元素——必不可少

1.氮 2.磷 3.钾 4.其它
(1)钙(2)铁(3)硼:
三、施肥的基本方法:
(一)基肥 (二)追肥:包括普通(根际)追肥和根外 追肥。

(一)基肥:

将已腐熟的禽畜粪和过磷酸钙、骨粉 等迟效性肥在培养土配制时施入,以提高 土壤的肥力,供给植物长时期的需要。
第六节 营养
一、肥料的分类
(一)有机肥: 指各种植物体和动物体(有机体)经过 加工或发酵腐熟后形成的肥料。如人粪尿、 禽畜粪、各种饼肥、蹄角、骨粉。 (二)无机肥(无机肥料): 指化学肥料.如尿素、磷肥等。

(三)有机肥与无机肥的不同特点比较:
1.有机肥 :
(1)完全性肥,不同肥 料成分差异大 (2)肥效慢 (3) 肥效长而稳,多 作基肥 (4) 须经堆沤处理, 充分腐熟、消毒后 使用。
第二节 温度
一、花卉对温度的要求
温度三基点: 指花卉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 最高温度 4-36℃ 一般植物适合的温度 40℃生长停止;50℃死亡。 叶面喷水可降低温度6-7℃。
花卉开始生长的温度: 热带花卉>亚热带花卉>温带的花卉
二、花卉对温度的适应性
(一)花卉的耐寒力 1.耐寒性花卉: 可以耐受0℃以下低温 大部分原产北温带以及寒带地区如金银花、紫 薇、萱草 。 2.半耐寒性花卉: 可以耐受0℃以上5℃以下的低温 原产暖温带种类如菊花、月季、石竹 3.不耐寒性花卉: 不能耐受5℃左右的低温 大多数原产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的种类 如一串红、鸡冠花、变叶木、王莲、巴西木。

PH值对花色的影响

铝多铁少; 铝少铁多
二、花卉对土壤的要求P42-43
(一)花卉对培养土的总的要求:

良好的团粒结构,丰富的腐殖质, 疏松肥沃,排水、保水保肥性好,合适 的PH值,无病虫害。
(二)不同种类的花卉对土壤的 要求不同
露地花卉: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
盆栽花卉:对土壤要求较高(培养土)
第五节 土壤
一、土壤对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 (一)土壤质地(书) 砂土类:配土、扦插、耐旱植物的栽培 粘土类:配土、喜粘花卉的栽培 壤土类:大多数花卉

(二)土壤肥力:

指土壤的养分、水分、空气、热 量。土壤肥力对花卉有重要影响.
(三)土壤酸碱度
大多数露地花卉要求中性土壤 杜鹃、山茶:PH5-6 酸性; 石竹、仙人掌:7-8碱性。
(三)光照强度对花卉生长发育的 影响
1.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光照强度的要求 播种期、幼苗期、旺盛生长期、发育期、 开花结果期? 2.不同生长季节对光照强度的要求 春、夏、秋、冬?
3.播种发芽对光照强度的要求:
*(1)好光性种子: 曝光对发芽比在黑暗中发芽的效果好的种子。 播种后不需覆土或稍覆土即可。 如秋海棠、鸡冠花、瓜叶菊、一串红。 *(2)嫌光性种子: 在黑暗条件下才能发芽的种子。 播种后必须覆土,否则不会发芽。 如金莲花、雁来红。

(三)水分对开花质量的影响
花卉正常表现需充足的水分,但
过多不宜
(四)空气湿度对花卉生长发育的影 响


空气湿度过大: 易徒长、滋生病虫害、授粉不良; 空气湿度不足: 易生长不良,叶尖变焦黄干枯。
大多数花卉植物,生长时一般要60% 以上空气湿度。而繁殖和换盆时,大 多需要80%以上的空气湿度.
二、水分对花卉生长发良的影响
(一)同一种花卉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对水分的要求
种子萌芽期:
需要较多的水分 幼苗期: 保持湿润,无积水 旺盛生长期: 充足而适当的水分 生殖生长期: 需水较少,要求空气干燥 休眠期: 需水极少
(二)水分对花芽分化的影响
适当控水(也称“扣水”) 有利于花芽分 化 如盆栽年桔7月扣水。
问题:遮荫=遮光=覆土?
课后思考: 查资料--哪些常用种子是喜光 性种子,哪些是嫌光性种子?
二、光照长度对花卉的影响
根据花卉在花芽分化阶段对光照时数 的要求不同分为 长日照花卉、短日照花卉、中性日照花卉。
三、光的组成对花卉的影响
4000-----770--------------380-----------150um 红外线 可见光 紫外线
2、阴性花卉(喜荫花卉)
指适度荫蔽下方能生长良好,不能忍受强 烈的直射光线,生长期间一般要求有50%80%荫蔽度的花卉。 如多数蕨类植物、天 南星科植物等。
3、中性花卉(耐荫花卉)
指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介于阳性花卉 和阴性花卉之间,一般喜欢阳光充足, 但在微荫下也生长良好的花卉。 如萱草、 杜鹃、山茶 。
不同类型花卉年周期变化特点:
落叶宿根:
冬季休眠
常绿宿根:
无明显休眠期
多浆类: 冬季休眠
春植球根: 春植秋花,夏季生长期完成花芽分化 (唐菖蒲,美人蕉等) 秋植球根: 秋植秋花,夏季休眠期完成花芽分化 (百合、郁金香等) 常绿木本: 无明显休眠期 落叶木本: 冬眠
四、花芽分化
(一)花芽分化的生理机制 1.碳-氮比学说: 当碳水化合物含量比较多,而含氮化合物 少时,可以促进花芽的分化。(施肥) 2.成花素(开花激素)学说: 花芽分化是由于成花素的作用。 3.遗传基因控制论: 控制花芽分化的受遗传基因控制,要等到外 界条件和内部因素的刺激后,才会变得活 跃或解除抑制,促进成花。
(四)影响花芽分化的主要环境因素 -----春化作用 光周期作用
1.春化作用 (1)概念:指某些植物必须经过一个低温 诱导阶段,才能完成花芽分化,否则不能 开花的现象.
(2)类型:依据春化作用要求的低温值不同,
分以下三类:
1)冬性植物(春化要求性植物):
0-10℃约30-70天
二年生花卉及早春开花的多年生花卉(如鸢尾、 芍药等) 2)春性植物 5-12℃ 5-15天 一年生花卉和秋季开花的多年生花卉。 “高温春化”:球根花卉 3)半冬性植物 15℃15—20天如紫罗兰属 在通过春化阶段时,对于温度的要求不甚敏感, 最低温度不能低于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