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应激与危机干预课件

心理应激与危机干预课件


教堂活动的改变 社交活动的改变 贷款(少于1万美元) 睡眠习惯的改变 家庭联欢时人数的改变 饮食习惯的改变 假期 圣诞节 轻微犯法
19 18
17 16
15 15 13 12 11
四 、 心理应对
(一)心理应对的概念
当处在应激的情境中,我们会采取一些 行动以缓冲应激对个体的影响,保持心理 的平衡。
急性应激阶段,先出现免疫抑制,之后可 能出现免疫增强,短暂而轻微的应激不影 响或稍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中等强度的应激可增强免疫反应,强烈的 应激可抑制细胞免疫功能。
3、社会支持系统
在应激状态下,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精神和物 质上的援助对摆脱困境有一定支持作用。
(三)应激反应
1、应激的心理反应
(1)认识反应: 适度的应激状态有助于增强感知,活跃思维,
第三章 心理应激 与危机干预
学习目标
了解应激的概念 掌握应激的过程和护理工作中应激
的应对 掌握常见的心理危机及干预技术 理解心理危机评估、制定、实施危
机干预干预护理计划
第一节 心理应激
一、心理应激的概念
当个体觉察到需求和满足需求的能力 不平衡时,倾向于通过整体心理和生理反 应表现出来的多因素作用的适应过程,其 结果可以是适应或适应不良。
应激引起的躯体疾病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美国心理学家霍尔姆斯等人在1967年根
据大量的社会调查和病例分析,把人类常见 的生活改变归为43项生活事件,编织成社会 再适应评定量表。并以生活变化单位(LCU) 定量。他认为,一年内LCU累积不超过150单 位,次年患病的可能性为33%;若一年内LCU 累计为150-300单位,来年患病的可能性为 50%;若一年内LCU累计超过300单位,则来 年患病的可能性为86%.
二、引起心理危机的常见原因
一般发生急骤,而且比较严重,甚至不可克 服或消除,总称为失去或损失。
常见原因:失去亲人,夫妻关系突然破裂, 恋爱关系破裂,突发的严重自然灾害,急 性残疾或急性严重疾病,破产,失业等。
三、常见心理危机及干预技术
(一)常见的心理危机
1、发展性危机
指个体在不同生命发展阶段面临角色变换 时出现的危机。如升学、就业、结婚、生 子、移民、退休等。
(二)应对心理应激的方法
消除和回避应激源 改变不合理的观念 调整期望值 利用社会支持系统 放松训练 转移注意 释放能量
第二节 心理危机干预
一、概念
心理危机:是指个体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 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既不能回避,又 无法用通常方法来解决是所出现的一种特 殊的心理失衡状态。 危机干预:对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人采取明 确有效的措施,使之最终战胜危机,重新 适应生活。
应激:指一个系统在外力作用下 竭尽全力对抗时的超负荷状态。
一般适应综合症:
警戒期 抵抗期 衰竭期
二 心理应激的过程
(一)应激源
指能引起应激反应的各种体 内外环境刺激因素。
1、躯体性应激源 2、心理性应激源 3、文化性应激源 4、社会性应激源
躯体性应激源
直接对躯体产生刺 激作用的某些刺激 物,包括各种理化 和生物刺激物。 如高温、低温、强 烈的噪声、辐射、 创伤、疾病等。
集中注意力,提高认识能力。 若应激过强,则对认识活动产生不良影响,
如感知过敏,思维混乱,自制力下降。
(2)情绪反应
主要有焦虑、恐惧、愤怒、悲伤、抑郁等。
职场焦虑 特种兵的魔鬼考试
(3)行为反应
一类是以明显的骨骼肌活动为标志,称或战 或逃反应。与愤怒情绪有关。
另一类是不伴有骨骼肌的活动,称保存-退缩 反应。表现为抑制、服从、依附等。与恐 惧情绪有关。
社会再适应量表
生活事件
生活转变值
——————————————————
配偶去世
100
离婚 分居 入狱 亲密的家人去世
73 65 63
63
从事不同性质的工作
与配偶吵架的次数改变
贷款超过1万美元 丧失贷款抵押品的赎取权
自己受伤或生病
53
工作职责的转变
结婚
50
子女离家
被老板解雇 婚姻的调和 退休 家人健康的转变 怀孕 性功能障碍
47 45 45 44 40 39
吃官司 个人杰出的成就 配偶开始或停止工作 学业的开始或结束 生活水平的改变 个人习惯上的修正 和上司相处不好
新生儿诞生
39
工作时数或工作条件况的改变
38
转校
好友去世
37
36 35 31 30 29 29 29 28 26 26 25 24 23 20 20 19
2、应激的生理反应
急性或慢性应激状态下,身体会产生一 系列生理性反应包括神经、呼吸、循环、 消化、骨骼肌、内分泌、泌尿、免疫等系 统的生理变化。心率加快、心肌收缩率增 强、血压升高、呼吸加深加快、腹痛腹泻 头晕头痛、全身乏力、肌肉酸痛、尿频等。
三、心理应激与健康
心理应激对机体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积极 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
1、心理中介机制
(1)、认知评价
(2)、人格特征
(3)、应对策略
(4)、心理防御机制:包括否认、曲解、 内射、退化、幻想、合理化、转移、反 向、补偿、幽默等。
2、生理中介机制
(1)神经系统
应激源经过认知评价,传递到下丘脑,交感神 经—肾上腺髓质轴被激活,释放大量儿茶酚胺, 致使分泌大量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引起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表现为心率加快、 心排血量增加、血压增高、呼吸加深加快、出 汗、分解代谢加速、血糖升高等。为机体适应 和应对应激源提供充足的功能和能量储备。
心理性应激源
指来自头脑中的某些紧张信息,包括认知评 价和情绪波动。如各种心理冲突与挫折。
文化性应激源
指因文化背景或情景变化而造成的刺 激。包括语言、生活方式、风俗习惯、 宗教信仰等。
社会性应激源
包括重大的社会与经济变革、战争、自 然灾害、失业、家庭危机和亲人的意外 事故等。
地震、汶川的灾难
(二)中介机制
(2) 神经内分泌系统
该中介途径通过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 进行调节。腺垂体被认为是人体内最重要 的内分泌腺,而肾上腺是腺垂体的重要靶 腺之一。研究发现,当人在飞行跳伞、阵 地作战、预期手术、参加考试等应激情况 下,都有上述两轴系统即肾上腺皮质和肾 上腺髓质被激活。
(3)免疫系统
免疫学研究表明:在应激状态下,可通过下 丘脑及其控制的激素影响机体免疫功能。
相关主题